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5月28日电(记者 刘巍巍)“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又接踵而来……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江苏省苏州市通过细分政府监管责任、全民动员共同参与,全方位构筑起食品安全的坚强防线。
从“点监管”发展成“闭环”无缝的链监管
蔬菜有没有农药残留、是否超标,需要快捷科学的检测。目前,苏州市场上的蔬菜本地供应量只有约30%,其余70%从山东、安徽、苏北等外地调运。本地菜在源头上由农业部门进行土壤检测、施肥施药检测等把关,而外地蔬菜则主要由大型农贸批发市场把关,苏州市为此动足了脑筋。
南环桥批发市场是苏州城区九成居民蔬菜的集散地,市场董事长孟新鹤说,虽然自建了检测中心,但由于不具备法律资质,没有执法权,市场发现超标先只能以“建议书”方式与客户协商销毁处理。对不配合的客户,市场要报请政府有关部门,再到指定机构检测,待结果出来再处理,这样一个流程少则两三天,多则四五天。有时候市场检测发现超标,但因送检时间长农药会散发,最后有关机构得出的结论是不超标,客户找市场理论,他们也很苦恼。
针对这一困境,苏州率先通过信息化手段、物联网技术,建立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让肉菜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由政府的“点监管”发展成为一个“闭环”无缝的链监管。今年,苏州还将在中心城区初步建立体系,基本达到肉从生产地到消费终端可溯源,菜在批发结算环节可溯源,并逐步向终端推开。这项制度在全市推开后,将覆盖67个屠宰场、184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以及大批超市。
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五专式”管理
在苏州市不少餐饮场所的厨房门口,都有一个木制小箱子,上面用一把铜锁紧紧锁住。打开木箱记者看到,里面放的是各式添加剂;还有一个登记本,详细记录着每次使用添加剂的品种、分量;还有一小秤,每次使用多少添加剂都用小秤严格称量,而这些都由专人管理。
“食品添加剂是众多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祸首,为此我们在部分餐饮场所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五专式"管理,用"一人、一箱、一秤、一本、一锁"管住食品添加剂。”苏州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个“五专式”管理,能够更好地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而且书面登记便于检查。
实行“五专式”管理后,不少酒店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做到尽可能少用。一位酒店厨师告诉记者:“现在能避免的就尽量避免。比如松肉粉放在肉上会使肉变得新鲜,在以前做肉制品时都会加一些,而现在都不加了,这样更加原汁原味。”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还与餐饮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关系。对此,苏州在打击非法添加或滥用添加剂行为的同时,还担负起宣传告知的责任。今后还将定期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和自律能力,并启动年度资质检验,避免“一次培训管一辈子”的现象。
食品安全必须全民动员齐抓共管
近年来,苏州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连续4年被评为“江苏省食品安全工作优秀市”。然而,这座城市对食品安全的追求却从未止步。“防范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仅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全民动员齐抓共管”,苏州市市长阎立表示。
遵循这一理念,苏州市成立了首支市级食品安全市民监督员队伍。队伍设食品安全市民监督员23人,他们从苏州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社区群众、食品生产经营户、媒体代表中产生,聘期两年。其职责是随时向政府职能部门及媒体,反映当地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协助监管部门把好食品安全关口。苏州市民陆卫平说:“由群众组建的监督队来管老百姓的饭桌,我们放心。”
此外,从本月起至今年年末,苏州全面开展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工商部门将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举报线索及时追踪调查。
除政民联手监督外,“苏州食品流通网”也于近日正式开通。网站除具备信息发布、法规宣传等功能外,还免费为食品批发经营户提供一套进、销、存内部管理系统,使经营户可方便地通过系统记录食品的购销台账。工商部门今后将借助该系统,在苏州建成一个全覆盖的流通环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溯源管理信息化网络,从根本上提升苏州流通环节食品的可控度和安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