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各国社会管理创新趋势
来源:文汇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杨雪冬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化、工业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为此,各国都开始改革创新社会管理。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这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包括——
  
  1.社会风险不断增多,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恐怖主义、流行疾病、生态问题以及新技术发展的负面后果等新的社会风险和不安全因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诱发社会不安定、政局动荡,甚至政府垮台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带动下,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范围快速扩大、影响后果急剧加重,往往超出了一国政府的应对能力。
  
  2.人口结构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国内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加快,移民问题不仅困扰着发达国家,也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许多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代际更替加快。随着就业方式和财富获取方式的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贫富差距拉大,威胁着中产阶层的巩固和扩大。
  
  3.社会需求更加多样化,社会权利意识日益增强。阶层的多元化和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必然导致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甚至个性化,也导致了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和潜在冲突。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实现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视自身权利的维护与扩展,更加重视结成新的组织形式,使用新的维权工具。
  
  4.社会认同更为多元,社会冲突时有发生。包括民族、宗教、文化习俗、性别取向等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着社会认同的形成,不仅挑战国家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导致了社会意识的碎片化,而且成为社会冲突发生和激化的诱因。
  
  5.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遭遇瓶颈,公信力持续下降。各国政府在应对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时,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财政状况、制度机制、管理手段、人员能力等困难,已无力单独承担起繁重而复杂的社会管理任务。各国公众对于本国各级政府的信任程度或多或少下降,一方面限制了政府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又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问题和挑战,归根到底就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政府主导、社会作为管理对象的社会管理体制必须改革。社会不仅是管理对象,也是管理主体,在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应该是合作互补的关系。
  
  社会组织分担政府职能,承接社会管理任务
  
  为了应对社会管理中的新问题、新挑战,许多国家的政府或执政党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创新举措。概括来说,有以下内容——
  
  1.不断提出新的价值理念。比如欧洲社会党国际倡导改革福利国家体制,建设“社会投资型国家”,让全民都参与到包括社会福利在内的社会管理之中,建立“权责对称的社会”、“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分享的经济”;英国工党自执政以来,倡导社会创新,卡梅隆政府上台后,提出“大社会”理念;欧盟则一直强调要实现“多层次治理”和“复合治理”。
  
  2.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每次大选时各方争论的焦点之一总是社会管理问题,各党派竞相提出有吸引力的社会管理改革纲领,以稳定传统选民,吸引新生代选民。各国政府除了加大社会管理方面的投入,还探索向地方、社会以及企业分权,积极构建国家-市场-社会、中央-地方-基层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新体制。
  
  3.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加快电子政府建设已成为各国社会管理改革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政府网站成为公开政府信息、简化办事程序、收集民众诉求的平台;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政府部门还利用微博等网络工具,直接与民众交流,了解民情动态。
  
  4.积极鼓励社会创新。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近年来把推动社会创新、培养社会企业家作为社会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分担政府的职能,承接社会管理的任务。
  
  5.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些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鼓励社会管理创新的“公共服务奖”。美国、巴西、南非等国的学术机构或社会组织设立了鼓励政府创新的奖励计划——据统计,在获奖项目中,社会管理领域的占了一半以上,而奖励的导向是鼓励更加关注人们的需求,更加细致扎实地工作。
  
  社会管理改革的核心不是强化管理,而是改善治理
  
  总结国外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做法,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值得借鉴的经验——
  
  首先,社会管理体制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联系紧密,是国家制度的组成部分,也受到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因此改革必须要从国情出发。但是,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具有相似性,共同问题在不断增多,因此各国在这方面需要相互学习借鉴。
  
  其次,社会管理改革的核心不是强化管理,而是改善治理。各国的经验表明,不仅要减少对市场的管制,还要减少对社会的管制。通过改善治理,既避免政府干预过多、负担过重,也扩大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各个社会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社会管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公民权利,提高社会的团结和包容。社会管理既要为每个公民提供均等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也要为其全面自由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只有公民真正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才能培养出对社会的热爱,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以及对政府的认同。因此,社会管理改革要为消解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冲突提供有效的制度渠道、对话平台和物质保障。
  
  第四,社会管理改革迫切需要更有力的科技手段支持。以网络为代表的技术手段,已经展示了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价值。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交往方式、组织方式的改变,社会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具体化,这就要善于运用科技创新来完善管理和服务。
  
  (作者为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