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政治动员
来源:国防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商建程
 
 
    近期几场信息化战争中,美国广泛开展了国内外政治动员和对敌方的反动员,为其实施战争营造舆论氛围,争取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的支持。

    激励军心斗志,强化军队动员

    士气是军人奋勇作战的精神支柱。美国历来十分重视对军队的政治动员,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部队斗志。

    注重精神贯注。美国政府在强调抓全民国防教育的同时,坚持突出抓好军队的国防教育。美军除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和理论学习外,还通过自办的近400 种杂志、1000余种报纸、300多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不间断地对官兵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灌输和精神激励。

    落实优抚政策。美军认为,提高军人待遇是增强军人地位和荣誉感、增强部队凝聚力、激励军人献身奉献以及吸引优秀人才服役的重要因素;战时更是要大力提高军人福利待遇。如:提高危险任务津贴、夫妻分居补贴、家庭生活补贴多项特种补贴;采取立法措施保护现役军人和被征召的后备役军人的利益;免征军人所得税等等。

    关注官兵心理健康。一方面,美国新闻管制部门采用加强正面宣传,夸大战果等具体做法来打造舆论优势;另一方面,在部队中配备随军牧师、精神医生,为官兵提供心理服务,调整和培养官兵良好的战争心理。

    广泛动员民众,统一国民思想

    美国政府在提高军队士气的同时,把增强防患意识、动员民众支持和参与战争作为政治动员的重要内容。美国政府十分重视采取政治控制、利益关联、宗教鼓动、新闻宣传等手段,统一民众思想,促使民众和政府立场一致,支持并参与战争。同时,把消除民众恐慌情绪、保持社会稳定作为政治动员的重要内容。战争中,为降低民众的恐慌和忧虑情绪,美国政府多次采取控制新闻、统一口径、不准本方伤亡人员画面和细节出现以避免引发民众反战情绪等措施,保持已经形成的支持战争氛围。

    开展对外宣传,争取国际支持

    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国际战略格局中,国际社会、国际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制约力越来越大。美国为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和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营造有利于己的战略环境,多法并举开展国际政治动员。

    在对阿富汗动武前,美国以建立“全球反恐怖联盟”为由,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攻势。布什和鲍威尔先后与6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外长通电话,四处游说,为美国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与此同时,寻找各种借口,争取战争的合法性。在阿富汗战争开战前,为了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美国政府先是交纳了拖欠多年的会费,随后按照国际惯例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申请,在获得安理会成员国同意后,发动了对阿富汗的空中打击。战争打响后,美国政府立即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战况简报”,并向安理会其他成员国介绍空袭阿富汗的情况,以取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实施攻心战术,动摇敌方意志

    战争中,美国还通过分化瓦解等手段,从政治上和心理上给敌国军民施加压力,瓦解其精神意志,摧毁敌政权。

    施加心理影响,精神上瓦解敌方。信息化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拼杀,也是精神力量的较量。因此,美军十分重视对敌国军民施加心理影响,达到精神上瓦解敌方的目的。通过投撒传单、开设专门广播节目、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等手段,动摇和涣散敌方军心士气和民众精神防线。

    实施人道援助,树立形象、争取民心。美国认为,在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对敌国民众实施人道主义援助,是树立正义形象、争取民心、保证战争胜利的重要环节。如阿富汗战争中,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强调战争是针对恐怖主义分子而不是阿富汗平民的,并一再声明继续对阿富汗平民提供物资援助。仅在空袭的第一天,美国就向当地平民空投了3.75万件印有美国生产的“每日定量”食品包和宣传品,解释美军行动的目的,缓解阿民众的仇美情绪。这些举措对削弱“基地”组织的民众基础、瓦解其心理防线收到了良好效果。

    近几场信息化战争的实践表明,当今时代,政治目的对战争手段和模式的控制力越来越大,影响度愈来愈深。政治动员作为联接政治目的与军事行为的“桥梁”与“纽带”,仍是实施战争动员、保证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基础和前提,是凝聚人心、激发斗志、争取国内国际支持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为顺利组织实施武装力量、国民经济、财政、科技等动员提供精神动力,对国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发挥战争潜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