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利观的演变看电子政务的发展
来源:电政在线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钟响

一、福利观的演变

(一)福利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福利(welfare与well-being)

Welfare、庇古是第一位以welfare的术语来研究宏观层面的福利现象的学者。尽管他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到“福利因素是意识的某种状态”,但全书并没有就所谓的福利意识加以讨论,而是将论证的基点放在能够用货币来度量的,与国民收入指标相对应的经济福利上。

Well-being、以welfare为背景的福利概念与以well-being为背景的福利概念,是两个不同质的概念范畴。前者旨在反映能够产生幸福感的利益或客观事物;后者则是指欲望或需求得到满足的心理反映,即幸福感或满意感本身。

   概念:个人或者群体的利益所得,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

2效用(Utility)

满足观: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相似的概念有“偏好”等。

幸福快乐观:效用主要是能够使人感觉快乐,幸福,幸福经济学就是根据这一观点产生发展起来。

消费者剩余观:效用是消费者剩余,希克斯的观点《消费者剩余的复兴》。

(二)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旧福利经济学

(1)道德哲学起源

边沁的功利主义——人的行为是趋利避害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当一项行动增大了共同体的倾向大于它减小这一幸福的倾向时,它就可以说是符合功利原理。

(2)剑桥学派的理论体系

马歇尔,庇古(经济福利、社会福利)

A基数效用论(客观、一揽子商品的货币计量)

B个人的,人与人之间的福利可以比较

C社会福利函数:

W=W(U1+U2+U3+…+Un)

D经济福利等同于国民收入

E正义与收入均等化原则

(3)罗宾斯批判

1932年,莱昂内尔·罗宾斯《论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一书,认为经济学和伦理学完整分开,经济学是和工程学一样精确可计量的,是一门技术学科,避免规范分析。

“经济学不关心目的问题,只关心手段。”

罗宾斯的批判推动旧福利经济学走向新福利经济学。

2、新福利经济学

(1)帕累托的出现

1 序数效用论(主观偏好)、无差异曲线

2 帕累托标准,排除价值判断上的困扰。

3之后有希克斯,勒纳,西托夫斯基等。

福利在经济学中变成了主要以经济标准来判断,认为把福利最大化放在最适度条件的选择上,福利最大化应该以个人自由为前提。他们认为福利经济学应该研究效率而不是研究水平,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最大的福利内容。

3、当代福利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集合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同时“回到边沁”。

(1)肯尼斯·阿罗的革命

“不可能定理”对序数效用论偏好排序的颠覆

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可能的,效应主要是主观的感觉,收入高不一定福利就大。

(2)阿玛蒂亚森的贡献——纯粹经济观点的批判

扩展了信息基础的福利观

提倡向功利主义与基数效用回归,认为基数效用论才能够解决人际效用的充分信息问题,从而能够改进福利。森扩大了福利的范畴。

森测量社会福利的观点

1、个人所获得的效用的测量值取决于个人的特征及所处的环境。《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

2、效用主义将效用等同于幸福,而在森看来,一个人的幸福感是同个人的可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森认为个人的幸福感主要是受个人能力与参与的影响。 《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

3、权利与个人的能力密切相关,权利与机会的缺失使个人处于不利地位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社会整体福利的评价不能忽视社会制度与制度赋予个人的“实质自由”。《贫困与饥荒》

(3)主客观福利观下的福利核算问题

(1)国民核算帐户

以国民收入也就是GDP为标准的核算体系。

(2)(Lakatos)拉卡多斯幸福账户

哲学家拉卡多斯提出了著名的幸福账户框架,通过这个框架计算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幸福福利总量。

前几年许多城市幸福感排行就是根据这一账户核算出来的。

环境卫生满意度、绿化满意度、家庭和睦程度、住房条件满意度、心情愉快程度、劳动保障和安全保障情况、交通出行满意度、工资性收入、水源水质满意度、家庭收入满意度等

二、广义福利观的提出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一般可以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基本领域。与这三个基本领域相对应,人们的利益一般可以划分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三种基本利益。

根据这一理论原理,人的福利也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除了经济福利外,还存在政治福利和文化福利。如果说人的经济福利是各种经济因素对人的经济需求的满足程度的话,那么,人的政治福利则是各种政治因素对人的政治需求的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越高,则其政治福利越大;人的文化福利是各种文化因素对人的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越高,则其文化福利越大。这三种福利,构成了人们福利的基本内容。

1、扩展了经济福利的广义福利观

(1)包括:经济福利、政治福利、文化福利

(2)具体体现:

经济福利及其体现:显性收入和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其他收入。

政治福利及其体现:第一权利。包括:参与和可行能力。第二,自由。包括:保障性和实质性。第三,制度。包括:法律和管理体制。

文化福利及其体现:科技、旅游和人文。

(3)政治福利与政府职能

英国著名学者达格斯古塔(Dasgupta)就政府管理内容的本质要求曾做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政府的责任“不在于管理幸福和保证成就,因为幸福感是无法通过政府干预手段达到的,政府主要做的而是提供机会,提供所有人追求他们各自目标的前提”。这些都是政治福利的内容。

    因此,政府的职能也可以界定为提供政治福利。即通过有效的公共管理,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为不断促进和提高全体国民的幸福感创造必要的前提。

三、电子政务发展与福利

(一)、电子政务的发展与经济福利

1、电子政务的发展降低了成本

A公共信息的获取成本时间成本T1、费用成本T2、情绪成本T3、信息鉴定成本,记为T4。T=T1+T2+T3 +T4+…+Tn

B公共信息的制造成本

C公共信息的发布成本

2、电子政务的推行本身促进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治福利

1、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政务公开

2、电子政务的应用扩展了公民的自由与权利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文化福利

1、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文化事业,旅游事业等的促进。第一,文化事业借助政府的网络平台的繁荣。第二,政府利用政府网络平台对地方旅游事业的推动可行能力提高视角的电子政务新模式——移动电子政务。

2、数字鸿沟的跨越——可行能力提高——福利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