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案例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项目背景

  涪陵区历届政府均十分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涪陵就着手建设首脑机关决策系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政府行政的方式和行政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办发[2002]17号文件下发后,我区上下进一步明确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和任务,加快了全区网络系统建设规模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深化。
  信息化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取得的建设成果,朝着既定的目标持续发展,是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网络及系统的相互衔接、业务应用系统的相互融合、信息资源继承使用、政府机关之间协同化办公等,成为制约电子政务应用上档升级和持续进步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涪陵区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实践中,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涪陵区基本情况
  涪陵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是程朱理学发祥地,世界最古老的水文站——白鹤梁横卧城北长江水底。涪陵踞长江,扼乌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全区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私营经营示范区和4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4万,主城区常住人口33万。2003年,全区实现GDP97.7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1.74亿元,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9.4%,实现财政总收入15.69亿元,经济总量位居重庆市各区县前列。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相对宽裕的财政状况,对涪陵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提出了需求、开辟了空间,为加快全区网络体系和应用系统建设并不断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涪陵区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涪陵区电子政务工程,是多阶段递进建设的政府信息化工程。1994年,涪陵地区行署批准建设行署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标志着这项工程的开始;1995年,由国家计委立项利用日元贷款建设全国经济信息系统,涪陵作为地市级子项目参加了建设,加强和扩大了行署信息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奠定了这一工程新的基础;1998年原涪陵市政府把这项工程列入政府形象工程加大了投入加强了建设;新区成立后的1999年起,这一工程连续三年被列入重庆市信息产业试点区(涪陵)重点支撑项目得以进一步发展;2003年被重庆市科委立项为重庆市政务信息化示范工程,使这项工程建设跃上新台阶,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涪陵区建设信息化政府的重要基础。

(三)、涪陵区电子政务取得的成绩
  经过十来年的持续建设,涪陵区电子政务建设走出一条稳健的道路,不断累积建设和应用成果,并不断跟进技术发展,向新的高度攀升。目前,全区基础网络已覆盖了全部政府机关、重点企事业单位和全部乡镇街道,基础网络已形成体系;电子政务核心平台已具备较大规模,具备对全区网络系统管理、控制和运行支撑能力;党委、政府网络体系高度统一,保证了党政应用的有效开展;网络化、集中式行政审批系统发挥良好作用,推进了行政审批方式的重大变革;覆盖全区的视频会议系统已成为召开视频会议、异地现场指挥、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应用系统,发挥了重大效能;全区电子公文系统成功运行,促进了办公方式的重大创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的成功构建,第一次以网络的方式把跨机关办公业务协同化处理变为现实,为解决跨区域共性业务协同化处理和资源整合作了有益的探索。这项工程各个阶段的建设和应用成果,不论是原在四川省还是在直辖后的重庆市同级市地或区县,都产生了十分良好的影响,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2001年初,前来涪陵视察的国务院秘书局陈拂晓局长对这项工程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被前来涪陵调研考察的重庆市人大领导、市政府办公厅领导给予表杨,被前来涪陵检查指导工作的重庆市科委、市信息产业局领导及专家们的高度肯定和评价;累计有数十批次的四川省市地州和重庆市区市县以及市外一些地市的同行来涪陵考察、观摩和学习;这一工程在重庆市信息产业试点区(涪陵)重点支撑项目连续三年评比中分获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

二、涪陵区电子政务的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全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成立了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挂帅的涪陵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重大信息化规划的审定,决定重大信息化工程,领导和协调全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议事规则,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全区信息化重大事项,推动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规划的实施,指导重大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验收,规划组织信息化人才培训,组织有关考核和评比。区政府信息中心,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推进机构和运行管理机构,负责制定电子政务有关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负责建设或指导全区重大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负责核心平台和电子政务主系统的建设,负责核心系统和全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区级各部门和乡镇街道,成立对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本辖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管理。

  涪陵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全区电子政务建设高度重视,在有关重要会议和文件批示上多次强调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性,要求以电子政务建设为推动,建设数字化涪陵,要求以电子政务建设为先导,促进区域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从而加快涪陵50万人口大城市建设和全面步入小康社会步伐。

三、涪陵区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一)总体规划

  涪陵区电子政务建设,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坚持统一规划、分头建设,统一标准、协同发展,互联互通、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强管理、安全保密的建设原则;坚持党政网络一体化,政府先行;坚持实行“三统一”:平台统一、通道统一、操作规程统一。

