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的“黄金信号”
来源:电脑商情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方秀珍 

核心提示:眼下,电力行业步入信息化深化改革阶段,基于业务应用的融合之势,对包括基础设备提供商,管理软件应用及IT系统集成及服务商等IT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对于电力信息化供应链上的各路参与方,他们将如何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找到自身的一席之地?

  目前,电力行业作为国内少数几大重点投资行业之一,蕴藏着巨大的“IT能量”。五大发电集团信息化建设模式各不相同,有的是自上而下,有的集团是地方和总部共建。但目标和总体规划都是一致的。

  “发电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并不均衡,大多数火电企业成立时间久,信息化建设相对风电、水电企业的信息化完善,新能源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更注重IT基础设施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火电企业则注重系统改造或完善,更注重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财务和业务一体化、集约化等相关工作。整个行业越来越注重两化融合工作。”北京国电软通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萌说。北京国电软通是由北京国电联合商务网络有限公司与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面向电力行业提供全面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公司汇聚了来自电力行业领域优秀的信息化专家,旨在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及解决方案、IT服务、系统集成服务、节能产品服务。

  据李萌介绍,国电软通主要关注发电领域,电力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是围绕重点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基于集团信息化规划实施的一体化平台建设阶段。2011年相应投资重点也对应到业务系统建设和对全局数据的采集、存储、利用和共享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实现管控一体化和数据信息集成共享,达到企业综合管理的目标。

  2011年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SG-ERP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面启动年。在国家两化融合的政策推动之下,除国家电网以外,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及相关企业均在持续推动其信息系统的完善及深化应用。

  尤其是,2011年将步入智能电网建设的黄金期。国家电网公司自2009年5月提出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以来,先后在全国开展了21个试点项目,提出了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框架,并开始进行多项技术攻关。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

  在这一阶段,电力设备市场需求将全面启动。智能电网围绕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而展开。在经历了2010年的试点工程的启动时期,2011年则加快步入信息化全面部署阶段,尤其是各地智能电网规划相继出台,各省投资均保持在几十至百亿的投资规模。

  由于未来智能电网建设将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接入的问题,这将为风电、光伏发电等相关产业乃至整个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此外,智能电网还将与物联网深度融合,因此智能电网产业将促进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此外,全面建成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及实施“五大”体系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数据中心和资源平台建设,健全完善一体化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切实保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深入推进信息化精益管理等,均被电力用户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

  成熟期的商业机会

  “2011年,电力行业信息化是很有吸引力的领域,诸如国网、发电厂及农网(农村电网)等都有很好的商机;2010年我们就参与了部分项目,主要是诸如新疆兵团电力等边缘性项目。”新疆中兴新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国斌说。

  作为业务聚集于网络架构和行业生产调度通讯等领域的一家SI,新疆中兴新网络跟中兴通讯形成了多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且在政府、运营商等行业市场,牢牢占据一席。新疆正在全力开发其丰厚的煤炭资源。基于此蒋国斌表示,他正在申请新的合作资质,目标是进入更广泛的电力行业。

  实际上,步入“十二五”规划期,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然步入新的阶段。整个信息化工作步入深化和优化的成熟期,改革初期面对的困难基本都已突破,这一阶段将是电力信息化的继续完善和向高深尖迈进的新时期。

  对于IT企业而言,2010年就已布下战局。以中兴通讯为例,公司负责人表示,2010年,随着瑞昌用电信息采集试验点以及杭州配网样板点等一批项目的顺利展开,中兴通讯SG EPON已经成为智能电力知名品牌。2010年中兴通讯顺利入围国电总部第一次集采,在基站设备布局中,该公司已在杭州电力,河北廊坊电力FTTH三网融合项目、国家东北电网监控系统、国家电网应急指挥高清视频会议等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

  实际上,依靠厂商力量,打通诸如电力等传统行业的大门,是当前IT增值商的新目标。眼下,电力巨大的商机着实在考验着IT企业的勇气与眼光。

  然而,即将步入电力行业领域的新中兴网络的业务发展明显与传统电力行业的代理商有所不同。在记者所接触到的电力行业代理商中,大多为“三产公司”。其特点是依附于各区域电网的IT企业,因为有行业背景,他们有较强的“势力”。但是,除了传统的基础网络通讯设备以外,他们在基于客户业务需求的创新技术服务能力上存在着极大差距。而IT新兴企业的进入,对他们相对牢固的市场格局而言,即意味着面临生存的挑战。

