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现代警务运行机制
来源:江苏警官学院 更新时间:2012-04-14

   自2002年以来,我局积极响应公安部提出的“金盾工程”建设要求,按照山东省公安厅和烟台市公安局有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从推进公安信息化、打造一流“数字化公安局”入手,加快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创新和建设。两年多来,我局“数字化公安局”建设与警务机制创新同步推进、协调运转,整个公安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领域,初步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在全省二十一次公安会议上,我局被省政府授予“执法为民先进单位”。我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更新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科技强警意识
  近年来,随着开发区招商引资和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生产要素大量汇聚,人财物加速流动,社会治安形势更加复杂。与此同时,传统的警务模式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是执法办案不规范。长期以来,受社会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执法不公、不严、不透明问题一直困扰着公安机关,存在着滥用强制措施和超期羁押、不讲办案程序和办案质量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安执法的威信和形象。二是警务信息不共享。公安机关在打击、预防、控制犯罪和管理社会治安时,依赖于及时、全面、准确、系统地掌握大量情报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信息搜集渠道不畅通,搜集手段不科学,信息收集不全面、不及时的问题非常突出。同时,各业务部门信息独立存在,信息传输象一条条“平行线”,造成部门分割和信息“独享”,综合利用度低,妨碍了打防管控整体效能的发挥。三是队伍管理不到位。为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虽然成效很大,但由于考核及时性、准确性难以把握,加之各种管理手段又多处于事后责任追究,不能做到即时跟踪监督,使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效力。四是民警素质不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违法犯罪的动态化、组织化、高科技化、智能化日益增强,社会治安控制的难度不断增大,与此同时,民警的法律水平、执法能力、实战技能、职业道德水平等都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尤其是新时期再造新的警民关系、再创新的公安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有待于通过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们认为:要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强化现代警务理念入手,转变执法思想,大胆创新警务模式,努力消除各种影响警务运行的不利因素。而在现行公安体制下,警务信息化建设是创新警务运行机制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科技强警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打击犯罪的有效性;而且也可有效促进管理的科学性,创新警务运行机制,使执法活动更加透明、高效,行政服务更加贴近和方便人民群众,公安机关控制和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必将全面提升。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速公安信息化建设进程
  1、成立专门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对于基层公安机关来说,信息化建设属于一项全新课题和长期任务,率先探索开发肯定有风险,短期内还难以见效。对此,我局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审时度势,打消一切顾虑,毅然决定着手进行公安信息化建设。2002年9月份,我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各职能处室负责同志任成员的信息化建设指挥领导机构,明确了牵头部门,落实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并全部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从而有效调动了全局上下的工作积极性。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我局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倾斜。专门组建了精干高效的工作小组,招聘引进了一名信息工程类高级工程师,安排了两名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在职民警,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工委、管委的支持,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需要。在此基础上,分局召开了全体民警动员大会,讲清讲透信息化建设对公安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全局思想认识,明确提出了建设全国第一个县级“数字化公安局”的总体构想和奋斗目标。
