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委书记王保存:网络问政是连接民意的通风口,目的是打通官民和谐、友好的沟通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通过互联网行使监督权的意识越来越强,在河南省商丘市“上访不如上网”渐渐成为了网民的共识,与此相对应,网络问政在商丘市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制度。据笔者了解,仅仅去年一年,商丘市委督察室就办理网民留言351件,办结率100%,而且每一条办理结果都会经过市委书记的亲自审定。通过网络问政,商丘官员越来越“接地气”,商丘群众反映问题也愈加轻而易举。
商丘市网络问政何以开展的有声有色?商丘市在处理网民留言时有什么独特的经验和做法?带着这些疑问,昨天晚上笔者在北京河南大厦两会河南代表团驻地与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委书记王保存进行了沟通、探讨。
网络问政日益升温,领导干部主动上网与网民交流已经成为了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常态,在交谈中,王书记首先向笔者讲述了今年两会上的一个有趣的想象:与过去单纯依靠传统的途径来丰富提案不同,今年两会有超过300位代表、委员通过微博等新兴网络媒体征集民意,一些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甚至将网络当作征集民意的重要出口,通过网络问政这种方式,可以形成与网民的良好互动,及时将网民关心、关注的问题在提案中反映出来。
网络问政是政府倾听民意的新通道,也是民众评价政府形象的新窗口,据王书记讲,商丘市可以堪称是河南乃至全国网络问政的先驱,“商丘一直非常注重有组织、规范化的开展网络问政,网络问政在商丘最早始于07年,也就是在人民网开办《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第二年,商丘就在全省率先整合各种网络资源,开通了“民意快线”,用于办理全国各大知名门户网站涉及商丘的网民留言,经过几年的摸索,如今,商丘已建立了完整的网络信息监测、汇总、分析、报送、处理机制,市政府市长热线、‘民意快线’等相关机构,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上网浏览涉及商丘的“网民留言”,并主动认领、登记、整理和甄别,每天上午8点前,以舆情专网的形式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我们要求对网民咨询建言类信息,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情况较为复杂的,经市委督察室批准后,必须15个工作日内办结。”
同时,王书记对网络问政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网络问政,简单点说,就是构建一个连接民意的通风口,进而打造一种官民和谐、友好的沟通方式,其实问政平台不应该是单方面的‘问’或‘答’的形式,而应该是以政府与群众互动交流的方式存在,“网民要有胆有识,敢说话并且说理性的、建设性的话,而不是一味的谩骂;政府要有诚意,不敷衍搪塞,真诚面对网民,另外,面对舆情时也不能只是一味的回应,还需要理性对待,要去伪存真,仔细甄别,防止被虚假信息所误导,这样双方才可以找到共同点,促进问题的解决,网络问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商丘市目前网络问政的通道已经十分畅通,一整套网民留言办理办法不但探索出了一条网络问政的新途径,同时也在全省乃至全国取得了领先,并逐渐形成了网络问政的“商丘经验”。针对现在有些地方依旧存在的基层领导干部轻视或者无视网络、对网络舆情漠不关心的现象,王书记认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广泛听取民意,才能高效、合理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网络问政对于推动政府和民众沟通具有重要作用,无视网络就等于主动放弃了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这必将对长远发展构成潜在的危害,办理好网民留言是在信息化时代借助网络平台关注和解决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要认真总结,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效果,更好地发挥网络作用。”
网络问政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民众充分表达意愿的需要,与掷地有声的承诺或者“打白条”相比,网络问政的渠道无疑是网民所更乐意看到的,因为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手持网络麦克风与政府部门公开、平等对话,在日渐注重参与表达的社会环境中,有什么比自己的声音得到聆听和尊重更让人兴奋呢?作为连接民意的“通风口”,网络问政一方面使政府可以聆听到最基层、最真实的声音,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地聆听、反馈和引导,又鼓励着网民热情、理性、积极地表达诉求,如此一来,官民之间便搭起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平台。“不问白不问,问了不白问”,商丘网络在叫响全国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弥足珍贵的经验。(文图/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