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信息化管理让流动人口有迹可循
来源:定西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记者 晁君杰 刘佳丽

  “眼睛向前看,微笑”,啪,一张近身照片在信息采集器上清晰呈现。确定、发送,紧接着这张照片连同基本个人信息通过手机网络输入台式电脑。这是在陇西县文峰镇派出所内,记者看到的流动人口注册信息采集系统演示,这套系统的便捷在于工作人员可以真正实现移动办公,随时随地完成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

  注册、拍照、填卡、制证、存档,被注册的外来人口当天甚至是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到派出所领取到居住证,有了这张证,无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还是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子女教育,都可以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陇西人”。

  “以前,流动人口管理可没有这么便捷。都是纸质档案,还要贴照片,申请注册人往往要跑上好几趟才能把证办下来,手续烦琐效率低,查询信息更是麻烦,为了找到一个人的信息,可能要翻阅好几摞资料,也很难根据流动人口的变动及时更新资料。现在有了这套系统平台,方便多了,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信息管理系统,录入、查询系统,居住证印制一体化执行,县上还给县综治办、流管办、计生局、各乡镇综治办、各公安派出所配备了38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专用微机和40部信息采集器,随时随地就能工作,是真正的便民服务。”派出所刘所长一边介绍,一边掏出随身携带的信息采集器现场演示起来。

  陇西县素有交通要道、商埠重镇、陇上“旱码头”之称。2009年底统计在册外省、市、县流入人口12946人,县内流动人口1.3万人,流动人口总数约占到全县常住人口的5.1%。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就是一个突破点。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要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2009年,县上出资研发出管理系统后,陇西电信主动承担了这一系统VPN网络的设计,投资网络通信设备线路、备份服务器和供电设备,提供一揽子施工和售后服务,全力打造这一网络信息平台,使系统很快投入运转。貌似手机的信息采集器,其实也就是CDMA手持终端,由各社区、乡镇、计生、派出所民警等人员使用,可以随时在现场进行拍照或身份证扫描,将采集信息实时传输到中心平台进行保存处理,可进行信息查询。

  刘所长告诉我们,这一流动人口信息专网在追逃破案和人口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通过信息对比抓获逃犯3名,查处流动人口治安案件28起32人,深挖线索破获盗窃案件15起,确保了流管工作有快捷高效的信息平台办事。

  管住了人就管住了治安,强化治安管理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

  在巩昌镇政府,作为流管工作的实际操作者流动人口管理科的杜主任对信息平台建立发挥的作用深有感触。他说,通过信息平台的搭建、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尽可能地消除了管理死角和盲区,使流动人口“有多少、都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住哪里、干什么、是否有违法犯罪前科、现实表现如何、该哪个部门管理”等重点内容清清楚楚。

  杜主任介绍,为了让流动人口更有归属感,县上还实行了“亲情化服务”,开通了流动人口维权和服务热线电话,成立了“流动人口法律援助中心”、“流动人口职介技能培训中心”、“流动人口之家”,及时准确地向流动人口提供房屋租赁信息和劳动就业信息,着力解决流动人口的生活、生产困难,开展为困难流动人口献爱心活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妥善解决劳务纠纷,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全方位服务。

  科技的力量,通过一个平台展现,让流动人口管理有迹可循。治安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社会面的监控管理进一步加强,警力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明显减少。从2007年到2010年三年间,流动人口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从34件54人降至11件18人,今年以来尚未发生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案件。流动人口在陇西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层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全县的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平台,让融入与接受在这块有“旱码头”之称的城市里,变得和谐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