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
来源:红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
 
——新起点上湖南科学发展新任务
 

  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
  
  ——新起点上湖南科学发展新任务
  
  回望“十一五”,湖南发展成就辉煌: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十强,人均GDP迈过3000美元、工业化步入中期阶段,经济列车驶入快车道,“两型”建设展现新风貌。站在“十二五”这一全新的起点,如何提炼出具有湖南特色、湖南气派、湖南风格的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牵动着6900万三湘儿女的心弦,激发着全省上下决策者们的智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绿色湖南”、“法治湖南”等“四个湖南”新名片的战略任务。这一发展战略强调了“创新”发展动力,突出了“数字”发展抓手,指出了“绿色”发展导向,明确了“法治”发展保障,是对全省经济活力、发展动力、优势潜力、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价值取向等综合因素的集中呈现与精辟表达,是对未来发展愿景客观描述与清晰勾画。其所内蕴的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必将在新的起点上指引湖南健步前行,必将在新的征程中引领湖南科学跨越。
  
  一、势在必行:新起点催生新抉择
  
  “四个湖南”发展战略的提出,既顺应了宏观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与加速实现小康目标的现实需要。
  
  1、乘时顺势谋发展需要“四个湖南”。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竞争态势日益严峻、省内新情况不断涌现。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是我们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乘时顺势谋发展的不二选择。从国际来看:绿色产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全球扩展,法治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湖南唯有紧跟潮流才不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从国内来看: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日益成为新一轮竞争的重点。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契合了湖南在区域竞争中彰显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需要。从省内来看:我省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并未缓和,粗放式增长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既看到了自身特色和优势,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是新起点新阶段上弥补发展短腿、化解发展矛盾、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的战略之举。
  
  2、统一思想聚大力需要“四个湖南”。“四个湖南”秉承科学发展理念,谋划科学发展蓝图,是新起点新阶段湖南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发展思路的传承性有利于凝心聚力。“四个湖南”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强调创新的动力作用,强调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强调法治的保障作用,与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提出的“一化三基”等战略思路一脉相承,高度体现了湖南发展理念的历史传承和时代面貌。发展理念的先进性有利于凝心聚力。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所指引的是一条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之路,是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条公平正义得到倡导、民主法治得到落实、人民生活不断富裕之路,这种发展理念的先进性必能引起广大干群共鸣。发展目标的包容性有利于凝心聚力。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内在包含了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以及改善民生等目标,反映了包容性增长的核心理念,回应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期待。
  
  3、扬长补短强实力需要“四个湖南”。当今的湖南发展来势强劲,但比之沿海发达省区,我们的差距仍不容忽视。只有扬己之长,补己之短,进一步增强吸附力和承载力,才能不断跃升。彰显三湘既有优势需要“四个湖南”。创新、信息、绿色与法治是湖南的优势资源,通过“四个湖南”新名片的打造,必将极大地增强区域吸引力与影响力,使更多的优质资源与先进要素流向湖南。破解科学发展难题需要“四个湖南”。当前,湖南发展不足仍是最大问题,一大批发展难题有待我们去破解。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能成功突破一批关键的技术阻碍,改革一批陈旧的体制机制,建设一批信息化融合工程,建立一批善政善治的法律法规,这正是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提升区域竞争实力需要“四个湖南”。解决经济效率低、发展成本高、产业层次低等问题,是湖南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准确把握了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优势与“软肋”,将助推湖南打造出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卓越品牌,最终形成自己具有独特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4、自我超越上台阶需要“四个湖南”。新起点新阶段,湖南还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艰巨任务,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需要高起点、大思路、硬措施。加快转方式促发展需要“四个湖南”。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和有效吸引转方式所需各类要素,是对转方式最好的支持。同时,“法治湖南”本身蕴含的治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能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全面建设“两型社会”需要“四个湖南”。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具有的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信息发展、法治发展等内在规定性与“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需要高度契合,必将助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并切实带动“两型社会”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加速实现小康目标需要“四个湖南”。“十一五”时期,我省全面小康建设成效显著,但“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两项关键指标分别比全国水平低8、3和1、3个百分点。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能够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后劲,能够有效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能够更好地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助于切实解决当前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切实可行:新抉择源于新判断
  
