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中共重庆市大渡口区委组织部
 

  新形势下,信息化正在改变着党的执政方式。2004年以来,重庆市大渡口区委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着眼于建设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通过建立开放统一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积极探索党员分布式管理新机制,初步建立了党内快速动员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党员队伍精确管理,有力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进程。

  一、工作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党员的自主性、流动性、分散性明显增强,党员思想更加活跃,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统一开放的党务工作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大渡口区委开发建设12371党建信息平台,主要是着眼于有效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问题:

  一是流动党员增多,管理不便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分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间的流动日益频繁。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当前全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4亿,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0%。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党员的流动数量和频率也相应同比上升,传统的以固定单位为惟一依托的党员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员分布状况的变化和流动性的增加,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等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党员管理不到位,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解决流动党员管理的关键,就是要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建立能突破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的联系通道和工作平台。为此,区委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性、交互性强的特点,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创新了流动党员管理方式。

  二是网络阵地拓展,引导不力的问题。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3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数达到4.57亿,其中宽带网民规模达到4.5亿,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2010年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增长超过6930万,总数达到3.03亿,占整体网民的66.2%,手机上网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网络接入方式。随着有线、无线互联网络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愈发深远,其多样性、无序性、颠覆性的特点对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党组织在互联网上的声音较为微弱,引导和影响力度均显不足。早在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网络阵地不应成为党建工作的“真空”或“盲区”,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建设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是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三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党务工作运用不广的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渐完善,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淘宝网、携程网、卓越网等知名电子商务网站,中国政府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财政部以及各省市人民政府网等知名电子政务网站,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并经常浏览使用的主流应用网站。相对而言,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党务管理却依然沿用传统落后的手段开展工作,效率和质量比较低下,党建工作相对处于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与开放社会的大形势和大背景极不相称。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管理,是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党员人性化、精确化管理,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基本思路

  大渡口区党建信息化工作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着力于打破城乡区域界限,努力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基本目标是通过实施党建信息化工程,努力实现党的资源城乡共享、党的组织城乡共建、党的生活城乡互动,为构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先行先试,提供借鉴。基本思路是利用互联网管理基层党组织,利用局域网管理党员干部,利用手机网络管理党员,利用卫星电视网服务边远地区党员群众。基本内容是建立一个开放统一的党建信息平台,建设一支覆盖全区的维护队伍,探索一个安全有序的工作机制。

  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大渡口区委制定了以建设“四网、四库、三员、二平台”为主要内容的“红色网络计划”。

  一是打造两个平台,整合党建信息资源。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建设12371党建信息平台。着力于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充分整合党建工作资源,探索建立12371党建信息平台,力求实现党员精确管理、网上组织关系接转、网上视频组织生活、网上党费管理、网上教育培训、网上办公、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思想交流等功能,为基层党员、党组织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依托局域网建设组工信息平台。通过组织工作智能办公系统建设,实现对上与市委组织部组织系统专网、对内与区党政专网和其他部门的内网互联,整合各局域网的软硬件资源,服务全区涉密的党建工作。

  二是建立三支队伍,开发党建信息人才资源。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同时从组织部门选拔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建立网络研发员队伍;从组织部门、各级基层党组织选拔既熟悉计算机网络操作,又熟悉党建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组建网络管理员队伍;从各级党组织选取熟悉网络、综合写作能力较强的人员,组建网络宣传员队伍。通过以上三支队伍的组建,开发党建信息人才资源。

  三是利用四个网络,合理利用党建网络资源。利用局域网,通过基于机关局域网的组织工作信息平台,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基础数据查询、信息发布、思想交流等功能,加强对机关党员干部的管理;利用互联网,通过研发12371党建信息平台,为每个基层党组织开设网上管理平台,提供通知公告、文件下载、网上办公、党费缴纳、党员精确管理等实用功能,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利用移动通讯网,通过12371手机3G网站、手机短信、手机缴纳党费等功能,为广大党员提供即时服务,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利用卫星电视网,服务边远地区。

