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党务是党建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信息化条件下,党建创新的一个崭新的领域就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电子党务。发展电子党务对于我们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提高工作效率与执政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电子党务的意义

从广义上讲,中国的电子政务的范围既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系统的政务工作信息化,也包括各级党组织党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是说,中国的电子政务既包括行政系统,也包括党的系统。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来看,电子党务是当代先进科技与党的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建设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充分运用先进和高科技手段及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先进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等手段,有效整合党的建设信息资源,从而增强党的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的一种新型的党建模式。
电子党务的实行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一,发展电子党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始终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而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在党的建设上进行理论创新,也需要在党的建设的活动方式、工作方式及物质载体上大力创新。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就要善于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力的最新成果(如电子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一个在自身建设的活动方式和物质载体上停留在传统的落后的状态的执政党,是不能够去敏锐地感受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同样,党如果在自身思想建设上不能有效采用现代网络文化的全天候贯通、互动性交流的先进技术,而仍然停留在单向灌输上,那么,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难以落实。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不能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去及时地真实地搜集民情、反映民意,党就难以令人信服地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第二,发展电子党务是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的需要。新世纪之初,党的建设正面临着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党的组织状况、党员素质、党内的矛盾形态与过去都有了很大的不同,迫切需要以改革的精神来探索党的建设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新模式。电子党务正是应运而生并初见成效的一种新方式、新模式。例如,互联网上“电子党校”及党员论坛的开通,不仅使得传统的党员教育别开生面,而且使得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这一基本权利的行使获得了一条便捷的途径;党的纪检组织开设的举报,为强化党的监督功能创造了一种有效的方式等等。
第三,发展电子党务是提高党的工作效率的要求。利用网络处理政务,存在一个“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所谓“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是指社会管理的中间成本在社会管理范围扩大中相对减少。传统政务,遵循“政务边际成本递增”法则。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相应的管理成本越高。按照西蒙的有限理性说,在工业社会,个人能直接管理的人数,在7到13人之间。超过了,就需要分层。管理层这个中间环节,不仅提高效率,也要消耗资源。我们称之为管理成本,或叫中间费用(中间是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但另一方面,社会通过中间环节进行管理,是要付出代价的,包括正面的管理费用和负面的贪污腐败。戴维·奥斯本等在《改革政府》中指出,“官僚和官僚机制感兴趣的是争取更多的经费和更大的权力”,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官场病,实质是政府机构自我扩张、追求自我利益的结果。而电子政务遵循的是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法则。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相对的管理成本越低。
第四,发展电子党务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素质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和决定因素。只有掌握了知识并拥有知识创新能力,才有可能成为社会的领导者。因此,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课题。电子党务必将促使党员干部加快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加速提高对高新技术和先进工具的使用能力,从而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素质,满足时代、事业、工作的需要。
第五,发展电子党务是适应社会变革、密切党群联系的重要手段。网络时代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网民。这一社会群体主要是青少年、知识分子、国家公务人员和外企、私企中的“白领阶层”(即社会中高收入者)。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我国1690万网络用户中,40岁以下的占93.22%(其中35岁以下的占87.63%),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4.8%,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的占63.55%。这个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有知识、有思想,对社会变化敏感度高、生活水准较高,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群众基础。同时,这个群体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单一教条式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接受程度不高。因此,需要我们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去影响和凝聚已经形成的这个深受网络传播影响的网络受众群,改变传统党建工作的局部性、相对封闭性的不足,以社会性、开放性的工作手段,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提高他们抵御西方思想和殖民文化侵蚀的“免疫力”,拥护党的领导,进而密切党同各阶层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基础。

第六,电子党务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技术上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自身也要现代化。党的现代化不仅包括党的价值理念、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制度机制要超越不合时宜的传统羁绊,而且还需要党的建设按照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要求,采用尽可能先进的科学手段,努力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第七,电子党务是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重要保证。一种传播方式便是一种思想文化传播的途径,掌握一种信息方式便拥有了一种传播某种思想文化的权力和影响力。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时刻不忘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进行“西化”,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渗透、诋毁和攻击。国际互联网的首创者美国就极力主张“各国政府应拆除全球互联网扩展的人为障碍”,以实现“信息自由流通”。针对香港、澳门回归,台湾、西藏问题,“法轮功”问题及其他中国政治、法律制度,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和媒体电子版,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对我国的恶意攻击言论;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文化入侵也势头正猛,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政治、社会和法律等主流意识形态及价值观构成了冲击,使一部分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包括大量网民)思想造成一定混乱,使国家的政治稳定及政府形象受到损害。凡此种种,警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加大在互联网上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力度,沉着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地、积极地将互联网的巨大优势为“我”所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党的建设现代化服务,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用现代手段开辟网络虚拟空间的党建新领域,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和声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二、电子党务体系的构成

