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锐
摘要:本文从政党学角度对电子党务内涵进行了剖析;介绍了信息化、网络化对政党组织管理产生的影响及信息网络时代政党组织结构发生的变化;最后提出了以发展电子党务为契机创新党的组织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电子党务;组织管理;创新
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对原有的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决策体系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现代科层制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无疑它在过去对经济、组织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功效。但在网络化时代,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都要发生变化,以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要求。可以说,运用电子党务实现党的组织管理的创新,是信息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电子党务的内涵
从政党学的角度来看来,电子党务是指党顺应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运用和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建立新的现代信息支持系统处理党内事务,提高党建党务工作效率,促进执政党现代化的实践活动。具体来说电子党务的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涵义。
电子党务的主体是政党,具体形式是从中央到地方党的各级组织。各级党组织是目前电子党务中最重要的政治主体。因此,电子党务建设不仅需要技术的推动,而且需要政治的推动,必须借助于执政党的强大政治力量来加以推进。
与电子党务的政治主体相对应,广大党员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乃至社会各界都是电子党务的政治客体,是在电子党务实践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政治实体。在电子党务实践中,作为政治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与作为政治客体的广大党员干部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具体而言,这种互动是包括政党组织之间、政党与社会、政党组织与成员之间三个方面的互动。与传统的党务活动相比,电子党务具有以往党务活动无法相比的便捷性和优越性。
发展电子党务有明确的手段、方法和方式,就是运用和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大体上由集成电路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字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组成,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的扩大。
发展电子党务实质上是执政党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等为支撑,构建新的现代信息支持系统,目标是改善和创新党务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电子”(指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党务”的关系。发展电子党务关键是“党务”,只有“党务”才是目的,“电子”是手段、工具、方法和载体。只有达到了改善和创新党务工作的根本目标,才是发展电子党务的意义所在。
电子党务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发展电子党务不仅仅是实现机关办公自动化、党务工作流程信息化、党务管理网络化等技术应用层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子党务的发展促进党的机构改革和党建党务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的改善、知识结构的提升和思想意识水平的重大转变,使电子党务成为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网络时代的政党组织结构
传统的政党管理基本上是按照职能展开的,政党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的,即纵向分诸多层次,横向分诸多部门,每个层次都是一个权力等级,每个职能部门都是一个封闭的独立实体。这种政党组织结构在传统的党务管理中是具有效率优势的。但是,在信息网络时代,这种组织结构的缺陷日益显现,很难适应党务管理和党的建设的需要。其最大缺陷是它对环境适应呆板、僵化和迟钝,使政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呈现出分散、重复、僵化、低效、难以共享的特征。与电子党务所需要的数据资源开放、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信息孤岛连成大陆的要求形成尖锐的矛盾。其直接后果是削弱了党务工作人员的创造力和活力,阻隔了政党与民众的密切联系。传统的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人们民主参与和沟通的需要。因此,对传统科层制的组织结构进行必要改革就不可避免。
“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削弱了旧权力系统的每一个支柱,最终改变着家庭生活、商业、政治、民族国家以及全球权力本身的结构。”[1]网络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渠道,更新了参政的技术手段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政党的组织系统,无疑对传统的金字塔型科层制进行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西方的政治理论学家通过对北欧的丹麦和挪威的议会政党的调查得出结论:互联网是否促进党内民主还存在一些柔弱的反对意见,但是对政党机构的冲击却己经成为不容争辩的现实——层级的弱化、越级的沟通、目标导向团队的形成等。”[2]发展电子党务,使典型科层制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进行了重造,并实现党的组织结构的优化。电子党务推动党的组织结构的调整,逐渐使金字塔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具体是:减少管理层次,调整分工体系,重视横向联系、沟通与协作,发展各部门的并联化;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强调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扁平化的政府组织结构适应的社会技术基础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适应的环境是动荡的、多变的和复杂的,适应的需求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
三、运用电子党务创新党的组织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党的阶级基础发生深刻变化,党的组织建设也面临越来越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党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与之相应地发生变化。而信息网络技术则为此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撑。
(一)运用电子党务建立体现“党员关怀”的组织管理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对党员组织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 通过更多地关爱党员, 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调动党员的积极性, 进一步激发党的活力, 促进党内和谐,是网络时代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党员党组织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党的组织管理的创新的要求,有助于实现党员组织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建立体现“党员关怀”的组织管理模式。