  四是研发五大系统,确保电子党务工作高效安全。研发智能办公信息系统,将日常工作进行网络化处理,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研发干部信息系统,实现干部资料数字化,建立干部基础数据;研发人才信息系统,及时发布和收集人才供求信息,打破人才工作信息交流屏障;研发党员信息系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党员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党员全员信息库;研发安全保障系统,通过与安全系统厂商、市内知名高校安全专家的合作,从软、硬件两方面实现党建信息平台的安全保障。

三、主要做法

  大渡口区推进党建信息化是一个自下而上、多方联动、渐进提高的过程。2004年3月,大渡口区在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区进行党建信息化工作试点,建立了重庆市第一网上党支部,尝试开展网上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了网上执政的新体验。2005年底,大渡口区在新山村街道进行局部推广,新山村街道所属每个社区都建起了社区网上党组织和电子阅览室。2007年初,大渡口区全面推进党建信息化,并被重庆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市党建信息化工程试点单位”。近年来,大渡口区本着“高效便捷、务实管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进了“党建信息化工程”。

  (一)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新手段,建设全区开放统一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

  搭建开放统一的党建信息平台,是推进党建信息化的基础。2007年4月, 大渡口区在重庆市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按照“统一编码、逐级授权、分级维护”的原则,与重庆大学合作,联合开发了一个基于互联网、面向全社会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2007年8月30日,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主要有党务管理、社会动员、信息发布、学习培训、调查测评、在线服务六大功能,具有开放、安全、便捷、高效等特点。依托这一平台,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

  一是开展便捷式党务管理。平台按照“一个支部一个网络阵地、一个党员一个电子档案”的思路,以党员身份证号为统一识别码,为每名党员自动生成《党员电子活动证》,客观记录党员基本情况、党务活动等信息,方便党组织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进行定性定量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平台定期为全区党员自动生成并以短信等形式发送一份《电子党务报告》,对党员参加党内活动、完成党员义务等情况进行督促提醒,实现了对党员的实时动态精确管理;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按照网上购物的方式和手机付费方式,实现网上和手机远程党费缴纳;借鉴网上公文审批原理,全面推行网上接转党组织关系,接转审批过程全部在网上完成,免掉了党员多处往返签批的环节;利用网络视频系统,倡导流动党员参加网上视频组织生活。对于时间安排不便的党员,支部还可将视频组织生活实况录制下来供党员在线点播观看。

  二是开展精准式社会动员。平台统一建立网上党组织邮件系统,方便党组织在短时间内形成最为广泛的网上社会动员;通过手机短信、彩信交互系统,对较为紧急、重要的活动信息、通知、公告进行点对点发布,实现有效的短信社会动员;通过开设“七一论坛”,在网上听取党员群众心声,研讨各种重大问题,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建设健康向上的互联网文化。运用平台手机短信群发功能,大渡口区开通了全国第一个《手机党报》,并按照“准确到人、精确到分,个性设计、人性服务”的思路,在党员的自然生日、政治生日、党的生日、传统节日等时间,系统自动识别党龄、年龄、性别等特殊信息,分别发送写有本人姓名、年龄、党龄等个性化内容的祝福短信,每年发送信息100万余条。2010年,大渡口区开展“党员义工进酉阳”活动,通过手机短信、微博、网上公告等形式同时发布义工招募信息,仅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便招满百名义工,成为组织时间最短、参加人数最多的重庆市内跨地区党员义工活动,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三是开展权威性信息发布。参照现实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平台为每个基层党组织建立了网上党组织网页;为每个党员服务中心和义工组织建立了网上服务党员群众的窗口。党组织、义工队和服务中心可以在网页上发布最新活动、工作动态、服务党员群众政策、义工招募等信息,及时、直观、生动地将基层的党务工作动态平台上进行实时发布和展示。系统还通过平台的“党建信息”版块,将重要党建信息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并通过点击排行、网友投票等形式,将质量水平较高的信息和文章集中发布在党建信息首页上,形成丰富的党建信息集群,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