从技术结构上看,电子党务包括网络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业务体系、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

(一)网络体系
网络体系是电子党务的整合器。网络发展中蕴涵的信息和科技、智力因素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由“动力(能源)型”转向“智力(知识)型”,从而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网络体系作为电子党务的全面信息“整合器”,是决定整个电子党务体系能否运转以及运转效率的前提。网络体系的建设状况直接决定着整个党务系统运转的状况。网络发展将改变人类社会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使人们能够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地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网络的充分发展所实现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开放性、快捷性,将加速人类社会融合发展的趋势,从而促进人类对未来社会整合性发展的共同思考。网络体系是电子党务的基础设施。

(二)信息资源体系
党务信息资源,是党务部门收集和生成的信息。党务信息资源体系,是电子党务的关键。这个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或资源库;二是基础单位信息资源体系或资源库;三是重点业务系统信息资源体系或资源库。信息资源体系发挥功能的关键在于各信息资源体系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换。
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关键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基本单位信息资源整合、重点业务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和全面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模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各单位自己整合;二是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三是建立注册中心;四是所有信息使用者和需求者通过注册中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党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党务数据库,必须打破各级党的机构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党务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水平和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着电子党务体系的整体水平,也决定着电子党务体系对全社会的功效。

(三)业务体系
电子党务也不是简单地建立党务部门网站,而是要对传统的党务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电子党务的业务体系十分庞大,主要包括两大体系:一是各级党的部门之间的电子党务体系;二是党的各级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电子党务体系。电子党务体系可以涵盖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一是在党的思想建设上,电子党务对于开阔党员视野、促进思想解放、增强思想教育的及时性、生动性、互动性、有效性及有利于广大党员的参与,有着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对于解决多年来在党的思想建设上存在的方式单一、信息狭小、单向灌输的弊端,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二是在党的组织建设上,电子党务的作用也非常广泛。它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等手段,增进党的各级各类组织间的及时有效的多种交流,大大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降低党务工作成本;也可以促进全党性的党证制度的建立,提高党员队伍管理及从严治党的水平;它对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解决一直困扰我们的考核机制及选拔任用机制上存在的弊端,落实党内外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供了一令现实可行的途径;它对于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切实推进党内民主的建设,提供了具有平等、真实、效能意义的活动空间和路径选择。电子党务已成为党的制度建设在新形势下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三是在党的作风建设上,电子党务对于探索有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解决党内民主监督薄弱的状况及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进程、创立新形势下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新的机制、始终密切联系群众,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四)安全体系
电子党务系统所承载的信息流和数据非常重要,因此,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极高。网络设备的安全、可靠是党务网络安全的基本保证。从长远来看,电子政务网络在国家社会、经济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务网络的一点点问题都可能对国计民生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拥有长期、稳定、专业的技术服务和维护才是网络设备安全、可靠最根本的保证。

(五)标准体系
电子党务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总体标准包括电子党务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和规范;应用标准包括各种电子党务应用方面的标准,主要有数据源、代码、电子公文格式和流程控制等方面的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包括为各种电子党务应用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标准,主要有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和数据库等方面的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为电子党务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定、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包括为电子党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主要有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网络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标准;管理标准包括为确保电子党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主要有电子党务工程验收和信息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

