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系统在旅游业的应用研究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2-04-14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电子商务系统应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研究旅游业中应用电子商务的形式,探讨旅游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功能简单、公众对网络安全缺乏信心、以及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等。并从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的角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旅游企业提高其竞争实力和顾客满意度提供有益借鉴。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其规模正在逐年迅速增长,它带来的商机是巨大而深远的。它具有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无时空限制以及能同用户直接交流等特点,提供了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在旅游业中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无疑能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实力,赋予旅游业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电子商务为旅游业的发展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目前许多旅行社都建立了网站,但网站上仅仅进行一些诸如景点、旅游路线、旅游知识等介绍性的描述,还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在商家与顾客之间架起“直通桥”,也不能提供全面的、专业的、实用的一整套的旅游服务,不能尽显网上旅游的无限魅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加入WTO后我国开放旅游业的各种承诺的逐步兑现,旅游电子商务成为我国旅游产业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旅游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建议,有着典型和现实的意义。

  一、国内外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应用电子商务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欧美发达国家,旅游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整个电子商务领域最大、最突出的部分。资料显示,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一度占到全球电子商务总额的20%以上。美国美林公司的调查显示,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代理市场增长19%,达到277亿美元。直接提供在线服务的旅游供应商收入增长27%,达到325亿美元。在线旅游销售收入占2005年旅游市场收入的30%,而2004年这个比例是25%,2003年为21%。世界旅游组织商务理事会(WTOBC)预计,今后几年间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约1/4的旅游产品订购都将通过互联网进行。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登录过旅游网站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较小,而进行过网上旅游预订的网民比例更小。我国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发展水平很低,信息服务能力有限,网络营销仅仅是一种时尚,消费者的培育,旅游电子商务软、硬件环境的成熟和政府政策法规的建设等等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营造—个有利于旅游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大环境,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加快信息化管理进程,实现旅游业效益最大化。作为—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大国,我国有望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帮助旅游业实现迅猛增长,迎来更大的飞跃。

  二、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形式

  互联网作为当今发展最快的媒体,以跨越时空的便利、低廉的成本和广泛的媒体参与到国际旅游业中,提供着多种服务,发挥着多种作用,其应用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网上旅游服务

  1、信息查询服务。旅客可以在线查询与旅游相关的交通、住宿、景点等信息以及各种旅游常识。如:(1)景点及路线查询:很多旅客非常珍惜难得的假期,在出行前都要详细查询路线及相关景点的详细信息。借助于电子商务网站,顾客可以方便的了解该旅行社所能提供的旅游路线信息,包括其价格、时间、交通工具、食宿等,以做出选择。(2)在线咨询:旅客出行前常常有很多问题需要咨询,但由于时间原因,很难亲自去旅行社咨询,而依赖打电话的方式又会出现占线、费用高等诸多问题。网络能为旅客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使其能在任何时间任何能上网的地点,向旅行社咨询相关问题。

  2、在线预订服务。可提供酒店住宿、旅游线路、机票等方面的实时、动态的在线预订业务。例如携程旅行网就可为旅游者提供酒店、机票、度假等预订服务。预订酒店时,客户只要输入时间、地点和价位等查询条件,系统就会依据客户的条件显示出哪些酒店有空房,然后客户按照固定的程序,可以自己选择住宿条件进行预订。网站使客户能方便的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做出适合自己的旅游计划。

  3、在线交流服务。在旅游网站上设立论坛还能给游者提供—个交流平台,使之可以畅谈旅游心得,在线咨询一些问题,以及为旅行社提出一些改进建议等,甚至借助于网络交流平台,旅游爱好者还能通过网络组团,比如美食爱好者自助旅游团、风俗爱好者旅游团等。

  4、代理人服务。通过提供给酒店、民航、旅行社等多种旅游产品的代理端应用程序,代理人可以与客户实时洽谈网上业务、管理其旅游产品的预订记录、查阅账目。享受上述服务的旅游者坐在家中、办公室里,就能凭借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进入该系统,查询相关旅游信息(如城市简介及旅行常识、旅游风景点和线路、酒店、票务代理中心、旅行社等);轻点鼠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旅行预算选择并预订入住酒店及相关服务,整个过程方便快捷经济。利用Internet和日益推广完善的转账支付系统,游客还可以实现在线支付,既安全,又方便快捷。