  省委省政府之所以将“四个湖南”作为新名片来打造,主要源于对湖南自身所具基础与优势的清晰判断。
  
  1、“创新型湖南”实力强劲。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十一五”时期,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900多项,获国家科技奖励106项,居全国前5位,涌现出“天河一号”、C/C航空制动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共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88个。是全国第3个获批超算中心的省份。科技人员总量居全国第7位,本专科规模居全国第8位。创新优势越来越大。“十一五”期间实施49个省科技重大专项,取得专利授权319项。在国家11个科技重大专项中我省就参与了8个。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长32%以上。创新环境越来越好。各级政府和财政对科技的保障力连年提升,自主创新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行动。
  
  2、“数字湖南”异军突起。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2010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居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居全国第5位,连续7年位居中部六省第1位。是全国4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之一和全国最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之一。信息基础设施后来居上。“一库一网一平台”、“数字国土”基本建成,“数字城市”进入推广期。长株潭地区通信升位并网并被批准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社会应用系统日益完备。政府电子政务日渐普及,重点“金”字工程初见成效,一批基础性信息库初具规模。工业领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制造执行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大量应用。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较好,被确定为首个“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全国首个手机支付平台。
  
  3、“绿色湖南”得天独厚。地理环境禀赋优渥。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大气、水体、土壤与生物之间的迁移转化可在一个单元内进行并顺利实现平衡。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环境富有山泽田土和草木之利,适宜动植物的繁衍生长。绿色资源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达57%,居全国第5;植物物种数居全国第7位。平均水资源量居全国第5。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超过90%,远高于全国水平。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于329天/年的比例达90%。绿色产业势头迅猛。低碳技术发展迅速,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风电制造、电气牵引、电动车辆制造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七大绿色产业基本形成产业链。“两型”试点硕果累累。在全国率先编制了“两型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出台了“两型”产业等6大标准。湘江专项治理显著。率先在全国试点环境污染责任强制性保险。
  
  4、“法治湖南”品牌彰显。行政立法领先全国。2008年通过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成为中国第一个地方性行政程序规定,2011年获评“中国法治政府奖”。2009年又制定了《湖南省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2010年出台了《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开全国先河。今年将公布的《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也将再创全国第一。公正司法形成机制。法院系统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行政审判在全国法院绩效考核中位居前列。法院网站建成数量排名全国第2。检察院系统大力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高素质队伍建设,工作特色鲜明。依法治省卓有成效。近2年,全省共举办重大决策听证会达280多次,在全国数量最多。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启动面达50%。“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创建的成功经验得到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的推广。30个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推进法治条件渐好。全省法治氛围日渐浓厚,湖南法学界有着较强的辅政意识,在智力上提供了可靠保障。湖南的领导班子也有着较强的法治意识,主要领导为法律专业背景,这一点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与此同时,“四个湖南”建设中也存在工业结构“重型化”和能源消费结构“高碳化”特征比较明显;要素市场竞争优势不足,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少;信息化指数落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公务人员法治观念滞后、监督机制和法律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关注和有效解决。
  
  三、前瞻先行:新判断激发新谋划
  
  内涵、形象与设计是名片的核心与关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绿色湖南”、“法治湖南”新名片,必须立足湖南优势与特色,审时度势,突出重点,总揽全局,高屋建瓴,科学谋划。
  