三、电子党务的发展阶段与制约因素

(一)电子党务的发展阶段
电子党务作为一个新事物,其建设与发展必须结合党的建设已有的成功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从战略高度认真研究、系统规划、分步实施、上下联动,以全党的力量共同推进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的实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电子党务可以分下面两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是起步发展阶段:全力推进“党建上网”工程。这是“网络党建”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国各级党组织充分开发网络资源,广泛“布点设站”,抢占网络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提高互联网上党建工作覆盖面,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数量众多、有一定规模、信息量巨大的马克思主义网站信息传播系统和电子化党务管理集成系统。网站信息传播系统的任务是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成就,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互联网上的重要信息资源;电子化党务管理集成系统的任务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创新党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全面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实现党务日常工作的现代化。
电子党务网站信息传播系统的建立,可以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进行。首先,建立起“中共中央党建网站”或“中央职能部门党建网站”,统一发布权威性的信息,成为网上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中枢信息源,并与国家级电子新闻媒体共同构成现代信息传播网络群。其次,推行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上网工程”。由中央或省、市委制定政策,像推行“政府上网工程”一样,迅速推行“党建上网工程”,要求全国区(县)级以上党委利用同级政府已建或将建的网站资源,加载或挂接党建子块或建立各类具有独立域名的党建专业网站。同时,鼓励其他党组织在有组织有领导的前提下,建立各种党建网站或主页,共同组建起互联网上的党建工作“集团军”。再次,可在省、市一级实行党组织党建工作主页、网站系统链接,实现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形成集团链接效应。与此同时,区以上党校可联合开发党校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加快党校教育现代化步伐,扩大党校教育覆盖面,提高现时党员日常教育的层次与水平;省、市级各类党建刊物亦同时推行电子版,形成党组织、党校、党建刊物共同上网、相辅相成、层次分明、各尽其职的网络党建工作新格局。电子党务管理集成系统主要是将计算机技术全面导入党务日常工作中,如已有的党内统计计算机系统等。有待开发的还有党内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党建工作电子台账系统、党员志愿者网站管理系统等。党内GIS系统就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分布信息按地域、行业、层级等分类集成,使任何一级党组织在局域网上可随时了解信息,组织协调党内各项工作,此系统在社区党建中可发挥较大作用。
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依据党建网络构建党务运行的新模式。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依托已建立的自上而下的网上党建系统,开展具有网络时代、技术特征的“网络党建”,包括建立网上新闻信息发布渠道,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优势,在第一时间发布即时新闻,使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广大网民以最快速度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新闻、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党在互联网上的“喉舌”作用。建立网上意识形态阵地,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上网,形成网上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理论思想武器。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可将优秀的文化作品(影视、文学、书画等)上网,使人们在欣赏浏览中愉快地接受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熏陶与灌输;也可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等,对人们的思想问题答疑解惑,发挥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效应。建立网上党建理论研讨阵地,定期发布党建理论研究成果和世界政党动态等,引导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关注理论热点,掌握最新研究成果,指导具体工作实践;也可开设“热点问题论坛”等,引导人们采用“留言板”、“网上聊天”等形式,发表意见,统一思想等;同时,也可成为各地各级党组织交流工作经验的载体。建立网上党校,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实施网上远程教育,提高党员教育质量,使权威的声音能直接迅速地传递给每个上网者,使每个党员都能在“网上党校”深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此外,还可开展网上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将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志愿者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一支专业化、志愿化、网络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使某一地区的百姓都能通过网络找到帮助解难的志愿者。通过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弘扬社会美德,净化社会风尚。“网络党建”还应包括网上党风廉政建设、网上统一战线工作、网上群团工作等。同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公选制、公示制等工作也可借助网络技术得以实现;党报党刊等也可采用电子版形式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阶段是提升阶段:在网络党建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变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整合党的各种资源,基本实现党的建设的信息化、现代化。这一阶段以前两个阶段为基础,是电子党务建设的最终目标。
我国电子党务的发展现在还基本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党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率还不高,传统的党务运行的模式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这种状况还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新的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需要。

(二)我国电子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建设电子党务,并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据报道,四川省“电子党务”试点在5个单位同时启动。由四川省招商引资局机关党委与四川经营管理人才中心、西部网信软件有限公司研制的“电子党务管理软件系统”由党委管理子系统、支部管理子系统、文件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构成,分别建立了组织建设、信息、计划、会议、检查、监督等26个模块,基本包含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然而,我国电子党务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电子党务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在发展电子党务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对电子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提出要推行电子党务,全社会在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上已经达成了共识,我国政府也已经制定了推行电子政务的方案。然而,电子党务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人们在谈到电子政务的时候,很显然没有把电子党务包含在内。二是把电子党务仅仅看作是党务系统的计算机化,结果很多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党务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党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都是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
第二,电子党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中国信息化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主要是:偏重于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明显滞后;核心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关键硬件和软件依赖进口;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而网络和数据库又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且难以实现互联共享;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未全面完成,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各地的计算化电信设施、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更是如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党务的需要。电子党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第三,电子党务立法滞后。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有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而刚刚开始发展的电子党务,起规范和引导作用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党务的发展。
第四,电子党务的内容亟待充实。从我国已有的电子党务网络来看,电子党务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大量问题:一是内容有限,相当多的党的组织网络还仅限于常规信息的发布,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链接渠道少,各级党的组织还没有形成网络;二是目前党务部门的网络更重视了网页的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