  (二)开展旅游营销活动

  由于Internet本身具有廉价、快速、便捷、手段多样等优越性,利用Internet进行旅游营销活动很有发展前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与促销。利用Internet提供的多种服务,例如网上调查、电子布告板、电子邮件、电子刊物等进行形式多样的旅游调查活动及促销活动。一方面,网络管理者能轻松的对旅游者进行各种调查,只要一按计算机中的网络名单即可;另一方面,对旅游者来说,轻松到只需按几下鼠标就可接受调查。由于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使得这一媒体的广告形式多样、更新迅速,还可以快速了解广告效果,网上广告与网络促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与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出现一些全新的网上促销方式,如虚拟现实旅游体验等。

  2、旅游产品定制营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性化的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反映在旅游业上,就是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个性化的旅游线路、个性化的旅游经历、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等等。以往,由于受信息交流手段的限制,旅游营销者很难了解到每一个潜在旅游者的需求,个性化的旅游不可能成为旅游活动的主流。而Internet的应用,则为个性化旅游的实现提供了条件,通过这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旅游营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要求,借助旅游线路设计系统为不同游客设计不同的旅游线路、不同的纪念品等,使旅游产品向量身订做的方向发展。定制营销将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的旅游将真正成为旅游活动的主流。具有定制营销能力的企业也会增强竞争实力。

  (三)为旅游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旅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能有效提高决策制定效率。例如,应用智能电子商务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网络上提供的各景点或路线的点击率,被查询次数以及顾客的留言等内容,可以详细的了解旅游者的个性特征及需求偏好,更好的对客源市场进行统计分析和细分,为企业制定营销战略提供决策支持。另外,企业还可以借助于电子商务站点与顾客展开交流,如设立专门人员在线与顾客聊天,解决顾客问题,总结其建议,为公司业务的改进提供决策帮助,使顾客满意度提高,从而建立起良好的顾客关系。

  三、旅游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问题分析

  本文作者对这些旅行社的网站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大多数旅行社包括一些知名旅行社都认为,目前大多数消费者依然凭借传统的服务方式选择旅游公司,因而忽视了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所能带来的提高顾客满意度、决策制定准确率等潜在收益。从成本角度考虑,认为建设电子商务网站需要较大支出以购买相关软硬件设备、引进人才等,而相应的回报率难以保障。从实施角度,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旅游公司没有相关经验和人才,不清楚如何着手开展电子商务。这些原因都促使旅游公司发展电子商务的步伐缓慢,很多网站形同虚设,只是简单的名片式介绍,未能体现网上旅游的魅力,进而也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仅有大亚旅行社等少数几个旅游公司的网站能为游客提供较好的电子商务服务。

  分析其存在的共有问题,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电子商务系统功能简单

  1、电子商务网站功能简单,内容更新不及时,具体表现在:网速慢、提供给浏览者的资料少、信息发布不及时。比如在某大型旅游公司的网页上,只能找到2005年之前发布的旅游线路信息。有些旅行社的网站甚至只能提示找不到服务器。

  2、虚拟社区形同虚设。网站不能给浏览者的留言予以及时回复。有些网站甚至只允许浏览者留言,而不允许查看其他留言。有些论坛上虽然有很多访问者的留言,但大部分留言都是对网站及旅行社服务的批评。而旅游社由于很少关注自己的网站,对这些顾客留言未给予任何回复,既有损企业形象,也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造成部分顾客流失。

  3、搜索功能差。顾客都希望能在网上通过各种方式查询感兴趣的信息,而多数网站没有查询功能或只能提供简单的线路查询。

  4、较少考虑网络营销策略的实施。如网络定价策略、网络公关策略等,很少能在网站中体现出来。网络广告形式单一,难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二)公众对网络安全缺乏信心

