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审计管理模式--审计信息化之花绽放宜昌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一、前 言

  中南重地宜昌,远古称西陵,扼西南地区之门户,人杰地灵,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美丽的三峡便是宜昌胜景之一。近年来随着三峡电站的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宜昌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益加突出。对于宜昌审计局,则肩负起西部大开发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投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历史责任。 尤其是伴随着国家“审计风暴”劲吹,对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投资活动、重大资金运动的监督检查,高效、准确打击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做好共和国经济卫士登台方面,宜昌审计迎来了历史的发展机遇。

二、背 景

  随着宜昌市金融、财政、税务等部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始广泛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财务业务管理,特别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趋向普及,致使以查账为主要手段的审计职业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挑战。只具有传统检查手段的审计人员,无法揭露电子化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面临无法打开被审计单位电子帐本、审计风险加大、审计职责弱化等困境,在宜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审计局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积极探索,适时把握住审计信息化脉搏,决定按审计署“金审工程”规划的指导方针、结合宜昌社会经济环境现状,高起点进行审计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现代网络审计。

  为加强审计信息化组织和协调,保证网络环境下审计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局领导高度重视,经过全局上下多次论证,达成一致认识:坚定决心、下大力气、为信息化工作让路。2004年2月局长办公会作出决定:成立审计信息化领导小组,专职负责审计信息化组织协调工作。审计信息化作为宜昌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得到贯彻落实。宜昌审计局的改革决心和愿望很快得到了来自湖北省审计厅和宜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4年2月,湖北省审计厅将宜昌市审计局列入湖北省审计信息化试点单位;2004年3月,宜昌市政府审批同意宜昌审计信息化项目,并下达了项目立项文件。当月,宜昌市审计局通过政府采购中心进行了软件公开采购,最终确定了北京用友政务软件公司为合作伙伴共同进行审计信息化开发。

三、建 设

人才建设

  “信息化的建设,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建设”,建设一流的审计信息化,必须有一流的审计信息化人才。宜昌审计局从一开始就注重人才的培养,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进行公务员培训;譬如组织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信息化教育课程,并要求所有人员参加审计信息化培训等,也邀请用友政务公司的计算机专家进行信息化方面的相关培训,并组织项目组到信息化先进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等等。

系统建设

  关于系统建设,审计局项目组和用友政务公司项目组共同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原则,严格按照审计署关于金审工程的统一规划,并结合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大环境的要求进行。从模式上采用目前流行的“B/S”技术架构和“网络审计”模式。

  在系统设计时为了更好地实现金审工程的统一规划,将整个审计机关信息化系统设计为数据采集与转换系统、审计预警系统、审计作业系统和审计信息系统四个子系统,在应用上很好地解决了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管”与“用”的协调。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和大型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对分散信息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审计数据采集与转换以及审计作业系统的建设又满足了审计人员在审计作业中的“用”的需求。

系统功能总体结构图:



网络安全建设

   宜昌拥有完善的电子政务平台,宜昌市审计全面信息化系统正是基于该平台进行建设的,目前该系统已经平稳地运行在该平台上,并实现了和会计核算中心的实时在线数据采集。从网络安全上考虑,宜昌审计局在进行网络建设时参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要求,单位局域网和电子政务专网实现了物理隔离,并采用了防火墙、隔离卡等多种安全手段来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网络拓普图:




基础标准建设


  宜昌审计局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非常注意基础标准和经验的积累,在收集国家相关标准和编码的同时,自己整理了一套完整的审计信息化基础标准,包括行业代码、会计制度、底稿代码等等。

四、成 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湖北省审计厅、宜昌市审计局、用友政务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宜昌审计联网审计暨机关全面信息化工程已经进行试运行。该项目很好地实现了金审工程所提出的“一个模式、三个转变”的原则;实现了“预算跟踪+联网核查”,实现了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的转变、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的转变、从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转变。能够填补了国内基层单位在联网审计暨机关全面信息化的空白,引领国内审计信息化发展方向。

应用效果

  软件采用流程规范化、功能模块化、作业工具化的设计方式,技术上采用组件化技术和多层B/S架构,基于J2EE和JAVA开发语言,既先进又稳定、实用,即能进行手工作业,又能开展网络化审计;其网络化结构即便于上下级信息交换,也便于和同级政府部门进行信息交换,还便于和审计对象进行信息交换。其提供大型的审计管理平台,既便于在其上搭建新的软件或增加新的功能,又便于柔合或整合其他不同数据库、不同版本的各种软件;能够适用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有较强的生命周期,实现了从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到审计数据的转换,数据采集与转换系统具有强大的采集功能,能够采集多种数据库结构下不同版本、不同厂商的财务软件数据;通过审计预警分析系统与作业系统的的巧妙结合应用,借助互联网络技术,有效地实现了“金审工程”建设要求的“一个模式”和“三个转变”;通过审计作业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审计工具,如审计抽样、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符合性测试)、多种审计分析工具、审计日记等的审计工具,提高了审计实施的效率,并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贯穿始终;通过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将分散的信息统一的管理起来,促进了审计信息集合,形成共享;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数据交互,实现了审计业务和行政办公在无纸化条件下协同办公,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审计业务监督控制和对审计项目查询、管理;提供政务公开功能,接受群众和相关领导监督,加强了廉政建设;建成审计对象库、审计法规库、审计案例库等系列审计数据库,提高了计算机的审计支持力度,提高了审计效率;五个系统全面运行,信息化全面覆盖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消除了各业务部门信息壁垒,局内办公信息交互共享;实现从数据采集到作业、信息管理全过程联网的模式,完全符合金审工程的整体规划;软件采用B/S、“平台/部件”等技术架构,具有非常长的技术生命期;与电子政务平台连为一体,具备充分的可扩展性。

五、结 束 语

  审计信息化浪潮伴随着“审计风暴”扑面而来,我们是退缩、是逃避还是勇敢应对?宜昌审计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宜昌,历史上人杰地灵,两千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发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呼喊。今天,宜昌人正在实现审计信息化“求索”,历史的责任使宜昌被推到“浪尖”,让我们为共同祝愿:祝愿宜昌审计局运用信息化手段担起“审计风暴”重任并引领我国审计信息化发展方向;祝愿宜昌审计拥有更辉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