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苏州将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强化监测网络运行管理,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及径流小区建设,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这是记者从昨天在我市召开的全省农村水利暨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获得的消息。
近年来,我市农村水利工作不断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水利规划编制工作,主要涵盖了水系布局、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河道景观、蓝线控制、工程建设及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同时,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成效明显、河道长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圩区三年达标建设进展顺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进,河道畅流工程建设全面展开,信息化管理建设全面启动。水土保持方面,我市积极开展小流域生态修复治理,通过植树补绿、建设山区水源及封山育林等措施,使许多山区又恢复了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
据悉,“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灌区改造和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率达到85%以上,旱涝保收农田占耕地面积提高到72%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苏州方面,除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农田水利工程配套体系、农村河网体系、农村水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外,还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建设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及径流小区,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科技水平。(胡佳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