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交委治庸问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来源:长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本报讯(记者瞿凌云 通讯员覃诗章 吕作武) 昨日,市交委召开“治庸问责” 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进会,学习传达市委、市政府会议精神,着力治理交通行业“庸、懒、散”现象,大力优化交通投资环境。

  市交委主任彭俊强调,交通运输行业不仅是具有独特优势、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的行业,而且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干部队伍精神状态、作风和投资发展环境“窗口”行业之一,因此,治庸问责要坚持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主题,着力解决影响制约投资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治庸问责”,让广大群众、让社会各界清楚地看到行业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交通运输服务带来的实惠。

  市交委制定的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措施,从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和收费行为、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管理、提高行业队伍素质和加大群众投诉处理力度等8个方面提出了“硬杠杠”,并且明确每项的责任部门。

  在昨日的推进会上,彭俊特别要求,实现交通运输行业服务质量、投资环境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交通各级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是关键。要提倡“到现场”的作风,提倡“体验式”工作法,特别是窗口单位要提倡“主动服务”的理念。要借全市“治庸问责”的契机,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把交通运输服务质量推上去、促上去。谁拖“后腿”就问谁的责。要勤奋工作,努力把交通运输行业打造成全市投资环境最优的行业。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收费行为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监管

  提高行业队伍素质

  加大群众投诉处理力度

  (一)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集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对公路、运管、港航、客管、公交等行业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的审批、备案事项等进行全面清理和精简,凡省以下设置的审批项目一律废止;确需保留的,按有关规定报市政府批准。探索采取委托、备案等方式进一步向区放权,原则上做到“能放都放”、“该放必放”。

  制定《市交委行政审批目录》。对交通运输行业所有审批项目实行目录管理,向社会公开。未进目录的,一律不得审批。制定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进并联审批,再造、优化市、区两级审批办理总流程及部门内部审批流程,减少办事环节,固化办事程序,明确办理时限,切实解决审批程序复杂、互为前置条件、重复审批的问题。因工作人员失职渎职造成延时超时的,一律将责任人调离工作岗位或待岗培训。

  (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严格落实政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应该公开的信息一律公开。综合运用新闻媒体、武汉交通网、宣传展板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全方位公开。

  印制《市交委办事指南》。全面公开全委所有办理事项、程序、条件、时限、收费标准等,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积极推进政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快实现各行业管理单位政务中心“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推进审批职能、审批事项、审批人员“三集中”,杜绝“体外循环、双轨运行”。凡中央和省新设立的审批项目,要及时纳入政务中心并向社会公告。推行服务质量评价制,由申办人通过电子按键或评价单等方式,对服务的质量、效率进行满意度评价。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除涉及国家安全和机密的以外,凡是具备网上审批条件的事项,都应做到网上办理,实现行政许可事项信息发布、申请受理、内部流转和办理结果反馈等环节的网络化,逐步实行“一表受理、一网运作、一次发证”。在交通政务网上开通网上咨询、调查、评议等工作,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三)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收费行为

  认真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明晰执法职责和权限,切实解决重复执法、交叉执法问题。认真执行《市交委关于依法合理行使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及三步式程序的若干规定》和《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试行)》,压缩自由裁量空间,防止行政处罚畸轻畸重。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质量评估体系,组织开展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的评查。

  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国家和省依法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目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凡省以下设置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工本费等一般性收费项目一律由政府“买单”。收费标准有上下限的,一律按下限收取;规定分多次收取的,不得一次性征收。严肃查处乱收费和指定下属单位“变相收费”、“搭车收费”行为。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逐步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杜绝坐收坐支。继续落实罚没收入收支脱钩规定,严禁向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下达罚没款指标;严禁将罚没款与执法单位行政经费或执法人员的奖金福利挂钩;严禁按比例或变相按比例返还罚没款。推广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信息公开,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等涉企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企业。

  (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用超前发展的战略眼光加快构筑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按照“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原则,加快构建“铁、水、公、空”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融合的综合交通枢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高效、能力充分、功能齐全的综合交通格局。

  建成快速铁路运输网。通过新线建设和复线改造,基本形成武汉境内“三纵两横”(三纵:京九线、京广线、京广高铁;两横:沪汉蓉大能力货运通道、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的铁路骨干网,实现以武汉为中心,1小时左右到达武汉城市圈内主要城市,2小时到达郑州、合肥、长沙、南昌等中部城市,3-4小时到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主要大城市。

  建设通江达海的水路运输网。实施航道升级改造、干支联网工程,基本形成干支相连、通江达海、便捷畅通的内河航道体系。强化港航监督与管理,完善行业数据、信息的透明公开,指导行业规避风险,和谐发展。

  构筑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逐步提高国省干线比例和等级,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形成便捷高效的高速公路骨架网、高等级的国省干线网和覆盖广泛的农村公路网。

  完善辐射国际国内的航空运输网。增开武汉至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美国、新加坡等国际航线,新辟武汉至欧洲、东南亚等国际货运航线,加密武汉至曼谷、中国台湾和国内航线,完善省内支线航空网络。完善机场配套建设,把天河机场建设成为集航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和商业服务设施为一体的中部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克服航空运输“短板”问题。

  (五)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武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基本实现信息发布、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应用托管等服务功能,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运作效率。尽快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物流行业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明确交通物流发展机构的物流市场监管等职能,健全完善有关物流市场规章制度。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传统运输企业转型,加紧培树交通物流示范企业。重点支持大型交通物流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汉口北高新物流示范园、青山物流配送中心、武汉蓝焰物流基地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研究物流企业服务标准及分级评估办法,推进诚信推介、风险警示、举报处理、失信惩戒机制建设。