  “没有电力企业或者上游厂商作支撑,我们是很难切入到电力行业中,一般是大的集成商才有此能力。”NetAPP某华南区域代理商说。

  只是,在两化融全大潮下,一切行业规则正在被改写。传统电力行业代理商正在经历来自于客户端的融合变革潮流的冲击。一场来自于电力信息化新阶段的商机,正在考验着整个IT设备供应商、服务商及SI的创新服务能力。

  国电软通高级工程师李萌分析,IT供应商和集成商将在新建企业的企业信息化和平台产品升级改造中获得相关机会。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对于能源产业的节能减排领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和为电力企业提供一流的电厂节能产品服务商将拥有更大机会。

  业务重组与资源整合

  从去年起,就有一条消息一直刺激着业界的神经。消息称,十二五期间四大辅业集团将实行重组。四大辅业集团重组方面,电网辅业将与四大辅业集团进行一体化重组。大的方面,初步确立了“四变二”的方针:国资委直接监管的电力顾问集团、水电顾问集团、水电建设集团、葛洲坝集团进行大规模重组,变成两家。其中,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组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葛洲坝集团和电力顾问集团组成中国电力工程集团。

  同时,电网企业中区域、省级电网企业所属的勘测设计单位,火电、水电、送变电施工企业和修造企业等辅业资产有可能全部被分离,划入上述新组建的两大集团,保持独立法人地位。

  此外,同一网省的辅业单位可能成建制地进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和中国电力工程集团。另一方面,对于地市及一下层级的辅业单位以及各级“三产”、多经企业,比如电力宾馆、医院等,可能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按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相关政策实施改制分离。

  主导改革的部委人士认为,这种重组方式有助于顺应国际总承包经营模式发展要求,符合央企现状,兼顾电力体制改革和央企重组需要,避免二次重组,减少改革阻力。

  重组之后的信息化系统的整合是电力行业信息化的重要方向,显然也意味着IT业新商机的来临。

  最近,有消息说国电集团信息口将实现资源整合。该消息称,集团信息中心和其旗下的国电联合商务网可能会合并。国电某高工透露,合并意味着,信息化建设在国电集团企业战略中将成为“重要一极”。

  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某工程师说,响应国家政策,南方电网在前几年先后上马了几个MIS,包括有营销、生产、输变电站调度等系统;另外,该公司构建了一个将用户数据和各MIS整合在同一平台的数据中心。另外,南方电网还把各个区域配电站、小发电厂等生产一线的信息化建设也运作起来……这些意味着电力信息化建设已经经历了一个加速升级的历程。

  电力的重组与资源整合息息相关。这不由令人回想起2007年,“SG186工程”启动时所带来的震荡。这场“运动”被业界称之为是国网的“大手笔”。

  当年,国家电网为了改变其下辖的26个省、市、自治区电网分公司分而治之缺乏统一标准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难的问题,开始大刀阔斧实施“SG186”工程。当年这场变革,是为了解决各网省局各地方分别上马各种不同技术平台各种不同架构下的各种业务系统,从而导致的资金浪费、重复建设、标准不一、技术接口难等问题。强力推行的SG185工程使许多家的SI经历了一次大洗牌,诸如同方电子等曾经是电力行业的行走顺畅的IT企业,也遭遇重创。

  但而今,据了解,经历了三四年的冒险的SG186系统上马后,国网通过该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基层单位的强力监管。国网各地网省局不复当年强势,最终完全服从于总部调度,节省了建设资金,大大减少了业务运营成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

  这其实只是一个个案。它代表了信息化系统作为传统行业改革及实施标准化管理的突破口,完成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使命。

标准管理与服务理念相辅相成

  管理不仅仅是信息化的标准问题,其实更大程度代表了一个行业的一门艺术。这是某电力科技部负责人对记者说的一句感同身受的话。

  “究竟是要实现现有管理的信息化,还是实现基于信息化基础上的科学管理。管理是一门艺术。尽管很多人认为是科学,但实际上更偏向艺术。”这位负责人说。

  在以电力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大量的信息化项目实施后,最终结果是实施双方都不满意。需求方认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实施方认为需求方无限的需求,导致开发实施成本一再的超出成本预算。

  归根结底是中国社会合同契约精神不强,甲乙方地位不均等,中国社会重物质重设备轻精神轻人力成本造成的。

  信息化的终极还是管理问题,包括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等,最终是管理向信息化靠拢,还是信息化向管理靠拢,都是业界争论的难题。