第一,运用党员党组织信息系统对党员进行组织管理,不会受时空等因素的制约,能大大提高组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能够快捷地实现对任何地方党员的指导和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这套系统,通过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数据库,党组织就能够快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的详细情况,并定期增加、修改和删除数据库中的信息。有了这套系统,基层党组织党员的信息存储于本地数据库中,并实现了与上级党组织数据库进行实时的数据同步。因此,利用中心数据库中存储的所有党员的信息,就可以根据统计的要求及时、自动地生成准确的报表。如果党员的组织关系要转移,可以通过该系统将党员的相关材料转移到接收单位,实现党员材料的网上转移。利用党员信息库和流动党员网,就可以掌握流动党员思想、职业、去向和数量等情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江西省资溪县为适应新形势下对流动党员管理的需要,于2002年4月建立了《资溪党建》网站,通过“互联网”为全县500多名长年在外的的流动党员提供全新的联系与沟通方式,对他们实行网上管理,使过去流动党员易与组织“断线”、难于加强管理的弊端得到有效解决。[3]
第二,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各级党组织实现工作机制的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严密组织体系的政党,在党的组织体系中,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乃至基层组织的建设负有重要的领导和工作指导的责任。然而,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使各级党委与基层党组织之间信息沟通受到限制。有了电子党务,一方面,同级党组织之间就的交流就会增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党的上级组织及时了解、掌握下级党组织的工作动态,并对下级党组织增加、解除和合并以及下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等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指导,从而使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领导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实际情况。[4]
(二)运用电子党务加强对干部人才的管理。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建设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是关系21世纪中国现代化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战略之举,也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建设和谐执政党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就要加强对干部人才的管理。电子党务为加强对干部人才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平台。
第一,运用电子党务实现党对人才的管理的创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和谐的执政党,就要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能力建设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几支队伍的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通过电子党务建立完备的人才管理的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对各类人才资源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人才的开放管理。通过区域人才信息资源的整合,为组织人事部门了解人才的分布情况,发现和聚集人才提供了新平台,最大限度地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的干部队伍中来,真正做到选人不拘一格。
第二,运用电子党务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运用电子党务,统一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具体业务,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而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民主,真正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透明度,防止和纠正用人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一方面,运用电子党务建立健全选拔前的公开程序。信息化的管理使干部考察预告、考察公示、考察结果做到公开,借助信息系统的高速、准确处理能力,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可以较为方便地查询干部基本情况。比如,宁波市建立的党内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宁波市委,各县(市)区委、乡镇街道党委及基层党委的四级信息网络,集纳了全市442个党委用户,2万余个基层党组织和32万名党员的基本信息。从市委书记、县委书记到基层党组织的有关同志,只要鼠标轻轻一点,每个党员的档案资料,都可随时调阅,一目了然。[4]另一方面,运用电子党务有利于健全干部选拔中的民主程序、选拔后的反馈程序。有了电子党务,就可以更好地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使干部选拔的条件公开,过程公开,人选公开,结果公开,能够在党内党外进一步扩大干部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和民主监督的范围,避免暗箱操作,确保干部任用中公开性、平等性和竞争性。
第三,运用电子党务建立各具特色的干部人事管理和考核制度。依托电子党务的优势,根据干部不同岗位工作的特点、不同层次,细分单位性质、干部职级,建立体现分类管理、不同考核指标项目的干部管理考核系统,从而增强干部管理考核的客观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对于行政单位,通过电子党务实现对公务员的职位分类、招聘与录用、考试与考核、培训与开发,保证高素质人才进入政府机关,适应政府管理方式变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公务员的录用、管理、考核制度。对于事业单位,通过电子党务建立对干部聘用、岗位职责、绩效评定等信息系统,与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建立开放、流动、公平、竞争和富有活力的事业人事制度。对于国有企业,按照党管干部的要求,通过电子党务建立企业管理人员招聘、工资评定、绩效评估、资产运行监控和预算决策管理等信息系统,逐步完善企业管理人员的选聘制度。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刘江等译 [M].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8.
[2]周自豪.中国现阶段电子党务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22.
[3]曹译林.信息时代党建创新 [M].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349,342.
[4]马德秀.电子党务初步实践和探索[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16-17.
作者简介:
单位:王锐,甘肃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甘肃省委党校教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党建理论研究。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6号甘肃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