  (六)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监管

  强化客运站、轮渡码头、机场等窗口地带运输经营秩序的管理,严厉整治拉客、宰客、拒载、非法经营等问题。指导协调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加强火车站周边运输秩序监管。

  实行惠民公交工程,组织开展“公交事业发展提高年”活动,制定全市公交发展规划,确定未来五年公交发展目标。优化公交线网,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重点解决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轮渡衔接换乘以及降低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填补偏远地区公交空白等问题。认真办理政府十件实事,新增更新公交车、轮渡、汽渡等一批公共交通工具,新辟、调整、优化一批公交线路,全面清理规范中心城区公交站牌,重点做好一环线和武汉大道公交示范段建设工作。

  开展整治出租汽车营运秩序,改善提升服务质量专项行动,会同各区政府、市有关部门,集中力量,严厉查处非法营运车辆,重点整治出租汽车拒载、故意绕道、不使用计价器、未经乘客允许另载他人、无正当理由中途终止服务、不执行物价部门核定收费标准等违规服务行为,进一步提高出租车服务质量。

  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严格执行“三关一监督”、“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等管理制度,加强对客运和危险品运输企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站场(码头)的源头管理和全程动态监管,继续严厉打击车船非法载人、营运客车超速超员和违规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行为。

  (七)提高行业队伍素质

  认真开展“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严格岗前培训,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深化行业文明创建。选树一批文明品牌线路、文明服务标兵、文明基层站所、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创建交通服务新品牌,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八)加大群众投诉处理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杂志报刊、网络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投诉机构办公电话、地址。在武汉交通网建立网络投诉平台,方便企业、群众投诉。建立健全投诉受理、处置、回复机制,按照“规范立案、及时处理、限时结案、日结日清、整理归档”的要求,明确投诉值班、受理登记、转办、调查处理、回复、办结归档等各环节工作流程、时限和要求,实行投诉处理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行投诉办理情况季度通报制度,组建工作专班定期对各单位投诉办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加大暗访和抽查力度,促进投诉办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认真执行《关于对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认真受理并及时处理服务对象和群众对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投诉,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对涉企投诉一律实行当日受理、当日报批、5个工作日回复,情况复杂确需延期的,及时向投诉人说明情况。

  为规范客运出租车服务,树立武汉“的士”良好形象,市客管处出“硬招”治理司机违规服务。

  加大客运出租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力度,强化文明规范服务的比重,新增乘客投诉率、投诉处理率和处理满意率“三率”考核,与企业新增经营权考评挂钩,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设立7个工作小组对全市64家客运出租企业进行包保,督促客运出租汽车企业巡查违规服务行为,开展所属驾驶员培训,对违规服务驾驶员从严处理。通过完善企业对驾驶员的“层层问责”机制,提高行业管理效率。

  对违规服务驾驶员所属企业及其负责人一并进行相应处罚:受到处罚驾驶员的人次当月累计达到该企业车辆总数3%的,对企业处以3000元罚款,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处以1000元罚款。

  完善投诉处理工作机制,对拒载、故意绕道、不使用计价器、拉客宰客等劣质服务行为,按照“跟踪到底,督办到底”的原则,一般在3日内办结回复乘客,并做到“三不放过”:问题没有查清的不放过,当事人没有受到教育的不放过,投诉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不放过。

  开展以案学法教育。将违规服务典型案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印宣传册,发放到驾驶员手中,在全行业内开展以案学法的典型案例教育活动,增强驾驶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宣传正面典型,曝光违规服务行为。在客运出租汽车行业内开展争创“文明服务明星”、“特色服务标兵”和“服务先进集体”等活动,倡导文明规范服务;对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文明规范化服务典型,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努力营造文明规范服务的良好氛围。对查处的违规服务行为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在全行业内引以为戒,强化规范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义务监督员作用。邀请服务质量义务监督员对重点地段和时段进行重点监督, 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发挥媒体监督作用。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监督,对新闻媒体曝光的违规服务行为,一律在3日内将调查处理情况回复媒体,并将反馈情况在媒体上公布。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查证属实的超标准收费、故意绕道、强行拉客等违规服务行为,由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处对投诉人予以奖励。

  目前。市客管处已成立100人的稽查专班每天在一线检查;7个包保小组定期“下企业”督促各客运出租汽车企业抓管理;同时,充实投诉处理工作力量,实行24小时受理投诉。同时,启动投诉中心信息系统优化升级,优化系统自动统计,增加数据生成、工作时限提醒和归档等功能,提高投诉工作处理效率和处理工作规范性。

  客运出租车投诉电话:

  027—82633333

  高峰发车间隔不超过5分钟

  首战发车准点率不低于70%

  公交车是城市的窗口,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市交委公交管理办在“治庸问责”方面,主要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交运营秩序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力争使公交服务面貌明显改善。昨日,市公交办出台系列举措。

  这些举措包括尽快拟订《关于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的实施办法》,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优化公交线网,发展微循环公交线路,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重点解决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轮渡衔接换乘以及降低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填补偏远地区公交空白等问题。今年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5条,新增、更新公交车800辆。更新轮渡船舶10艘、直航式28车位汽渡船舶2艘。建设一环线和武汉大道公交示范段。全面清理规范中心城区路公交站牌。推进快速公交(BRT)和公交专用道的规划建设,提高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服务水平。

  市公交办将进一步加强对公交运营秩序的监管力度。健全公交“一线一档”制度和公交站点的巡查、维护制度,促进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针对目前施工路段多、道路通畅程度低的现状,为了尽可能保障乘客乘车,规定公交车高峰时段平均发车间隔70%,路抛率

  “小红帽”温馨服务暖人心

  本版撰文 记者瞿凌云

  通讯员覃诗章 吕作武

  市交委领导暗访公交调查公交服务满意度

  市客管处机关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巡查出租车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