  四是开展个性化学习培训。平台开设“七一书院”,上传500余个精品课件供全区党员在线自主选学,为党员干部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培训平台,满足党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借助网上学习平台,大渡口区试行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学分制”管理,通过网上申报或相关学习培训机构统一录入的方式,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和调研文章撰写等情况实时在线排名,并自动记入《党员电子活动证》,便于党组织全面掌握党员学习情况。

  五是开展随机式调查测评。针对一些重大政策的出台、一些敏感社会话题等内容,借助平台适时开展网上社会调查,打造“网络民意直通车”,有力促进党内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平台配置了网上干部通用测评系统,针对各类被测评对象实际,采取随机生成、随机抽样、随机发布的形式,在为参评人员创造绝对稳私的投票空间环境下,开展党员干部综合测评,保证干部测评工作的公平、公正、真实。

  六是开展人性化在线服务。2009年7月,区内九宫庙街道的一名进城务工党员在12371党建信息平台上留言,请求党组织帮助解决其二手房落户问题,以免耽误其儿子正常上学。接访后,九宫庙街道党工委积极协调、特事特办,仅用1周时间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该党员深受感动。这个高效的网上服务窗口便是区委结合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群众“三项制度”工作开设的“在线受理”版块。该版块采取网络协同处理的方式,有效整合区内各单位、部门服务资源,突破了时空和单位部门限制,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多个部门协调、限定时间办结”。同时,区委还通过网上“工作晒台”的方式将办理情况实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工作好坏群众说了算、得分高低群众投票定”,有效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根据推进党建信息化的新需求,配套添置必要的信息化设施设备

  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是保证平台安全平稳运行,方便党员全员参与,全面推进党建信息化的关键。

  一是高起点建设区委党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确保平台高效稳定运行,大渡口区委先后投入近200万元,建设了12371党建信息平台专用机房;购置6台高性能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视频会议服务器、SMS手机信息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和TB级的网络存储服务器;配备了高性能核心级路由器和千兆级网络交换机,开通40M电信、网通双线光纤;配置了专业网络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安装正版杀毒软件,保证“12371党建信息平台”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二是高标准建设基层党建信息化终端服务点。为方便党员群众参与,大渡口区按照区、镇(街)共同负担的原则,为每个村、社区和部分企业党员服务中心分别建设了一个拥有5至20台电脑,接通1至4兆宽带网,免费向党员群众开放的电子阅览室。对既不通闭路电视、也不通电话,无法实现有线上网的偏远农村,通过无线上网方式上网,确保了全区电子党务全覆盖。目前,全区共建成村级电子阅览室32个、社区电子阅览室44个、企业电子阅览室6个、机关电子阅览室5个,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开展电子党务管理创造了必需条件,也为党员群众就近登录12371党建信息平台参加党内活动、开展学习交流提供了方便。

  三是人性化建设党建信息化配套服务设施。为解决部分老党员和文化水平较低的党员不便牢记和使用平台登录“口令”的问题,大渡口区还为部分基层党员服务中心配备了党员身份证阅读器和指纹识别仪。党员只要用第二代(电子)居民身份证在党员服务中心POS机上“刷卡”,或者通过简单识别指纹,便可直接登录本人12371党建信息平台,进行相关信息查询和活动记载,深受广大党员欢迎。

  (三)针对推进党建信息化的新变化,探索安全有序的基层党建信息化运行机制

  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管理维护机制,是顺利推进党建信息化的根本保证。大渡口区结合基层实际,探索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党建信息化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双轨并存的工作运行机制。坚持传统手段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对不宜在网上开展的党内事务,以及年龄偏大、文化知识偏低、电脑知识严重缺乏、网上交流不便的党员,继续运用传统手段来开展工作;坚持局域网与互联网“两种网络”的配合使用,对保密要求较高的党建工作信息,通过局域网进行保密传输;坚持党建工作在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两种空间”同步推进,在加强党员网上教育、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开展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组织活动,避免因噎废食,增强工作实效。

