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交通运输部召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全国高速公路通信光纤联网工程方案和部机关信息化运行维护整合方案。该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交通运行监测“感知”系统,并通过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全网联动和协同应用,在提高运行质量、保障安全应急、强化决策支持、服务百姓出行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一批带动性强的行业重大信息化项目实施,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现代物流、实现低碳绿色交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建设一个全国一体化、网络化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在交通运输系统用户安全、便捷出行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评: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全国一体的交通感知网络,这是针对“十一五”时期我们深切感受到的交通拥堵和事故多发带来的巨大损失而作出的重要决策。“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拥堵和阻断出现频次高、时间长、影响范围大,交通运输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群死群伤多发,经济损失惨重,因交通拥堵和事故引起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管理手段落后,公路网和内河航道有效监控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密度有限,难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给路网和通航管理及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带来了困难;二是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不到位,营运性车辆和从业人员增速较快,尚未实现全面动态监控,疲劳驾驶、超限运输、非法营运、车辆非法改装现象还普遍存在,安全与诚信监管缺乏信息支持。对于这两个方面的不足,通过建立天地一体、全面覆盖、精细管控的“感知”系统,将能有效地改变现状。而如何建立这样的“感知”系统呢?以高速宽带无线通信、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大有用武之地。
( 作者: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