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和谐发展的最强音
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会和
国土资源,作为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发展资源,也是最大的公共利益。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后劲所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实践。把发展梦想写进每一个具体的步骤,娄底国土,发展创新的加速度总是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诧。
“在支持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国土资源部门做得很好。尽管国土资源部门对建设用地指标的控制非常严格,但同时服务也非常到位,能保证国家和省里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地,保证一些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尽管近几年来,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在扩张,但由于国土资源部门支持地方发展的服务工作很到位、很给力,因此娄底一直在快速、有序地发展。”时任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硕辅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评价国土资源工作。
“十一五”期间,娄底国土奏响了和谐发展的最强音,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从2007年起连续3年跻身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先进行列,从2006年起连续4年荣获全省整规工作、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行政执法、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并荣获2010年度湖南省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先进单位、市州国土资源工作考核先进单位、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达标单位、全省国土资源综合调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评为全国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整顿规范先进单位。从2004年起,连续4年被市委评为市“三好”单位,并荣获“娄底市2007-2008年度文明单位”称号;在市人民政府组织的依法行政年度目标考核、市人大组织的行风评议及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测评中,多次名列前茅。
双保先行:着力服务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GDP平均增速超过12%。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用地总量的大幅攀升。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的用地总量相当于之前十年的总和。共获批各类建设用地7万多亩,年均用地1万多亩。市本级土地、矿产出让收入40余亿元,土地融资筹资10亿多元,通过国土资源实现的财富成为城市扩容提质的重要财源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市委书记林武指出,要充分利用娄底是湖南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发挥中心辐射作用,大力发展交通,倾力打造交通枢纽城市。
近年来,长韶娄高速、娄新高速、新溆高速、娄衡高速、益娄高速、安邵高速相继开工,沪昆高速铁路、娄邵铁路提质改造全面启动。具体到国土资源部门,则是保证交通发展的用地需求。
2010年,娄底市获批建设用地600余公顷,完成娄衡高速公路380多公顷用地报批资料的编制及娄底至邵阳铁路扩能改造、长沙经韶山至娄底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等重点工程79公顷先行用地的审查报批,为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尽早启动争取了宝贵时间。
娄新高速公路是全省“十一五”公路重点建设项目。为尽快将项目呈报国务院审批,娄底国土资源部门从资料的组织到报批,仅仅用时5天。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完成全套报批资料,并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部务会。2008年,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的专家组来娄考察,对娄底国土部门创造出的这种给力速度,给予高度评价。
涟钢是娄底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它从年产量200万吨钢到400万吨,到规划增产到600万吨的过程中,其用地指标也在不断扩大。2008年,湖南省政府下达娄底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只有350公顷,而涟钢薄板项目就占了105公顷,市国土资源局想方设法向省、国家争取指标,保证了项目及时落地。
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电工钢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最大的合资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国土部门90天内完成了整个项目预审、规划调整、用地审批、征地丈量、拆迁腾地等工作。征地2488亩,拆迁房屋308栋,安置拆迁户512户,仅用时46天,不仅刷新了项目报批及拆迁腾地的最短时间记录,而且创造了“无一上访、无一强拆、无一诉讼”的奇迹。
严格保护耕地是国土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国土资源部门来说,既要保增长,又要保红线,是难题更是考验。
国土资源部门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先补后占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十一五”期间,娄底市共为各类建设用地补充耕地2.7万亩,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国土资源部门不但科学规划用地,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数据显示,娄底市共运作土地整理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67个,总投资3亿多元,新增耕地7000多亩。
深化改革: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日新月异的娄底经济呼唤着娄底国土的服务变革。用亮点覆盖难点,以“服务”为着力点,崭新的工作理念和极具个性的发展在娄底国土开始起跳,并付诸实施。
市国土资源局的政务服务大厅,厅内每一个设计、每一个步骤,都在诠释着“优化服务”的深刻内涵。
在以前,如果说起到职能部门办事,不少人可能会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来形容。而如今在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完全颠覆了这句话。对此,娄底某房地产公司职员毛超勇深有感触。毛超勇举着手里的他项使用权证对笔者说:“放在以前,办这个证需要跑很多部门,办理的期限也拖得很长,而现在,在政务大厅就可以解决,并且有规定的办理期限。”
为改善办公条件,娄底市国土资源局挤出资金筹建政务服务大厅,推进电子政务办公,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有29项业务可以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中运行,基本实现办公信息化。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一楼以上办公室实行门禁制度,实行楼上办公、楼下服务,所有业务全部在政务大厅受理并办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目前,政务中心年接待人数逾万次,年受理业务三千余宗,获得了各级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成为市国土资源局的对外窗口。窗口主要业务全部实行电子扫描报件,基本实现电子政务受办理。土地发证、土地交易、大宗地土地评估备案实现了全程网上办公。
2010年8月,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许云昭视察市国土资源局政务中心时,盛赞其“楼上办公、楼下服务,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的办事模式。
以民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幸福指数”频繁出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个人是否幸福,决定于诸多因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幸福必须是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
整顿规范矿业开发秩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保障安居宜居工程用地等既是责任,也是百姓的期盼。
从2005年9月起,娄底市启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重典“治乱”、整合“治散”,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金竹山、斗笠山等8个重点矿区和煤、锑2个重要矿种的资源整合工作,娄底市减少矿山325个,其中煤矿279个,煤矿数量减少52.1%,但资源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70%。2009年,娄底市被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评为全国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整顿规范先进单位。
一面是矿产资源丰富,一面则是地质灾害多发。而地质灾害更是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休戚相关。
娄底国土资源部门健全市—县—乡镇—村组—监测员的五级监测体系,1200余名基层监测员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日常监测,并与气象、水利、建设、交通、铁路等部门互动合作,形成纵向一致、横向联动的群测群防网络。近5年来,成功预报了新化县琅瑭镇石门村滑坡、双峰县洪山殿镇新湖村塌陷等30多起地质灾害,避免了大量群众伤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争取上级资金近2亿元、地方财政资金2000余万元,保证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并对30多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治理。
“十一五”期间没有出现群死群伤事故。在2010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中,娄底市600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到位,实现了零死亡。
保障民生最重要的另一面是保障民生工程用地。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全年用地指标,加强土地调控,对各类建设用地项目统筹兼顾、有保有压,优先保障民生工程用地。
近五年,共报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用地近2000亩,城市工矿棚户区和沉陷区改造工程用地1000余亩,征地拆迁户安置用地2190亩,有效保障了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棚户区居民以及失地农民的住房需求。报批城市防洪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和包括珠山公园等在内的各类公园绿化用地2600多亩,交通用地3.7万多亩,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和对外交通网络建设。
“十一五”期间,还是娄底国土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基础业务工作进一步夯实的五年。《娄底市国土资源局依法行政工作手册》创新出台,2010年《娄底市国土资源局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汇编》横空面世,涵盖国土资源领域权力运行的各个领域,权力运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收费项目标准等向社会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市国土资源局荣获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市局主要领导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先进个人”称号。
站在“十二五”的当口,娄底国土资源工作将以进取之姿、奋飞之势,以更科学的理念、更长远的眼光、更坚实的步伐,满怀信心地迈向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