  二是建立上下联动的信息维护机制。根据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的相关要求,大渡口区制定了《12371党建信息平台管理维护办法》,各级党组织层层签订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书》,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分段监控。区委组织部负责党组织机构增减和全区性综合信息维护;各基层党组织分别负责基层党组织及其所属党员个人基本信息维护;党员负责个人申报信息的维护。

  三是建立多措并举的安全保障机制。为确保党建信息安全,区委制定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建立了党建信息化软件研发、网络管理、专家咨询“三支队伍”,确保每个党支部至少有1名以上的党建信息维护专业人员,每年进行2次以上的专题培训,由他们负责上网信息审核、维护和监控。为严防黑客攻击和病毒侵扰,12371党建信息平台安装了专用网络防火墙,建立了12371党建信息平台程序、数据定期备份和登录口令定期更换制度,坚持程序每月备份一次,数据每天备份一次,后台管理账号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确保平台信息管理维护的及时性、丰富性和安全性。

 四、主要成效

  12371党建信息平台自2007年8月正式开通启动以来,运行稳定,各方面反映良好。

  一是参与面广。鉴于12371党建信息平台基于互联网的特性,没有接入门槛和障碍,广大党员群众均可参与,并为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开设了专门的网页,增强了党员归属感和身份意识。截止目前,全区共在12371党建信息平台上建立网络党组织684个,发布党建信息10万余条;党员群众通过平台开通博客2.6万个,发表博文5.1万篇;开通微博723个,发布微博文章1.5万篇;共发送互动手机短信400万余条,发送《12371手机党报》近120万份;基层党组织通过平台发送、接收公文4万份;党员群众通过平台提交意见建议或困难求助419条,全部得到妥善解决;党员通过网络转接组织关系4961人次,通过网络和手机缴纳党费6667人次;通过七一书院进行在线学习3万人次,提交学习成果、心得体会1760篇。

  二是关注度高。建设开放统一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其新颖的模式和强大的党建工作助推能力,受到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截止目前,12371党建信息平台总访问量达到2.3亿人次,Alexa全球综合排名5.3万位(全球约2.2亿个),国内排名5千位(全国约306万个),被百度搜索引擎收录信息达70余万条。2008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其作出肯定性批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将其收录为基层党建创新的典型案例;2009年,平台成功取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平台运用情况被人民网评为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12371党建信息平台在重庆市全面推广运用;2011年,由人民网主办的党建信息化工作研讨会在大渡口区召开,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等党建、信息化工作专家出席。截止目前,先后有近20家省区市、200家单位前来考察学习,国内已有4个市县(区)单位共享使用12371党建信息平台。

  三是运行稳定。12371党建信息平台采取电信、网通双线接入技术,实现网络链路互为备份;核心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也相应配置备用机,启动以来网络硬件运行稳定顺畅。12371党建信息平台按照“一年一个新版本”的研发路线,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已升级至4.0版本,在程序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上表现出优异性能,运行期间没有出现宕机、运行缓慢等故障。截止目前,12371党建信息平台已平稳运行近1300多天,在实现承载大访问量、大用户量、大数据量的同时,程序运行平稳有序,有效抵御了各类恶意攻击,及时屏蔽和删除了大量不良信息,迄今没有出现任何程序、网络故障和安全问题。

  五、几点体会

  总结5年来党建信息化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信息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没有人怀疑,党建工作需要信息化。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推动党建信息化。这是因为,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的传统党建工作方式。对于信息化的了解,很多还停留在互联网上此起彼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以及铺天盖地、来势凶猛的网络草根监督。很多人特别是党务工作者,对信息化讳莫如深,心存恐惧,敬而远之。我们认为,这是导致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十七大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认为,首先应提高党建信息化工作水平。

