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分析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十二五期间,山西将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培育发展新型信息技术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电子政务平台、网络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重点推进城市管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和智能化。”

  “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至2009年期间,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不含通信业)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41.69%,主营业务收入年平均增长40.35%,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长21.79%,上缴税金总额年平均增长29.93%,出口交货值年平均增长57.80%。2010年,山西省信息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5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5亿元;实现税金总额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33亿元。

  “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取得明显成效。借鉴兄弟省市两化融合试验区发展经验,从区域、行业、企业3个层面积极推进两化融合,选择煤炭、电力、焦化、钢铁、煤化工、装备6个重点行业,按照产业特点,分别开展信息化推进、安全生产、节能降耗、产品研发、工艺优化、企业管理等工作。组织起草了《山西省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积极推动山西省IPTV统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TD+现代传感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会同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等高等院校,积极筹划建设省级农村信息化培训基地。国家广电总局曾带领有关专家专程来我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对我省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三网融合试点,以及建设IPTV统一平台等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2010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太原召开“农村三网融合工作汇报会”,李毅中部长在听取了我委工作汇报会后,明确提出要认真总结山西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在农村地区开展三网融合业务的新模式。

  软件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省已拥有双软企业95家,其中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1家。我省系统集成企业中,具有一级资质的企业5家,二级资质企业10家,竞争力明显增强。其中,太原理工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自动化调度系统及工业环网》被评为国家级典型解决方案,环信联合研发的《环保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系统》荣获“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产品”奖。我省物联网产业也获得长足进步,以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物联网企业已涉足能源与煤矿、物流、环保等多个行业,研发了数字矿山、资源整合管理、安全检测、环保排污权交易等多项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安全检测物联网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实现了实时监测下安全信息、合规管理、安全评估、隐患监管、灾害预警等功能;“山西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营项目,荣获国际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金奖和国家环保科技进步奖。

  项目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产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太原理工天成股份有限公司、长城微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成功上市,产业内光纤面板和光纤倒像等光电子器件、硅微机械加速度压力传感器、感应式数字液位传感及测控设备等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相继问世。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设计产能为年产300兆瓦多晶硅片和成套设备以及100兆瓦电池片及组件的太原光伏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治高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实施的总投资3亿元的10亿只LTCCLED封装项目正式竣工投产;2010年1月,山西长治高科华上光电有限公司LED外延芯片项目和300万片LED蓝宝石衬底项目奠基;山西中池联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6500万元的LED发光组件光电项目投产;山西晶都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单晶硅项目在朔州应县开工。这些项目标志着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2010年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我省在信息产业、信息化及软件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省部合作,加强两化融合领域合作。2010年8月,山西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了《关于加快山西省工业转型发展、推进两化融合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共同推进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二)与CETC合作,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建设。2010年9月,山西省政府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我省将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太阳能光伏、电子工艺专用设备制造、全息存储设备、煤矿安全电子等技术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三)开展“百强潜力企业培育工程”,扶持电子信息企业发展。

  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主导和引领我省新型工业发展的排头兵,我委选定了100家在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中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和较大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开展“山西省工业转型发展百强潜力企业培育工程”。

  (四)科学架构,项目支撑,扎实推进两化融合。借鉴兄弟省市两化融合试验区发展经验,从点、线、面三个层次,科学确立我省两化融合的构架。一是选择部分城市作为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并选择部分优秀城市申报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二是选择煤炭、电力、焦化、钢铁、煤化工、装备、建材等7个重点行业,按照产业特点,分别开展以安全、节能降耗、产品研发设计、工艺优化、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为重点的信息化试点。三是选择百户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包括物流、商业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并从中选择20~30户企业作为标杆企业进行典型示范。

  (五)创新模式,推进三网融合工作。组织省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结合我省实际,起草了《山西省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创新三网融合发展模式。如向省政府提出了我省在忻州、朔州、吕梁三市以及五大煤炭集团主矿区开展试点的建议,创新农村和大型国有企业自建网络开展三网融合的模式。

  (六)做好软件和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管理工作。新的工作职能明确后,我委成立了“山西省经信委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山西省经信委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管理工作办公室”,逐步理顺了全省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认证管理、软件企业认定管理、软件产品管理等工作。

  (七)高度重视,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我委起草了《山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会同省公安、安全、保密、机要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我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政策法规;协调保密局、密码局等单位,配合落实《山西省深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方案》,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八)加强农村信息化工作,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与山西移动、山西联通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我省广大农村地区网络升级改造做出了规划;发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重点开展了对已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网络文化站、商务信息服务站的清理规范工作,2010年9月,国家工信部等五部联合表彰了全国先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全国优秀农村信息员,我省6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6名农村信息员受到表彰;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重点抓了“TD+现代传感技术”在农产品信息采集和传输、农田温度实时在线监测、土壤水分实时在线监测、水利水位实时在线监测的应用;积极开展手机终端农村科技咨询服务,发挥山西移动、山西联通开设的12582专家服务热线和12396科技服务热线功能,为农业生产及时提供信息服务。

  “十二五”发展重点

  “十二五”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信息化与工业

化深度融合。“十二五”山西将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信息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信息化应用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到“十二五”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打造一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集群。

  (一)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十二五”期间,将力求从点、线、面等不同层次,从区域、行业、领域、企业和项目等方面,全面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区域信息化水平提高、重点行业领域信息化、重点领域建设以及两化融合项目落实,完成省级信息化实验室的申报审批工作,并以专项方式重点扶持30个信息产业化项目和30个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设计制造数字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和管理网络化。

  (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电信网的升级改造,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和资产重组,建设IPTV全省统一平台,加大CMMB手机电视的推广力度。

  (三)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快物联网的运用和推广。建设全省物流信息电子枢纽;建设全省分行业物流公共平台;以“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控制器”等优势项目的研发为重点,争取在一些重点技术上取得突破,积极参与物联网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立足山西实际,把物联网运用于冶金、焦化、电力等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利用物联网实现物流业的高效管理;建设智能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煤炭生产安全水平;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现代物流产业中的应用,重点是推进TD、智能运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

  (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钕铁硼磁材深加工集群。着力建设电子装备及信息化系统制造基地。

  (五)促进政府和社会信息化。

  加强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网站建设;加快推动安全生产监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食品药品质量监管、环境污染监控等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努力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推动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以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缴费、小额消费支付等领域为突破,积极整合卫生医疗、民政事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城市“一卡通”平台,逐步完善互联互通、覆盖全省的“一卡通”服务体系。

  (六)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

  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工程,推进村镇电子政务建设工程,推进农村“三网融合”试点工程 ,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工程,加大农村信息化培训基地建设。

  (七)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加大信息安全制度体系建设力度,加大信息安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力度,加大信息安全应急容灾能力建设力度,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