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运用互联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来源:前线 更新时间:2012-04-14

佟力强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基于新世纪、新形势而向全党提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还专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又多次强调,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党的执政环境,还极大地影响着党的权力运行方式。深刻认识互联网给党的执政带来的巨大影响,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的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互联网是人类二十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的发展在给党的执政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一,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党如何利用互联网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国民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

  其二,面对境内外少数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无疆界”、“天然落地”等特性,把互联网作为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重要途径,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处心积虑地对我搞所谓“草根运动”、“松土运动”,加紧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的严峻形势,党如何在维护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改进党的宣传方式,从而更好地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上的主流地位?

  其三,作为一种开放式、无中心的分权化新科技,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正瓦解着以等级结构和统一规范为特征的国家政治控制机制,并为一些非理性乃至非法政治参与提供了便利。面对日益高涨的网络政治参与热潮,党如何在推进网络民主的同时,规范和引导网络政治参与?

  其四,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的生成、传播和获取方式,它使得每个网民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特别是网络的互动交流和匿名登录等特征,使互联网成为有史以来最草根化的大众传媒,它让“社会沉默的大多数”在大众媒体上获得了平等的话语权。面对千姿百态、日益复杂的网络舆论,党如何有效规范网络发言,科学引导网络舆论,切实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其五,与便捷的网络信息传播相比,党长期以来依靠文件、会议等反映和传递信息的方式显然无法随时获得大量的、“原汁原味”的群众真实想法,也无法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及时的信息需求,党如何利用互联网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充分了解民情、吸取民智基础上,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社会管理的有效性?

  建设、利用、管理好互联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支配和利用代表先进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传媒工具。因此,我们能不能用时代的眼光审视互联网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的这种机遇和挑战,能不能从战略高度推动党的建设同互联网这种先进科技和生产力的结合,不仅关系到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还关系到党在信息网络时代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我们应主动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和透明、开放的新形势、新环境,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要求,积极利用互联网完善党的工作方式,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信息网络工作能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建设好、利用好和管理好互联网,不断提高党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其一,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促进经济发展与改善宏观调控的作用,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互联网既具有媒体属性,又具有产业属性;网络经济既是科技经济、创意经济,又是低碳经济。目前我国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特别是随着“三网融合”和“媒介融合”进程的加快,将带动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以及光纤通讯设备制造商在内的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互联网正逐步深入到国民经济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要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和实施产业发展计划,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物联网研发应用。要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和网络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抢占IPTV、网络电视、网络视频、手机电视、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制高点。要加快建设电子认证、电子征信、电子支付和电子交易平台,完善B2B和B2C电子商务模式,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要构建经济状况网络监测预警平台,完善宏观经济决策技术支持系统,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通过互联网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强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其二,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促进人民当家做主和监督权力运行的作用,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互联网促进了言论自由、社会平等和政治公开,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要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要实施干部上网工程,架起干群之间的“电子桥梁”,努力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搭建网络舆情信息反映平台,及时将大量潜在的、分散的、合理的群众利益诉求提升为明确的、集中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通过健全网络法规,夯实网络管理,强化网络教育,规范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要充分发挥网络监督优势,实现网络监督与制度反腐的有效对接,提高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三,高度重视互联网对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要设立专项网络文化发展基金,培育和扶植一批网络文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要实施网络文化精品工程,推动优秀小说、戏剧、影视、绘画、演出、展览等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打造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精品。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设立网络文化创新奖项,鼓励网络文化企业和广大网民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要大力开展网络出版、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视频、网络广告、彩铃服务等增值业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要实施民族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战略,扩大我国网络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要健全网络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网络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大众化。

  其四,充分发挥互联网对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实施更加积极的网络就业政策,利用现代互联网络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解决部分人群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重点加强教育、医疗、金融、物流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可靠的网络服务。完善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健全网络发言制度,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及时开展舆论引导,防止群众小意见积聚为民怨“堰塞湖”、个体矛盾演变成群体冲突、利益维权上升为政治诉求。健全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协调机制,提高网络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理能力。进一步团结好日益壮大的网民群体,听取他们的意见,反映他们的诉求,吸取他们的智慧,让网络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

  其五,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能力。要加强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及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和设备等的研发,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要加快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建设,强化网上信息的自动监测和自动分析功能。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网上宣传阵地。要坚持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坚持正面报道、典型宣传和积极引导,唱响主旋律,把握话语权,努力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要加强对境内外网站的日常监看,及时封堵网上有害信息,积极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要深入开展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