  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热点,但其安全性的问题也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而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影响网上交易的阻力之一就是安全问题。电脑病毒和非法闯入等均构成对电子商务网络系统的威胁。很多用户不愿意进行网上支付是因为担心网络安全没有保证,以致自己的信用卡等资料被网络黑客窃取造成损失。除此之外,就是网上做交易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用户认证程序,用户大量的隐私被暴露在网上,这使得越来越重视隐私权的公众不愿意进行网上交易。目前,在线的网上支付尚未真正解决,仍大量沿用“网上交易,网下支付”的支付模式。网上支付的局限成为旅游电子商务成功开展的“瓶颈”。

  (三)缺乏电子商务人才

  目前,旅游网站信息构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都已比较成熟。旅游网站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市场营销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事实上,现在缺乏既熟悉电子商务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正是由于人才的缺乏,致使旅游公司的电子商务不能顺利开展和发展壮大。

  四、旅游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对策

  (一)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顾客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应能享受便利的网上旅游服务。建立令顾客满意的电子商务网站对于公司保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新的系统紧紧以顾客服务为核心,整合顾客服务、企业内部ERP系统、合作伙伴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资源,力争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高效的工作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更方便的合作渠道,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能真正运用网络营销策略

  企业想借助电子商务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就必须合理的运用网络营销策略。如利用网站开展个性化旅游服务,使客户得到最满意的方案。这需要全面收集、提炼和整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特点,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细分,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使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旅游目的地、饭店、交通工具、旅游方式、导游等。另外企业还应做好网站的宣传推广工作,使更多的消费者能了解网站、使用网站、推广网站。

  (三)引进专门人才,特别是可以加强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合作

  公司开展电子商务必须引进专门人才。除了通过人才市场等途径寻找高级人才外,企业还需要一些负责网站日常建设与维护的工作人员。一方面,旅行社苦于找不到专门人才管理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很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都开设了实验实训课程,但与实际应用仍然有很大距离。大学生们很渴望能有一个发挥自身才干的实践平台。而旅行社恰恰缺乏这样的人才。因此完全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在旅行社电子商务总负责人的指导下,在公司的电子商务部工作,负责网页设计及内容更新等工作。在这些人员毕业时,旅行社还可以从其中选择优秀学生留到本公司长期工作。这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缺乏问题,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同时又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加强与交通部门的积极合作,推行电子票务(机票、车票、船票等),抢占市场份额。电子票务的出现可以提高供需双方的效率,节约印票、取送票的成本。

  加强与银行合作,解决网上安全支付问题。信用卡技术及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是在线购买的前提,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普及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电子支付方式,使网上付款变得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另外,国内各大银行应充分认识到旅游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尽早介入旅游电子商务,为旅游企业的网上营销提供信用担保。

  (五)网络安全问题要绝对有保证

  网上交易能否做到保密和安全将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在网上“黑客”横行的情况下,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推广电子商务的关键。这一问题已引起有关各方的注意,并已经设计了一些保密的方案,但仍然有个提高过程。从政府角度,需要为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建立必要的法制条件,如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设立及网上交易纠纷的处理办法等。而企业自身也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如从事电子商务的旅游网站要安装确实有效的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保障网民的隐私权和财产安全,使游客对网络安全有信心。只有这样在旅游业中才更容易开展电子商务。

  五、结论

  旅游业是最适合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行业之一,在我国加入WTO、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旅游业必须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努力适应网络时代的变革,利用电子商务为消费者提供更满意的旅游服务,实现旅游业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和市场创新,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的实施,提高公司的竞争实力,促进旅游业的新飞跃。(文/齐莉丽 赵涛 赵丽华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李笑白,河南省旅游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策略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06(10):7

  [2]吴恒,旅游电子商务的需求和机理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138

  [3]梓茎,信息化激发旅游业新活力,电子商务最为突出[EB/OL],[2006—04—30],http://wwwtjol.tv

  [4]李云鹏,我国旅游预订网站发展态势分析[J],商业时代,2006(17)

  [5]刘庆广,刘宁,刘永,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与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04(9):37-39

  [6]舒惠芳,深圳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4(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