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3年实现就医“一卡通”
来源:天津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13年实现就医“一卡通”

  市卫生局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王新会对记者表示,医改的目标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而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和结构优化,可以让患者就医感觉到方便。 近年来天津市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也一直在提高,大多数医院都已经应用了各类信息系统,其中最多的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但这些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体现在挂号、收费和取药上,只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方面,临床信息系统等其他方面的医疗信息化在本市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所以病人的病历不能实现共享,各医院的诊疗结果也无法沟通交流。因此本市确定了《天津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搭建同级医院之间、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之间、社区医院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平台,实现全市的医疗资源、患者的医疗信息、市民的健康信息、政府的管理信息共享。

  2011年,本市将首先建立覆盖各区县卫生局、二三级医院、市属公共卫生机构的市级卫生专网用于信息数据的传输;完成二三级医院电子病历首页、门诊病人就诊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以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与医院医疗病历信息的有效对接,为实现双向转诊、预约挂号提供数据支撑。

  到2013年,本市将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均将启动医疗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实现居民就医“一卡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将建立起覆盖全人群的居民健康档案,市民可以实现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

  信息化的关键是提高医疗质量

  市人民医院从2004年开始就在本市率先实现了包括电子病历在内的信息化管理,该院院长吕文光对记者表示,信息化建设是规范推行电子病历的基础,电子病历不是单指电子打印的病历,而是将医生、护士、手术麻醉以及各项医疗检查项目通过电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是动态的智能的信息源,使医疗质量管理由终末式管理向环节网络化质控转变。随着实行电子病历,医院质量控制人员可随时在电脑前检查全院每个病人的用药、处置情况和医生记录,随时调阅每个病人的各类检验数据和影像资料,并通过网络与医生及时沟通,从而实现真正的实时质量监控,改变了管理滞后于医疗过程这一传统医疗管理模式的弊端。而且,电子化、封闭式的医疗文书也保证了病人安全,电子病历杜绝了二次书写,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病历,都要求医生必须用规范的语言清楚地记录病程;电子处方为病人提供一个与医生对等的信心交流平台,病人对开具的药品名、费用等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