  涪陵区电子政务网络应用系统,是《涪陵信息港规划》中16个应用系统第一个重要系统,核心平台是规划中唯一的公共信息交互平台。涪陵区电子政务网络应用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以政府网络为核心,联接四大家领导机关形成主系统,联接政府各部门、重点企事业单位以及乡镇街道办事处形成各分系统的区级网络系统,要以实现信息发布与共享以及机关办公自动化为突破,深入开展政务业务处理自动化,并以此为基础广泛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最终形成电子政府的网络体系。
  涪陵区电子政务工程主要内容是核心平台建设、网络体系建设和应用推广,包括:基础网络支撑系统、区域性网络地址分配管理和域名解析系统、电子邮件交换体系、区域协同办公平台建设、视频点播服务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构架下的多系统集成等。

(二)网络建设

  涪陵区电子政务网由办公业务网和公众信息网构成,办公业务网与因特网逻辑隔离,利用电信、移动的光纤专线与区级部门、乡镇街道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相联,部分单位采用拨号方式联网,形成全区电子政务专网,采用移动和市有线台两条互为备份的光纤专线与重庆市政府办公厅相联,是重庆市电子政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网是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络载体,通过电信公司光纤与因特网相联。

1、核心平台建设

    核心平台,是整个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的接入交互枢纽,是全网运行、管理和控制核心,设于主系统内。核心平台网络控制机房分为五个功能区:一是网络接入交换及控制区,二是服务器区,三是工作站处理及监控区,四是视频会议调控区,五是电源保障、防火防雷区设备区。

2、全区网络建设

    制定和选择恰当的基础传输网建设策略,对于构建区域性电子政务网络基础体系至关重要。涪陵区电子政基础传输网建设,选择租用了多家本地电信企业已形成的网络体系加以互联整合,而不是选择自主投入建设。这样,既节省了投资,又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并避免了线路维护压力。这种方式,激发了电信企业参与电子政务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和利用了本地通信资源,同时,又引入了竞争机制,避免了垄断的产生,从而促进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采用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构建传输主干网,主系统与核心系统之间的联接,采用独立的光纤形成高速互联传输通道,主系统与分系统之间的联接,以电信、移动、联通等本地电信企业的光纤网纤为传输载体,以PSTN、XDSL、ISDN、DDN、FR等为辅助传输方式。主干全部汇接于核心平台,根据接入单位的分布情况,或直联,或划分若干单位为一个接入片区,在片区内设立传输分支点,主干联接分支点,再由分支点延伸至各单位。分支点具备安全、稳定、易维护、易管理,避免形成通讯瓶颈。主干传输带宽为100Mbps、根据应用需求情况,可逐步扩展到1000Mbps,进出口带宽为10Mbps,可逐步扩展到100Mbps。

    全区电子政务网络系统采用星型结构形成快速交换式以太网。各机关办公大楼内布线划分为工作区布线、管理区布线,设立网络控制室,对本单位本辖区网络系统的信息交互和运行控制。大楼间采用光纤跨接,避免雷电和强电波的干扰。网络的带宽主要取决于交换设备,采用10Mbps/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或全100Mbps交换机联接(可渐近过渡到1000Mbps联接)。

    办公业务网是机关内部信息交换、办公业务处理的网络载体。各单位相应的办公业务网通过核心平台互联互通,而不是直接环状互联,与市级业务网的联接,必须通过统一的上联通道联接。
各乡镇以本区域为主构建统一的办公网络体系,下属部门不直接与上级对口部门联接,而必须采用本区域统一的通道上联。城区以外较远、光纤尚未到达的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与核心平台的联接,采取租用公网以VPN方式联接。移动式办公采用远程工作站方式通过电话拨号与核心平台相联,完成网络业务处理。

(三)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开会一直是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方式之一,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是涪陵区电子政务建设一直追求的境界,也是引入网络方式的行政手段以后政府行政行为人性化追求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服务于政府的视频会议系统,是顺应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扩大的内在要求,加强上下频繁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进一步畅达政令的需要;是领导全面了解情况、提高决策科性的需要;是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需要。去年“非典”的肆虐,加快了政府建立非接触式面对面交流系统的速度。

    涪陵区视频会议系统,采用光纤为传输介质建设基于IP协议、H.323协议和H.263图像压缩格式的可视通讯系统,与电子政务专网共用一套传输网络。系统具备可级联和可扩展性,能与H.320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联接形成一体化视频会议系统。

1、系统构成

    视频会议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网络传输系统、视频控制系统、视频终端系统。

2、系统功能

    系统建成后,实现4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示范区视频联网,同时打通了联接乡镇的信息网通道,实现党政网联网。

(四)区域协同办公平台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因此,对办公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只能按现实进程从少数单位突破然后扩展到面,基于这种判断,各个单位办公信息应用的开展,是基于本单位而实现的,只有在本单位的办公信息系统中开设帐户,其它单位才能按规范流程报送公文和信息,才能收取本单位的发文或转办公文等信息。而一个区域内各机关向其它单位的收发文是普遍存在的,单位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频繁的,采用一套办公信息系统解决一个单位内部的办公业务处理又是必要的和现实存在的。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为了避免建设的盲目性以及重复投入,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着眼于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共性办公业务的协同和信息资源的继承与共享,把独立的办公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即建立一个区域政务数据资源中心——GDC(Government Data Ceneter)。

