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中院把加强审判管理工作作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促进公正廉洁司法的一项重头戏抓紧抓实。在认真调研分析后,针对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从质量、效率、效果三个方面入手,在加强组织机构、加大基础建设,细化评查内容,确保审判实效上下功夫,全力构造审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使审判管理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的、单一的、手工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的、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模式转变。截至目前,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815件,审(执)结661件,结案率81.1%.共评查案件327件,其中合格案件327件,合格率为100%,评查法律文书327份,优秀63份,合格264份,案件质量和效率同比环比均有显著提升。
一、围绕中心,构建审判管理组织机构。该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审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成立了审判管理委员会,下设审判管理办公室,同时充分发挥资深法官在审判管理和评查案件中的积极作用,调整充实了13名同志为中院审管办专兼职人员,全市法院由原来的30名审管人员增加至35人。分别明确了审管委及审管办工作职能职责程序等,各基层法院也设置了专门的审判管理机构,明确了职责范围,理顺了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的关系,扭转了审判管理人员挂靠办公、职责不明、工作被动局面,确保了该项工作有机构制度有人管有人抓。
二、加大投入,构建审判管理综合平台。一是打造信息平台。中院投资400余万元建成局域网、监控设施、视频会议系统、LED显示屏,集中购买200余台电脑,为每位干警配备两台电脑用于局域网和互联网,完成了中院和各基层法院局域网网站建设和互联网网站建设,完成了所有案件的网上录入,为实现政法资源共享和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打造网络平台。充分运用局域网实现了案件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案件节点信息数据库,加强案件从立案、审判、执行到质检、归档等各个环节的全程跟踪监督,从立案法官负责受理时间到裁判文书等审判信息的录入,严格实行网上节点管理,为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提供实时、动态的信息支持。三是打造分析交流平台。加强两级法院之间在监督、指导和管理方面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审判流程管理、节点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从业务指导上把握好上诉案件的指导原则,在管理上加强两级法院之间的协调配合,一年两次对全院审判工作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对未来审判工作科学决策提供基层性依据。
三、突出重点,细化审判管理评查办法。该院相继制定出台了《案件质量评查办法》、《裁判文书评查办法》,并分别制作了相应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案件和裁判文书评查表,统一了评查的内容和标准。一是建立质效数据监督检查制度。先后制定了要求源头数据准确输入,规范结案、评查归档等多个配套性文件,由纪检监察、办公室、审管办、立案庭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从源头确保指标数据的真实、准确。二是案件质量月评制。由审管办专职人员每月对上月审结的案件逐一评查,对发现问题各基层法院和中院各部门要及时纠正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送中院审管办,审管办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及时规范、指导、服务审判工作,部门业务部门和承办法官填写案件信息不认真、漏填较多,没有如实填写开庭、申诉听证、执行听证情况,影响了公共指标,审管办在会议和内网上及时发出通知,及时提醒,防止出现各业务部门填报的评估数据未能如实反映审判和审判管理工作。三是差错案件分析定责评查。对二审改判,发回重审,再审改判案件,由审判监督庭调卷评查,分析原因,按照错案、差案、无过错三个档次确定案件承办人的责任。四是审判效率评查。1、按照规定的送达、开庭、结案期限对案件进行全程监督,加强对立案、分案、开庭、裁判、法律文书审签、宣判送达、归档等各个流程的节点实习细化管理,明确各个节点的工作内容,时间要求,通过各节点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形成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流程链条,实现高效有序运转。2、对临界审限案件实行预警通知,由审管办向审判业务庭室发出催办通知,一周一调度,督促其尽快结案,切实杜绝超审限案件。3、充分运用计算机数据,把数据作为考核、通报的一项重要依据,让审判人员从细化的数据中看到自己的差距,最大限度增强工作责任心。五是工作作风评查。由政治部、纪检监察室组成巡视组,采取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庭审记录、司法礼仪、“五个严禁”执行等情况进行督查巡视,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当场纠正,并写出深刻的自我检查,取消评先选优资格。
四、完善机制,确保审判管理实效。一是定期通报制,根据案件流程管理特点,全市法院审管部门及时动态跟踪案件流程,监控重要节点,对经常预警,“飘红”冻结的节点进行分析,一月一通报,审管办根据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和实际情况,创办了审判管理情况通报和审判管理工作专刊,及时反映了两级法院审判管理动态和实务,加强了审判管理纵向、横向信息交流,营造了你追我赶,比学赶帮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审判业务评价机制,根据公正、效率、效果三大模块,具体分解为25项量化指标,明确各项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审管办根据数据库信息对法官的专业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和量化管理,形成以审判质效为导向的业绩评价体系,将每一位审判、执行人员结案数、上诉率、二审再审改判率、信访案件数、裁判文书质量、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处理情况等内容纳入考评范围,记入干警个人审判业绩档案,作为法官评定等次、兑现奖惩、评先创优、晋职晋级的主要依据。三是纪律作风反馈机制,通过案件回访进行监督。不定期地回访信访、缠访、发回重审、改判、再审及群众反映较强烈的案件当事人,抽查回访已审结的各类案件当事人,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对案件处理的满意度,征询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询问法官是否有不廉洁的问题,将“五进”与“回访”工作结合起来。四是院、庭长监督指导办案制。健全审委会讨论案件制度,推行院长接访制度,规范院、庭长法律文书审核审签制度,实行改判发回重申案件剖析制度、个案督办催办制度、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切实把审判管理的要求落实到具体案件和具体人员上,从而进一步夯实了审判管理体系基础。五是推行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报告制度。审管办利用全面了解全院审判质效总体状况的优势,每季度根据审判形势撰写审判态势运行分析报告,分析影响审判质效的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审判质效的可行性对策,供院党组决策参考。六是激励竞争机制。制定出台了《审判和审判管理奖惩办法》,根据审判质效指标,每年评选出“调解能手”、“办案能手”、“优秀法官”等给予表彰奖励,以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带动干警,有效激发了全体干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案件的效率和质量。(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