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民消防”构织全方位防火安全网
作者 : 王全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山东省公安消防部门顺应时代发展,勇于创新,全面构建“全民消防”模式,发动各部门、各系统积极参与消防工作,落实消防责任,日渐形成了“大消防”格局。近年来,山东消防安全形势持续保持平稳,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级领导重视消防、带头学习消防成为常态与惯例
近年来,山东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十分重视消防工作,为消防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领导基础。
山东省委政法委有关部门主动参与消防,建立综治成员单位新闻通气会制度,主动召集各成员单位召开会议,下达工作任务。省委组织部在其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齐鲁先锋网开设消防频道,利用8.6万个农村、社区接收终端开展“四个能力”宣传。省委宣传部在山东新闻网开设了“齐鲁消防”子栏,每年发布消防新闻3000多条,成为“齐鲁消防第一网”。
在山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发挥执法监督和参政议政功能,积极调研消防工作。滨州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滨州市委秘书长王大生连续3年提交有关消防安全的提案,被称为热心的“消防提案专业户”。今年山东“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多项消防提案和议案。
2010年12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深入基层开展立法调研活动。今年1月14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山东省消防条例》,并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全面依法治火奠定了基础。
山东省政府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于2009年12月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城乡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将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目标管理、督导考评“四项机制”,全面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责任。据统计,仅去年以来,山东已对省、市、县三级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分管负责的4300余名干部进行过消防专题培训。今年1月11日,省政府首次以现场观摩和电视电话会议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全省消防工作会议,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府同时收听收看,对完成消防工作目标任务的单位进行了隆重表彰。
山东省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吴鹏飞对“全民消防”模式做出如下解读:“在山东,领导重视消防、带头学习消防成为常态与惯例,极大地激发了各行业、各系统和广大群众学习消防、参与消防的热情,使全民消防意识深入民心。”
全省各部门敢于破解难题,加强统筹协调,构建部门齐抓共管的和谐状态
今年1月,山东省海阳市拨付100万元用于市政消火栓建设,市公安、建设、财政、市政等多部门与公安消防部门专题研究,使市政消火栓改造工程全面落实。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推动消防工作发展的一个缩影。
山东省提升消防安全关注度,除了将“政府统一领导”前置,还将“部门依法监管”作为有力抓手。全省各部门在推动消防工作发展过程中,敢于破解难题,加强统筹协调,构建部门齐抓共管的和谐状态,成为山东构建“全民消防”模式的又一典型特色。
在构筑社会消防安全 “防火墙”工程过程中,各部门积极履行自身安全职责,扛起“依法监管”的“大旗”,形成了公安、教育、卫生、文化、安监、财政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山东省公安厅充分发挥主导部门作用,分别与教育、卫生、人防、民政、体育、供销等8个部门联合制定贯彻工作方案,按不同类别培育试点示范单位,通过召开现场会,分系统、分行业推进消防安全 “四个能力”建设。
整治火灾隐患,不仅消防部门自己查,还要职能部门联合查,各部门、各行业搞好自查。在此思路下,山东各地普遍建立起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消防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2010年,各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先后整改火灾隐患34万余处。
消防部门充分发挥 “主力军”作用,打造以“四推进、三创新、两公开、一满意”为主要内容的消防监管模式:推进执法制度精细化、执法手段信息化、执法监督系统化、执法保障标准化;创新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行“防消联勤”、“多警联勤”警务模式,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365”消防服务活动;公开执法服务内容、公开接受评议,不断提高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满意度。
消防宣传队伍、消防工作社会化建设,构成全方位的消防安全网络
在临沂张三炒鸡店,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一应俱全,消防提示张贴画随处可见。老板张保林还有一个身份——消防宣传员。在山东,像张保林这样宣传消防安全的家庭有上千户,还有淄博孙晓芸消防志愿宣传服务队、烟台电瓶车义务消防宣传队等几十个民间消防宣传团队。他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着消防文化和消防知识、技能。广大群众从不懂得如何报火警到主动投诉火灾隐患,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在山东,广大社会单位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提升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消防安全基础。山东魏桥集团是大型棉纺织企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这里,所有工作人员进入厂区必须将打火机、香烟等寄放在岗亭,车间每台操作机械旁都放置着消防水桶和灭火器,室外消火栓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集团内配电室、水泵房等重要部位时刻有人值班。去年以来,山东省深入开展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对35万家重点单位和“九小场所”的41.1万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进行了全面培训,使他们成为“四个能力”建设的“明白人”。
山东各地通过全面加强基层基础消防工作,构织成全方位的消防安全网络,使消防工作由专业化转变为社会化。在烟台,超过1万人的大型社区建立了小型消防站,配备了简易的消防车,实现了小火自救。
山东省依托中心镇建设区域性政府专职消防队106支,形成了村、镇“10分钟灭火救援圈”。在济宁,14个中心镇全部成立政府专职消防队,实现“一镇一车一站”。37个距当地消防队较远的社区,依托当地企业建立了专职消防队,并全部达到有人员、有队房、有装备、有执勤、有经费的“五有”标准。各地积极发展志愿消防队伍,紧密依托民兵、治安联防、派出所、自治组织等建立消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