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建设专项“网络化科学传播平台”项目在中科院信息办主持下通过验收。该项目作为院“十一五”信息化项目中的重要任务,于2008年7月正式立项启动,项目按照“总体规划、统一规范、整合集成”的原则,组织与协调了院内100多个研究所共同参与,至2010年12月已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达成了项目的预期目标。
通过两年半的时间,“院网络科普门户(中国科普博览)—专业科普网站(32个)—所网站科普栏目(104个)”三级院所科普服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全院主要科普资源统一、集成、平台化高效服务的新格局。平台紧密结合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跟踪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通过图文专题、网络直播、在线访谈、科普视频报告等多种信息化手段,系统传播领域科普知识,及时展示中科院科研创新成果和前沿科技知识,为公众提供社会热点事件中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权威解释,受到公众的喜爱。从2008年12月到2010年12月31日期间,平台访问量达到1.24亿人次。
“中国科普博览”平台门户,初步成为集资源汇聚、知识传播、互动交流、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网络科普综合门户。截至2010年底,“中国科普博览”的日均访问量已达6.2万人次。
此外,项目组与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科委、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中国科技馆、首都博物馆、台湾中研院以及旅美科技协会等20余家院外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网络科普“小核心、大外围”的良性发展模式,依托网络科普平台提供科普丛书出版、科普资源进校园、开发科普教程等深化科普服务,在国家科普工作中发挥了示范和带头作用。例如,依托项目产出成果与发展出版社合作,策划和推出“中国科普博览”丛书;与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合作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SNS会员服务平台科学家园,在北京10所中小学推广应用,覆盖3万学生,发展1万多会员;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发科学系列希望教程,在12个省的15所希望小学应用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平台达到验收标准,通过验收。与会领导和专家希望通过“十二五”的持续支持,让该平台为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全面提升公众科技素质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