  2、组织外出考察,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我局先后派出相关人员,赴深圳、广州、厦门等公安信息化建设较早的地区考察学习。通过参观学习,不仅更加坚定了我局加快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同时我们的建设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明确提出了要始终围绕三个理念来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成本理念,就是通过构建“数字化公安局”,以提高民警整体素质和单兵能力为重点,充分挖掘潜能,合理配置警力,盘活警务存量,提高工作效率,以最小化的警务投入来实现警务效能的最大化。二是人本理念,就是通过构建“数字化公安局”,提升公安工作透明度,建立“阳光”执法服务机制,强化执法为民、公正执法、公开行政的思想,赢得社会各方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三是系统理念,就是通过建设“数字化公安局”,改变传统的警种分界、信息封闭、各自为战的单打独斗模式,依靠警务信息,实现公安信息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受益,大大提高情报信息的准确率、利用率,形成整体优化、协调一致的警务模式。
  3、借助科技“外脑”,编制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多方考察和慎重考虑,我局选择与科技实力雄厚的东方电子股份公司下属的海颐软件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应用系统,从而借助高科技企业的人才优势,实现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海颐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软件开发小组,20多位软件开发人才进驻我局的各个职能处室,进行实地跟踪考察见习,充分开展前期调研,熟悉各项业务工作流程、法律规章及工作规范。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及反复十余次座谈讨论和修改完善,约30万字的“数字化公安局”建设框架性实施方案初步拟定完成。这个方案通过对整个公安工作的归纳整合,抽象出案件、人员、物品、单位、事件、情报等六个业务主元素。本着标准化、实用性、安全性、稳定性、先进性的原则,以这六个元素为主线,把整个警务运行整合为刑事案件管理、行政案件管理、治安综合管理、安全保卫管理、综合信息查询等子系统,构成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警务工作流管理系统”。2003年4月份,在我局召开了由烟台市公安局信息通讯处领导主持,市局法制、刑侦、治安等职能部门领导以及市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驻烟部分高校学者教授参加的方案论证会。在听取了我局实施方案后,与会领导及专家给予很高评价。当年该项目分别被公安部和市科委列入科研开发项目。2004年8月份,公安部信息通信局、科技局和省公安厅信息通信处、科技处、刑事侦查局及烟台市公安局的领导,到我局调研信息化工作情况。各级领导对我局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是“目前全国县级公安机关改革创新警务模式的一个典范”。

 三、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打造警务流工作平台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局的“数字化公安局”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并作为“一号工程”列入全局重要议事日程,先后筹措投入资金500余万元,集中各方面力量务求突破。
  一方面,筹集资金改造硬件设施。一是布设了专门的高速光纤网络,达到了千兆传输、百兆桌面的标准,分局与各派出所、各业务职能部门、各重点监管部位、各出警卡点实现高速联网,为快速传输文字、语音、图像等各类信息提供前提条件;二是重新改造了110指挥中心,新上了大屏幕显示系统和视频监控存储系统,实现了110、119、122的三台合一、并网运行,将接处警系统、警务地理信息系统、警银联网报警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视频监控存储系统联成一体,对各类警情的捕捉力、洞察力和应对决策能力大大提高;三是为各单位的民警配备了100多台高性能的计算机终端设备,社区民警全部配备“警务通”,做到了“人手一机”,整个警务装备上了一个新台阶。
  另一方面,加快警务流信息系统实际开发利用。本着“边开发、边使用、边完善、边提高”的原则,我局按照公安部、省厅、市局一系列相关的业务标准,研制开发出“警务工作流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办公自动化、刑事案件管理、行政案件管理、综合查询等9个子系统,184个业务模块,689种业务,是一个完全符合目前国内电子政务标准的框架性基础信息平台。该系统采用多层体系架构,基于目前最先进的工作流技术,具有使用舒适、操作简便、兼容可扩展、可定制调整等功能。2003年12月份,该系统的研制开发列入公安部重点科研项目。2004年12月18日,公安部科技局组织专家在开发区分局召开验收鉴定会,在进行了现场观摩之后,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系统设计理念新颖,“在同类公安应用中居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分局已将110指挥系统、各警种及业务部门、监督考核部门、分析决策部门整合为一体,成功实现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网络化办理,使公安业务的运转程序更加公开、透明和规范,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和打击犯罪的准确率。经过一年多来的实际运转,这个系统初步显现出七个主要特点:
  1、系统构建平台化。系统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公安部“金盾工程”建设要求,采用多层体系架构,基于目前最先进的工作流技术,使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兼容可扩展、可定制调整等功能。同时又在分局内部、上下级单位以及协作单位之间构建了一个虚拟信息平台,将已经运行的110指挥系统、户政管理系统等全部纳入其中,融为一体,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警务互动。
  2、行政执法规范化。整个系统按工作流程、执行主体、任务目标等划分为四个层次。在任务驱动层,民警接受来自110指挥系统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令和任务信息,并负责传递反馈办理情况和结果;在警(内)务处理层,负责对任务驱动层获取的信息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分流处理,并进行结果反馈;在监督考核层,法制、督察、政工等部门负责对警务活动进行实时督察和考核;在综合利用层,指挥中心等部门通过对前三个层次产生的信息流进行综合利用和统计分析,提供查询和辅助决策信息,为领导指挥决策服务。借助工作流技术,归纳明确了各环节的业务范围、工作职责和各步骤涉及到的表证单书格式,形成了适用于各部门的工作规范,实现了刑事、治安等各项警务工作的网上办理。