  按照电子政务建的长远需求结合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适时建设完成了涪陵区电子政务数据资源中心,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各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平台和标准一致的数据交换枢纽,解决独立系统的数据交换和集成处理等问题。采用了“中天区域数据资源中心”构建了统一数据集成基础应用平台。

1、GDC具备的主要功能

①区域交换中心

  利用区域交换中心功能,可实现“单位内部办公信息系统”间相互无缝接口。这样公文就可跨越“单位内部办公信息系统”,实现“单位内部办公信息系统”间的流转,例如联合发文、单位间公文会商、单位间公文交办等公文处理。

  以涪陵区政府与区委联合发文为例进行分析,应可明确区域交换中心,应实现的基本功能:区政府在本单位的办公信息系统中,草拟了一份公文稿,经历一系列的内部流转,在流转过程中,可以随时将该公文以联合发文方式发送到区委。这时,该公文将通过区域交换中心自动地传输到区委的办公信息系统中,区委接收该公文且在内部流转后,又有三种去向:一是该公文直接被接收单位区委发文;二是将该公文返回给发送方(区政府);三是又将其转交给第三个单位(如人大、政协等),这些交换过程都使用区域交换中心自动完成。

②区域传输平台

  一个没有建立和使用“内部办公信息系统”的单位,可利用“区域传输平台”功能实现与本区域内其他单位的公文网络化传输。各单位用户只需要进入《政务数据中心》,就可向其他单位发文、交换公文(如:联合发文、收文交办、收文会商等公文)和接收外单位发给本单位的公文、交换公文,同时还能对本单位接收到的交换公文进行相关处理,如:意见返回,送联合发文等相关操作。“区域传输平台”就相当于一个区域的文件交换站。

③区域资源平台

  利用“区域交换中心”功能,所有“单位内部办公信息系统”发送和交换的公文自动转入《政务数据资源中心》;利用“区域传输平台”功能,所有未使用“单位内部办公信息系统”的单位发送和交换的公文也自动进入《政务数据资源中心》。这样一个区域内的公文、信息就全部存储于《政务数据资源中心》内,形成统一的公文、信息资源库。那么就可在《政务数据资源中心》内按权限查询到一个区域内所有单位的公文。
④区域门户网站

  当不同党政机关单位使用“内部办公信息系统”向其他单位发送公文和信息时,区域内任一受文单位就需要面对众多的办公信息系统,记住多套用户名和口令,按照多套操作规则,才能得到发送给自己公文和所需信息,如下图所示。

  利用“区域门户网站”功能,区域内任一个单位仅需登录一次,面对一个系统,按照同一套标准的操作规则,就可获取所有公文和信息。

⑤区域电子邮件

    利用“区域电子邮件”功能,可替代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一个区域内的电子邮件交换。区域电子邮件与办公系统集成化高,能较好地解决邮件与办公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交互。

2、GDC技术特点

①多维工作流引擎

    “多维工作流引擎”可实现若干工作流程相互嵌套,可使多个跨单位的工作流程相互嵌套、联结,实现办公信息系统跨单位、跨区域的特性。“多维工作流引擎”可使多个独立的工作流程同时对等运行,可将系统中逻辑独立的工作流程相互嵌套、联结,将多个逻辑独立的系统整合一体,使公文、信息实时交换,使系统无缝连接。

②XML技术

    在本项目中我们把XML作为公文交换的数据格式技术标准,作为数据中介,实现异构公文数据的集成和交换。参照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重庆市特色的电子公文XML标准。并采用标准的Web Services技术进行数据协同的接口发布。

③B/S大集中模式

    项目应用系统采用B/S大集中模式(应用系统全部集中于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信息中心)。其总体架构如下:

④松散耦合的设计思想

    为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采用松散耦合的设计思想是必然的,因为该设计思想既能建立个性的横向区域性办公平台,还能打造个性的纵向行业性办公平台。

(五)涪陵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

  政府门户网站——涪陵区政府公共信息网站,是涪陵区党委政府在因特网上发布信息的唯一网站。我们从树立政府形象、扩大涪陵影响、强化政务公开、打造服务政府、尊重市民“知情权”的高度来建设网站;从实施电子政务的长远考虑,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招商、在线服务等方面来强化功能。通过网站的建设,形成以网站为媒介、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后台支撑的有机系统,以此建立新的行政运行模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门户网站开设的栏目有:涪陵区情、机构设置、办事指南、行政审批、招商引资、政府采购、重点企业等栏目。门户网站是党委政府在网上对外发布信息的统一窗口,凡需向社会公开的重大事项、重要公告、重大项目招商、办事程序和规则、政府规范性文件、政策等,都要在网站上公开发布。其中,机构设置栏目

