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地方“十二五”发展重头戏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国家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被明确提出,信息化再度得到全社会的瞩目。
  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绘就。在国家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被明确提出,信息化再度得到全社会的瞩目。回过头看,全国各地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已陆续出台,从这些规划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不仅专章论述信息化已成主流,而且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服务的各个方面,信息化将要起到的作用都被显著提及,不少地方还将实施与信息化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可以说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地“十二五”发展的重头戏。

  创新引领:信息技术带动战略产业发展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最受重视的国家战略之一,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主导、带动地位,也已经被广泛认同。在各地规划中,信息产业大多被定位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其创新发展和产业化得到了最高程度的重视。

  北京市的技术创新思路中,将在后3G移动通信、物联网、超级计算、云计算、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等领域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为国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将大力推进实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重大科技专项。特别是将率先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产业化,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突破核心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增强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的信息增值服务能力。

  在重庆市“十二五”规划中,信息产业被定位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将推行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集中打造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等10大重点产业集群,建成万亿元级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在通信设备领域,将建设视频应用工程,重点发展新型手机、打印机、服务器、互联网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及配套产业链,建成国内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特征的新一代通信设备及系统研发和制造基地,实现产值1000亿元。

  坚持信息产业优先发展,是上海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提。上海市规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以自主发展、促进应用为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及产业化。实施一批专项工程,包括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等。促进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规模化、集成化应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大力推进物联网、网络和通信等产业自主发展,实施“云海计划”,打造云计算产业链,加快IPv6和移动互联网商业化应用,推动专业信息服务业和电子支付、网络视听、互动娱乐、数字出版、电子阅读等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生产和服务基地。

  广东省也表示将坚持信息化带动,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向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附加值高的产业链环节延伸。组织实施工业行业信息化应用提升等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服务驱动:“两化”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其中,大力发展以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并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效能,成为各地政府的首选战略。

  其中,北京市表示将优化提升通信业,积极发展互联网及计算机服务业,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发展移动通信增值服务、数字电视增值服务,推进数字电视运营服务。重庆市则将瞄准产业价值链高端,深化专业分工,积极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发展研发设计、软件设计、信息等高技术服务业。在高技术服务业中,将着力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服务平台、移动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综合服务平台、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广东省也将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加快采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模式,推动旅游、商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业发展。

  上海市将做大做强信息服务业的着力点放在了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上,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融合强业行动,鼓励企业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推动研发设计数字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提升信息化应用效能和产业能级。还要实施电子商务行动,推进制造业、服务业领域的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大企业完善、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网上商城和国际贸易电子化发展。

  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方面,福建省也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促进企业实现生产装备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智能化、商务电子化。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为农业育种、种植、加工、流通等全过程服务,建立和完善各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大力推动服务业信息化建设。

  民生为本:公共服务信息通达

  以信息指数提升“幸福指数”,在此次“两会”上得到热议,如何发挥信息化在服务民生、改善生活质量上的作用,在各地“十二五”规划中也得到了体现。

  上海市着力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将以需求为导向,积极运用先进传感、网络传输和信息处理技术实施若干项重大信息化行动,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将实施的行动包括:数字城管行动,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能电网、智能水网和数字海洋等示范应用,促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智能化;数字惠民行动,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药卫生信息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健康工程,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的数字教育工程,以社区管理与民生服务信息化为重点的数字社区工程,信息无障碍工程等;电子政务行动,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推进跨部门协同平台应用集成,建立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促进规范管理、快速查询和按需共享,为各类应用服务提供支撑。

  北京市民生信息服务的特点,就在于推进智能感知、精细管理,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运行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运行智能感知,让市民享受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果。主要措施包括: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依托市级市政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汇集权属企业管线基础数据,打造“1+S+N”的市政管线信息监控管理体系,为应急管理、行业监管、企业管理提供综合信息服务,高标准建设天然气、热力全网数字化监控和运行调度系统,搭建城市电网智能运行监控平台,建立供排水管网信息化监控体系,实现市政管线运行维护和调度智能化。推进物联网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资源管理等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现场感知、动态监控、智能判断和快捷反应能力。深化城市管理网格化,推进网格化管理应用范围扩展到郊区县,应用领域扩展到生产、消防、食品卫生、房屋管理、社会管理等领域,促进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与协作。提供智能民生服务,以社保卡、市政交通卡为基础,打造“市民卡”,逐步实现养老、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领域一卡多用。推广应用“数字北京”缴费服务平台,整合各种支付方式,方便市民缴费。利用远程传输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逐步实现计量设施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让市民不再抄表缴费。

  基础提升:信息网络构建智慧城市

  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在各地规划中,基本上都有专章论述,规划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不约而同的是,将完善的信息网络作为构建智慧城市、数字省份的基础设施,在北京、上海、湖南、浙江、广东等地规划中被明确提出。

  在各地规划中,智慧城市首先是一个拥有强大网络体系的城市。上海市将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构建实时、便捷的信息感知体系,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成为国内带宽和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为技术和应用创新提供基础保障,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便捷和实惠的信息通信服务。提升改造基础网络,加快建设城市光纤宽带网络,基本实现百兆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全覆盖。构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基本实现无线移动宽带和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服务的全覆盖,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郊区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改造。

  北京市将实现高速信息网络覆盖城乡。加快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构建有线网络公平接入、无线网络普遍覆盖、带宽服务满足需求的信息网络。推进信息通信管线集约化建设,实现100兆光纤到楼入户,1G宽带服务覆盖社区。推动10兆无线网络覆盖全部平原城乡和大部分山区,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访问互联网。完善800兆数字集群通信网,保证政务通信需要。

  智慧城市将是三网融合的城市。北京市将推进“三网融合”试点,促进移动多媒体、互联网电视等融合发展,实现交互式高清电视传输覆盖全市70%以上家庭。上海市将有序推进三网融合,推动用户驻地网光纤接入改造,鼓励广电、电信双向进入,支持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络电话等融合型业务发展。增强功能平台服务能力,构建适应云计算、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打造新一代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高端网络运营中心、视讯内容制造和交易中心。广东省将优化高效信息网络体系,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建设开放融合的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率先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智慧广东”,到2015年,全省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珠三角迈向全球信息化先进水平行列。

  智慧城市还将是管理精准、服务全面的城市。浙江省将加快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构建“数字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覆盖全省的现代化测绘基准服务体系、基础地理数据库体系、自然资源数据库体系和数据交换网络服务体系,建成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实现相关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集成,支持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加快“数字城市”建设。还将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开放、高效、便捷、安全的信息网络平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政府、企业、社区和家庭信息化。打造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共联合征信平台和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物联网应用和“一卡通”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北京市将建设面向公众和产业服务的城市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中心和信息处理中心建设。利用云服务等技术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让社会公众享受到更方便快捷、更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提升政务网络信息化水平,推进跨部门、跨区县信息采集、交换、管理和应用。

  重庆市将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统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市统一互通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内外网平台,构建集成民政、社保、税务、工商管理等公共服务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全国及西部的数据交换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容灾备份中心,打造国家级信息资源集散地。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点信息系统安全。

  结语:

  做强产业,创新技术,促转方式,普惠民生,这是各地方“十二五”规划中对于信息化发展所崭露出的新意。对于信息通信业而言,地方规划中的各个层面,不管是明确提到信息化的,还是没有明确的,其实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试想,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资源环境的保护,社保、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事业的改善,甚至包括现代军队的建设,哪一样能离得开信息化呢?因此,对于各地方普遍提升了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在规划中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我们应结合各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开发应用、满足需求、做好服务,为“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