  3、系统应用人性化。分局信息中心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减轻了使用端的维护频率,降低了使用终端的硬件配置要求,节约了警力和资金。在工作页面,需要民警添写的信息数据,尽量按统一标准制作通用的“数据字典”,在需要大量输入文字的地方,采用先进技术实现自动生成填写,民警的键盘输入量降到最低。系统还增加了提醒功能和自动比对分析功能,大大方便了民警的执勤办案。
  4、业务信息一体化。系统建立了专业、公用和查询三类数据库,并按案件、人员、物品、单位、事件、情报六大类进行划分储存。民警在办案过程中所录入的数据是唯一的,办理日常业务的同时,也完成了信息的采集和数据的积累,实现了信息的实时生成和数据流、业务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5、安全防护多重化。系统设立了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库加密、信息审计四重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安全和正常运转。系统为每一名民警设立了独有的职能权限,不同的权限可以进入不同的系统层面,获取不同级别的信息;同时借助日志审计信息,实现对业务操作的全程跟踪,防止恶意操作。
  6、信息查询智能化。系统设立了三种查询方式,一是根据案件、人员、物品、单位、事件、情报等元素为线索,在全部业务数据中进行的横向查询;二是以不同业务为线索,对案件、管理、保障、考核等情况进行的纵向查询;三是以某一信息为条件,进行相关信息的综合关联查询。如根据姓名可以查询到该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是否常住人口、有无犯罪记录、是否属吸毒人员、有否出租房屋等信息、具体居住地、相关联人员信息等,实现了信息的无限扩展联想,为治安形势关联分析和领导决策提供大量的信息依据。
  7、监督考核实时化。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可随时了解到每项业务在各环节中的办理情况,实现了对业务工作的全程实时监督,既推动了公安业务的规范化建设,也提高了监督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依托信息网络,积极探索警务运行新机制
  1、淡化警种概念,打破警务界限,建立起指挥畅通、反应灵敏、多警联动的网格化打防管控工作机制。随着系统的投入运行,我局进一步健全了指挥调度、处警备勤、运行保障三大机制,完善了内部管理、信息传递、处置预案等工作规范,推进了110报警服务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刑警、巡警与派出所等打防主体力量,以信息为纽带,三警联合执勤,科学划分了巡防区,合理布建了出警点,做到屯警街面、网格布警、昼夜覆盖、快速处置。在城区投资建设了17个规范化的社区警务室,搭起了公安防范基础工作进一步向社会延伸的综合平台,形成了统一协调、整体协作、上下互动、反应灵敏的警务防范机制。今年4月4日晚8点左右,一居民在开发区一中附近被两名男子持刀抢劫。接到报警后,分局指挥中心立即调集各警种快速出击,分头截堵,仅用2分钟便将犯罪嫌疑人人赃俱获。
  2、运转程序公开,政策依据透明,建立起严格规范的流程式行政工作机制。系统投用后,民警办理刑事或治安案件,必须严格按照系统规定的程序来操作。从受理、立案到侦察取证、采取强制措施等各个环节均在网上运行,局领导、部门负责人和法制部门的审批、审核,也都在网上进行。逐级领导审核同意后,文号自动生成,并打印出套有局长电子签字和分局电子图章的法律文书。案件办理完毕后,所有文书自动归档存储,并可随时调阅。实行网上办案后,民警只有按规定认真完成了上一个环节,系统才能允许进入下一个步骤,过去那种不破不立、先立后批、强制措施倒置等现象得到彻底杜绝,一些该处罚不处罚、处罚畸轻畸重、显失公平的问题也得到了根除。同时,由于业务信息即时生成,工作流程环环相扣,使队伍管理与具体业务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互动即时的关联体系,使考核结果实时生成,达到了全程监督,实现了监督考核的公平公正和及时有效。
  3、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建立起方便快捷的警务运行机制。目前,整个公安业务既有“派出所-->分局-->市公安局-->省公安厅-->公安部”的纵向业务联系,又有本级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为此,警务流平台做到了纵向一致、横向贯通、限定时间、信息共享和警务协同,实现了业务部门之间顺畅流转。警务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快速、准确传递,从而变信息事后录入为业务流程中的自动生成、逐步积累,有效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系统本身环环相扣的执法办案服务程序,也使法制监督部门、业务办理部门、分局领导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没有权限的部门或领导不能随意插手具体业务,不能随意更改处理信息,既保证了办事公正和信息的准确及时,也筑起了抵挡“说情风”的电子屏障。为防止大量即时生成的公安信息在储存器里沉积休眠,系统对业务处理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建立了动态关联,输入一个搜索线索,即可快捷方便地得到该要素的所有相关数据,各类公安信息始终处于被激活和可利用状态,有效提高了信息综合利用的价值,警务运行效率和质量得到空前提高。去年10月的一天凌晨,某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司机撞死一人、撞伤一人后驾车逃逸。令犯罪嫌疑人想不到的是,在他逃逸经过开发区时,早已被分局的道路监控系统拍下了车牌号码。根据这一信息,警方第二天就破获此案。开发区公安分局还借助数据库和专门的比对分析技术,构建起警务辅助决策系统,变“从案到人”为“从人到案”,促进了信息综合研判能力的提升,实现了精确打击和超前防范。10月18日,丹阳小区社区民警在清查暂住人员时,发现两名在此居住的黑龙江籍男子。回所后民警将该两名人员相关信息输入“信息查询系统”进行比对,系统预警显示该二人系涉嫌故意伤害致死和盗窃的重大逃犯。获此信息后,分局立即组织出击将二人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