  把我区按三定方案设立的区级部门机构情况、主要职责、所在地、联系方式等进行了全面反映;办事指南和行政审批栏目,把各单位办事流程、审批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审批所需材料等明晰地公布于网上,为企业和市民办事提供方便,把行政审批过程及结果向服务对象公布,增加行政审批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招商引资栏目,把区内重要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及其相关材料在网上发布,把投资优惠政策、投资程序等在网上反映,为投资都提供尽可能祥实的材料,更大范围的吸引投资者来涪经商办企业;政府采购栏目,把政府采购的规则、程序以及招标项目、招标说明书、招标结果等公示在网上,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也为招投标单位和企业提供透明的信息服务。

四、应用效果

  涪陵区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是我区顺应时代潮流,紧扣改革开放节奏,不断提高区域性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创新行政方式、促进职能转变的重大信息化工程。该工程自建设以来,建设和应用不断取得突破,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行政方式变革、提高了政府管理服务水平,社会反响巨大,经济效益显著。

    (一)光纤网络已联接到全区所有46个乡镇和50个区级部门,形成具有区域规模的光纤专网互联格局;已有160多个单位在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开户,覆盖了所有区级部门、中渝驻涪单位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基础传输网已形成体系,成为扩大和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的重要基础。

    (二)规范的区域性地址分配管理和域名服务体系,已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统一的域名系统,能方便地链接到相应的部门和单位的网站或系统。

    (三)区域性电子邮件系统,已为各区级部门和乡镇设置了统一的电子邮箱,并能与市政府办公厅网络控制中心的内网邮件系统互联互通,已成为内部公务信息交换的重要渠道。

    (四)办公信息系统已在全区全面使用。除涉密件外,区委和区政府系统的公文和信息处理全部在网上进行,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办文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缩短了传递时间,提高了行政运转效率;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已成为全区各单位内部办公信息系统的集成交换平台,是其他未使用办公信息系统单位之间公文和信息交换的枢纽系统,资源的集成性和系统的整合性从全局的角度为全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提供了保证。

    (五)涪陵区政府公共信息网站,已成为区政府门户网,成为区委、区政府对外发布信息、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成为树立政府形象、展示涪陵经济建设成就、推介项目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成为政府密切联系市民的重要纽带,成为开展电子政务的重要基础。同时外网平台已成内部工作部通过隔离体系访问因特网的主要通道,外网电子邮件已成为因特网上信息交换的重要途径。

    (六)视频采集和视频点播服务系统,每日录制大量新闻节目,成为对时事新闻调阅的重要系统;组织的内部资料片、教育片、各类影视等,已成为内部参阅、公务员教育以及工余休闲的影视资料点播库。

    (七)视频会议系统,以全新的视频方式加强上下信息交流与沟通,促进了政令畅通,成为区领导约见各乡镇领导,了解下情的重要渠道;已成区委区府处理突发性事件、应急指挥和重要工具。目前,区委、区府召开凡是需要乡镇参加的会议,全都利用这一系统进行。乡镇之间的可视通话也是通过这一系统进行的,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该系统与重庆市政府视频会议系统之间的融合,使市政府召开的视频会议能延伸到涪陵的每一个乡镇。

    (八)行政审批系统与党政网的有机联接,加强了对审批行为的监控,便于领导及时掌握审批动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审批结果的反馈和查询,促进了审批服务水平的提高,增强了政府行政行办的透明度。

    (九)外网门户、内网门户、触摸屏系统、视频监视的有机集成,有效地利用了资源、整合了信息、集成了系统、加强了控制、方便了管理,为全区电子政务的深入开展产生了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对涪陵信息港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十)网络安全体系,为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保证了重要数据的安全和保密,为各工作站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由于引进和整合了本地多家电信企业的光纤网络资源,作为电子政务网络的基础传输网,避免了由财政投资自主建设传输网络特别是乡镇网络建设的投入;以核心系统统一的接入平台联接全区各部门和乡镇,利用统一的办公系统提供规范的办公自动化服务,避免再建综合性平台的重复投入;视频会议系统技术方案选择了与信息网络共用传输网络的技术,避免了单独建网的不必要投入;本工程建设中,充分挖掘设备和技术潜力,节约了大量设备和软件投入;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的运行使用,使各单位甚至不建单位独的办公信息系统就可开展与其他单位的公文及信息交换,减少了部分单位(特别是公文处理和交换少的单位)的办公信息系统不必要的投入;公文网上传递,减少纸件印刷数量,减少印刷邮寄费用;视频会议系统的运行,减少乡镇到城内参会次数,减少会务费开支。据粗约计算,工程建设节支总额为数千万元,每年节约经费支出数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