  1、以加强自主创新为核心,奏响“创新型湖南”新乐章。“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唯有创新,才能引领未来的发展点,才能抢夺发展的制高点。“创新型湖南”既是湖南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也是湖南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型”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关,加速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努力提升科技实力和水平。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具有湖南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科技综合实力进入中部省份前列,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2、以加速信息化为主线,演绎“数字湖南”新传奇。信息化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支撑与杠杆。“数字湖南”既是湖南科学发展的战略载体,也是湖南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必须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突破口,坚持以信息化支撑和促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数字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和融合、数字化水平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较为完备、成熟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全方位、多尺度、多种类、动态化地提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数字信息技术在全省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渗透与应用,强劲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3、以建设“两型社会”为主题,描绘“绿色湖南”新蓝图。绿色增长是提高发展质量、改善民本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湖南”既是湖南科学发展的战略指针,也是湖南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关键举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机遇,将“绿色”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落实到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的各个领域,大力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增长。确保到2015年,初步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建成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充满幸福感的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和宜居村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4吨标准煤/万元,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3%以上,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8%,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5%,成为中部乃至全国最适宜居住兴业的地区之一。
  
  4、以推进依法执政为根本,谱写“法治湖南”新篇章。没有法治就没有秩序、公平与正义,就没有活力和效率。“法治湖南”既是湖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制度保障,也是湖南实现富民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必须以依法执政为根本,以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为重点,推进“法治湖南”建设,不断提高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引导、支持有利于转方式、促“四化”、建“两型”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把湖南建设成为依法治理的先行区,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四、有效推行:新谋划要求新保障
  
  绿色是底、创新是纲、数字是法、法治是章。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突出政府的引领作用、开放的带动作用、要素的推动作用和制度的保障作用。
  
  1、政府引领,优化“四个湖南”发展环境。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环境。要充分运用大众传媒与各种手段,强化对“四个湖南”建设的舆论宣传,积极营造一个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推动的浓厚社会氛围。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不断提高政府推进“四个湖南”建设的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积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和推动“四个湖南”建设;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增强政府为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提供公共服务的主导作用;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的组织和管理;积极规范市场,创新监管,建立健全有利于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的市场环境。
  
  2、开放带动,巧借“四个湖南”发展外力。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借助外力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各级各部门要大力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坚持向开放要效益、向开放要发展。要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铺路架桥;积极整合信息资源,为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提供相关信息与经验借鉴。进一步构筑和完善开放型的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协作体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重点引进战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最需要的先进技术和高级人才,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运用全国乃至全球资本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
  
  3、要素推动,增强“四个湖南”发展动力。资金、技术和人才是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的重要支撑。各级政府要发挥投入主渠道的作用,加大对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的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效应。要不断完善投融资政策,引导市场力量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要积极促进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尽快突破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的技术瓶颈。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尽快建立政府引导,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建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为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提供技术平台。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有针对性地培养打造“四个湖南”新名片所需的实用型人才。要立足实际,积极拓宽人才引进的范围和视野,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吸引海外人才加盟。要积极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为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四个湖南”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体制创新,构建“四个湖南”制度保障。要以建设绿色发展机制为重点,构筑“绿色湖南”保障。突出改革现行经济核算体系,引入全面的绿色GDP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数等更具有人本性、生态性、发展性的核算指标。要加快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调节机制、环境补偿机制,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探索建立促进“绿色湖南”建设的奖惩机制,促进“绿色湖南”建设。要以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为重点,构筑“创新型湖南”保障。加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创新服务机制、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促进产学研互动发展。要以强化综合推进机制为重点,构筑“数字湖南”保障。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大对“数字湖南”建设的领导和信息化推进力度。建立规范的数字信息共享机制,加快网络与数字信息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建设,逐步制定和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维护、电子商务运营、电子政务管理、信息安全保护和政府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保障“数字湖南”建设健康发展。要以完善行政执法机制为重点,构筑“法治湖南”保障。加强地方立法,为“法治湖南”建设创造法律条件。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主体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权力机关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确保执法公正。
  
  省社科院课题组2011年2月完成
  
  执笔:朱有志 刘云波 谢瑾岚 周少华 刘黎辉
  
  袁男优 周湘智 陶庆先 黄虎
[稿源:湖南省社科规划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