  关于此,相信IT企业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有新的解释。这就是对“IT就是服务”的认同感,关于这一点,大家也看到在2011年倡导这一理念的企业比比皆是。

  苏州义信利电是一家主做程控设备的增值商。该公司一位区域销售经理对记者说,电力行业在区域的生意相对好操作,因为本地集成商便于为当地客户做售后服务。在该公司所涉及到的中小型发电厂用户中,客户其实极为看中的是项目运作的售后服务质量。

  北京天正楦科作为一家增值商,其业务已完全导向了最终用户。该公司已着力于小电力领域,(小电力即60万告千瓦以下的发电厂)。其深入到一些深山老深偏远地区的小电力客户中,由于其对IT设备的采购更为标准化,使得他们虽然深入这些地区吃了不少苦头。但是由于客户在采购过程中一般直奔主题,更在意的是设备提供商的服务与技术产品,无太多所谓“关系营销”的复杂过程,这使得集成商们获得了不少生意机会。

  实际上,在电力行业整体的信息化上,客户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需求较高。在电网的总体信息化框架之下,IT设备供应商只要充分考虑到电力行业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融合性,着力于业务层面的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等,真正切入到用户业务端,才能抓住服务的精髓,获得持久的发展。

  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大有可为

  “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电力行业又能做些什么呢?”中国水利水电信息资源网运营部经理许德明反问记者。

  据介绍,电子商务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电力行业的支持和关注。这主要是受益于电力行业的高效益和前瞻性思维。2001年,中国国电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大唐集团共同出资2000万成立了国电商务网。2005年,国网招投标网成立,年底,开始实现网上招标。2006年,国家电网大唐国际委托河北华之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华杰电力物资网。2007年,华电集团由招标公司发起建设了华电集团招标与采购网。同年底,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出资建设了中国水利水电信息资源网。2009年,长江电力委托浙江新能量公司建设了自己的招标采购网站。

  目前,这些网站均基本实现了集团设备物资的网上招投标、网上采购。大幅度降低了采购成本,促进了采购工作的阳光透明,也提高了采购效率,方便了公司监管。

  针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顾虑,这些网站基本都实现了数字证书、电子签名。有这些技术措施做保障,网上招投标和网上采购的业务量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

  回顾2009年,电子商务在全社会得到了认可,人们终于抛开顾虑,放心的开始网购了。2010年,是B2C企业狂飙式发展的一年。我们看到很多的公司成立了,很多的公司上市了,很多的公司到处做广告,在公交站牌、在地铁、在CCTV上。这一年,有很多的神话,有很多的奇迹,有很多的故事发生。

  可是,B2B真的就要让出电子商务市场的头把交椅?未必。B2C今天的迅猛发展恰恰是因为前些年的需求压抑和反弹,正是因为市场份额的长期低于正常水平,导致的技术进步后需求猛烈释放。未来的B2C市场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群雄逐鹿,在资本的推动力量下,未来最有可能的市场格局是保持3-5家大的综合性网购网站。

  跟B2C的一路狂奔相比,B2B的交易至今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需求并未完全释放。中国的小企业很多,他们的需求也很旺盛,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技术和平台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方面,电力行业可以说是走在了前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实践。

  物联网是另外一个很火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非常好,很多人把物联网简单理解为给设备装上信息化芯片,这是不准确的。物联网不光是要实现所有设备和环境的信息收集,还包括信息分析和处理。国电集团2010年立项物联网项目,国网2010提出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都是这方面的勇敢实践。

  物联网对于工程机械、电力设备、电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未来的物联网建设真能达到成熟稳定的水平,那么可以预想,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管理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电力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些新技术领域,电力行业有理由也有实力做的更好更大。

  潜规则下验证生存能力

  信息化工作很多人认为是一把手工程,实际从电力行业信息化项目实施及设备选型过程中,越来越看到,潜规则以外的规则,那就是对IT合作商综合实力的考验;IT界盛行项目竞标打头阵的背景与关系等,其实已然正在被信息化新阶段下新的规则所改写。

  中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起步较早。而从中受益的“三产企业”虽然有人脉的积累,如果不随客户步伐而行,在技术及服务上拥有双重的优势,其生存空间必然会日趋狭窄。