  (二)党建信息化必须研究并遵从信息化的一般特点

  特点之一:有序开放。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2007年,当多数地方仅仅局限于在局域网开展党务活动,绝大多数人以安全为由反对我们建立开放式的党务管理平台的时候,如果没有市委组织部的超前理念和大胆鼓励,就不可能有12371党建信息平台的今天。到目前为止,对于互联网的恐惧、对老方法的固守,恐怕仍然是制约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最大障碍。特点之二:应用为王。这是一个功能上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党务管理软件,多数是由懂技术但不懂业务的人开发的;现在党建信息化工作中,多数地方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是脱节的。这就是为什么众多的党务管理软件“推而不广”的重要原因。12371党建信息平台如果不着眼于大多数人的参与,为大多数人服务,恐怕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工具。比如,正是因为我们发行了全国第一家《手机党报》,在全国第一家大面积发送个性化手机短信,才凝聚了今天这么旺盛的人气。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可以一年不上网,但不能一天没有手机。

  特点之三:优胜劣汰。这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只有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最优的架构设计来不断改造和完善信息化工具,才能使党建信息化工作与时俱进,不被淘汰。2007年,我们启动12371党建信息平台以后,如果我们满足于现状,没有实行一年一次的升级,没有不断进行优化完善,也不会有今天这么丰富的栏目设置,这么受欢迎的工作互动。

  特点之四:入网随俗。这是一个风格上的问题。党建信息化一定与网络有关,凡是与网络打交道,就必须用网言网语,否则,别人就会骂我们是“五毛党”,我们在虚拟社会就会没有立锥之地。

  特点之五:从匿名到实名。这是一个方向上的问题。40年前,互联网因匿名而迅猛发展;40年后,互联网却因匿名而受到影响,正在向实名制的方向发展。不管谷歌还是FACEBOOK,不管是美国还中国,不管是电子商务还电子政务,概莫能外。12371党建信息平台从一开始就坚持实名制的原则,才有了今天精确管理的结果。

  特点之六:从单向传输到多边互动。这是一个方法上的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灌输式的信息发布上,党建信息化永远不会发展。只有互动才有应用,只有应用才有价值,只有多边互动,才具有管理价值。12371党建信息平台正是由于拥有多种沟通交流和互动交流工具,才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特点之七:从虚拟化到实体化。这是一个发展上的问题。5年前,互联网是一个世界,现实生活是一个世界。然而到了今天,互联网已经变成了现实生活的另一个面,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开始融为一体。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个趋势,我们就会错失发展良机。正是顺应这个发展趋势,12371党建信息平台才成为今天全区党员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特点之八:从专业化到社区化。这是一个应用上的问题。前些年,专业化得网站发展很好,到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网站向综合性的网站变化。就像现在的城市建设,更多的关注城市综合体一样,信息化的发展开始走向社区化,把人们的网络活动集成在一起。

  (三)党建信息化必须符合党建工作的自身特点

  一是安全性要得到保证。党建工作很敏感,党建信息的安全性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技术安全、信息安全一定要得到保证。

  二是实用性要得到保证。党建信息化的工具研发,要坚持一切从实用出发、从多数人的实用出发,着眼于解决党务管理中最关键、最普通的问题进行总体设计,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

  三是全局性要得到体现。党建信息化既不能就党建而党建,也不能就信息化而信息化。而应当着眼于以党员队伍的管理带动社会人口的管理、以党建创新引领社会创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从制度的顶层设计上,要未雨绸缪;在创新成果的应用上,要统筹考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四是亲和力要强。党建信息化的任何工具、任何方法,界面一定要友好,操作一定要简便,功能一定要完善,让绝大多数人所能够理解接受并参与。

  (四)党建信息化必须解决好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理念问题。要树立开放的理念,不要保守的思想;要树立管理的理念,不要管制的思想。

  二是方法问题。要从单向灌输向多变互动转变,从单项活动向综合管理转变,从集中管理向分级管理转变。

  三是机制问题。要建立统筹协调的新机制,扭转各地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要由管业务的说了算,改变由搞技术的人说了算的局面。正如李德毅院士所强调的那样,应用为王。

  四是保障问题。重点解决好经费保障、队伍保障和激励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