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 保险信息化的和谐探索
来源:搜狐 更新时间:2012-04-14

  由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和《计算机世界》报社联合主办2005年中国IT两会于11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嘉里中心举办。搜狐IT作为指定合作网站直播IT两会,并在现场开设林木专访间,遍访参会的总裁。 下面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万峰先生在IT两会上的精彩发言:

万峰: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作为保险界的一员,能参加这次IT盛会,从而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信息技术与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主题,并分享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这个领域的成果与经验。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保险信息化的和谐探索”,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和分享中国人寿在信息技术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领域的认识和实践。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保险业,第二,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第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构建IT发展的历程以及经验。

  首先介绍一下保险的起源。 人类社会从古代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人们很早就萌生了对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从现在能够查到的历史材料来看,自从奴隶社会开始已经有了互助救助的方法。保险业从起源就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通过保险的方法抵御出现的各种风险灾难。从近代来看,我国著名的胡适先生曾经有过保险的意识,他说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做明天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做儿女长大的准备,如此而已。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先生也曾经讲过,拥有相当人寿保险是一种道德责任,是大部分国民应负担的义务。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出过国,都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出国其中一个条件,许多国家要求要购买一定数量的人身保险,要是没有保险,有些国家就不给你签证,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个保险可以使你的的生命或者遭受意外事故的时候,能够得到安心。否则就给这个国家政府增加负担,这是外国政府所不希望看到的。

  我国的保险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活动中已经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保费越来越引起国家、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关注,2004年,保险首次突破一万亿的大关,保险从业人员也达到了200万人左右,保险业为社会提供的风险保障、资金流通,促进社会就业和资金增长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从宏观上来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保险业在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国内的保险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要想更好的服务于和谐社会,保险业还需要认真解决当前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必须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在核心技术与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间,特别是在认识上,要有统一和更深入的思考。

  关于IT在保险企业中所处的地位,我的看法是新型技术是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什么这么讲呢?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传递已经非常快,渠道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在现在来讲,无论是企业的经营理念还是技术,以及产品、设计,都没有保密可言,特别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基本上大家都能想到,但是好的企业与外国企业区别就在于谁首先能够做到,谁能够做的最好。要实现做的最快,做的最好,最根本的依靠后台技术的支持,在现代的企业,没有IT的支持,构不成发展平台,也就谈不上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特别是在保险业,在资金、人才、销售等方面,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和国外先进的公司比较,在这些方面反而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和这些先进的国家相比,我们恰恰落后在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上,因此我们必须在先进的技术平台建设上花大力气,多投入资源,认真比较各个技术方案以及成本风险,通过构建领先的技术平台,培育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人寿自从1955年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十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长期的发展和一定的成绩。十年来的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了计算机单点处理和管理。第二阶段是1997年建成了全国计算机网络,实现局部的网络处理与管理。第三阶段是2002年开始,进行全国数据大集中。

  目前中国人寿拥有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形成以业务处理为核心,管理决策、客户服务为整体的IT应用架构,与此同时,随着全国综合型服务网络的建立,还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使服务渠道更进一步得到扩展,然而相对于上市以后公司发展的战略,我们的信息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力量进一步的完善,提高整体上的竞争能力。因此,我们在2003年和国际著名的IT咨询部门合作,历时八个月,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最终完成了未来中国人寿信息化战略的规划,提出了中国人寿IT建设的新思路,确立了创建卓越IT能力,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信息化发展目标。

  我们的战略规划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建立适应性的IT架构,达尔文先生说过“最终的成果并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变化反应最快的”。在整个战略规划当中,强调IT的适应能力,最大限度的实现与业务的结合,使业务和IT无缝隙相接,使IT架构与企业战略保持同步,在新、老业务当中灵活运作。第二个特征是围绕IT建设,强调跳出IT,从企业的层面来审视IT的架构。

  信息化建设也有内在的决策,这就是IT架构,包括战略的制定,组织决策、卓越保障、执行控制、考核五个环节,健全组织、规范流程和各个环节之中的关系,并且需要强有力的支持,只有通过信息技术适应能力建设的小结合,与宏观战略发展的大气候相适应的协调,才能真正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按照这样的建设思路,我们从应用系统、数据体系、基础体系、治理体系,依据简单化、标准化、模式化的原则构建中国人寿的架构,使中国人寿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改进的信息技术体系。

  信息技术的建设需要和谐的发展,现在以及未来几年,中国人寿信息技术将在两条战线全面展开,一方面通过基础建设和谐阶段,全面实现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和长远相比较,现在我们已经启动了“十一五”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开始了全国建设工作,全系统的技术相关的标准工作,从明年开始,我们将启动新一代信息系统,加强数据的标准化工作,逐步实现规范的IT治理,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应用系统,并稳定进行,满足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经营管理的需要。对现有核心发展,进行不断的改善、改造和推广。实现经营,以及管理数据的融合。

  我们希望通过信息化的建设,追求保险企业对信息化最佳实践,走出一个核心的,实现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把中国人寿打造成为国际的品牌、百年的老店,用自身的发展影响和带动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和壮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我们应有的责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