  受益于电力企业的良好效益,电力信息化跟银行、财税等行业相比基本属于同一起跑线。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推进标准化贯标,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得到了一次大的提升。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竞争的激烈性,很多国际IT巨头会提前埋下伏笔,或者提前进行公关,这是招投标行业的普遍情况。也反映出现阶段招投标中甲乙双方地位严重不平等,甲方市场拥有巨大的话语权,而乙方只能配合、服从。

  如此生存实录,使得一些小的行业集成商的生存更加受到冲击。“其实,如果IT企业的创新性与电力等传统行业信息化处于同步,从中获得的机会是远远超过在传统IT分销领域的艰难比拼的。”山东森淼公司负责人分析说。

  拿大家所熟悉的ERP来说,用友在北方市场拥有巨大的地缘优势。该公司以积极的市场拓展策略,逐步深入到电力行业的相关项目中。据说,用友早在2007年,就已经成为了国资委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业内人士认为,电力行业公司众多,每个企业的管理政策各不相同。如果一味将竞标失利归因为“关系营销”的失败并不客观。在电力行业信息化整体进程中,也许有个案,但IT企业自身拓展不力,才是无法进入行业的主因。

  所以,对于IT企业来说,行业有门槛,但是门槛高处在于,是否能够理解和跟进用户的信息化需求步伐。

  一位研究电力行业信息化的资深人士表示,IT企业的独特产品优势,才是获得更大竞争筹码的唯一武器,这其实跟企业规模并没有直接关系。

  “代理商跟厂家相比,拥有很多现场优势,人熟、项目熟、管理制度熟等等,这是厂家和代理商合作的基础。大厂商如同大象,小企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和大象一起跳舞。”这位人士说。

  他给了一些中小IT企业这样的建议:电力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专注于其中的某一方面,力争把产品和技术都做到卓越,在某一两家电力企业实施成功后,再在行业内利用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必然会拥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重在IT系统与电力业务结合模式

  其实,信息化的标准化和实际需求的多变性一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对于IT企业而言,能够打通这个“结”,才能真正依行业信息化而生,并获得持久的发展。

  在当前阶段,很多电力集团的信息化工作纯粹变成了根据国资委规定,投钱、招人、上项目,不能充分的整合信息化项目,最后形成体系,并且能够助力集团发展及公司的业务开展。意识到诸多问题,五大电力集团加快内外部资源整合及完善,建立信息化统一标准制度,防止集团领导层变更所导致的信息化建设的路线之争、技术平台之争和项目之争。尽快将信息化驱动业务的模式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来。例如,目前神华集团下的部分煤矿已开始部署由西安大唐承建的物联网,就是其中一例。

  以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为例,该公司已将信息系统和资源整合,按照国际现代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实现企业统一平台,为实现“数字化企业,信息化企业”的实现提供支撑。数据中心和数据仓库,为资源共享和决策分析提供基础平台。

  云计算是部分电力集团企业目前正在关注的领域,但大多数未有直接的规划和投资预算。这主要是由于受限于信息化发展思路、信息化水平、资金、人员等因素,在跟进国际水平上还存在很大差异。

  但是,他们在追求集团化、集中化、集约化、精细化、网络化的管理的目标上,与国际企业实相一致。

  据了解,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的信息化目前已经处于ERP阶段,下一目标是SOA。同时,电子商务也是集团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我们的电子商务平台致力于为集团提供优秀的设备物资供应商和工程项目分包商,对于社会而言,也是提供一个跟水电集团合作的渠道和机会。电子商务的发展,为集团降低了各种直接和间接成本,也促进了企业和集团的深度战略合作。”中国水利水电集团许德明郑重告诉记者。

  以电力行业的IT集成商为例,南瑞和南自是两家非常不错的电力信息化企业。历经多年的市场竞争,目前旗下的产品和技术都非常领先。纯技术类的公司优势在于技术先进,而这两家企业则更了解电力企业的真实需求,能够真正满足客户实际需求,并引导、培养客户的科学管理习惯。

  实际上,IT集成只是电力信息化极小部分。由于这两家公司业务范围遍及电网调度、变电站自动化、电网稳定分析与控制、继电保护、电力自动化等领域;因此,等于说他们很好地为用户完成了IT系统与电力业务系统的结合工程。这正是其成功的关键。

  对于纯IT企业来讲,市场范围比较狭窄,而且竞争性太激烈。

  这种IT技术和传统行业的业务需求相结合,才能创造最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只有这样的厂商才能真正解决中国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才能最终赢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跑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