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仝培杰
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弄明白了电子政务应该为谁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大学刚刚毕业的小伙子李鹭,欣喜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成都。李鹭带着各种需要办的手续来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大厅。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政务服务大厅里,户口迁移、工作调动等一切大学毕业分配报到的相关手续,竟然一次都“搞定”。这可让李鹭高兴了好大一阵子,以致他逢人便说:“还是电子政务‘一站式’办公效率高,真是方便了百姓!”
现在,在成都市像李鹭这样的赞语,经常可以听到。因为自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对外正式服务,的确给成都的市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目前,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当场办结率超过68%,甚至一些原来必须要看现场的审批工作,也可以通过远程提交的资料来解决了。这一切归功于成都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果。
电子政务为谁服务
成都市的电子政务建设说来话长,它与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密不可分。
他们首先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成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解决办公系统重要,还是更好地解决为老百姓服务的问题重要?
换句话说,电子政务的重心是在“电子”上,还是“政务”上?或者更明确地说,电子政务到底应该是为谁服务?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在很长时间内被忽视。“有不少人只追求设备是否进口,带宽又有多少千兆等。为什么没有效果?因为它没有需求,没有生命力!”一位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负责人感触颇深。
不难看出,只关心设备先进性,而不关心实际需求,等于把电子政务的重心放在“电子”而不是“政务”上。实际上,电子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电子政务应该顺应政府职能发展的趋势,从公众需求角度入手梳理电子政务建设思路。
这位负责人感慨地说“这个问题我们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摸索,终于弄明白了,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更好地为政府行政服务。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就强烈地在推动这个指导思想。”
各个部门“一网打尽”
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建设,就是基于“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更好地为政府行政服务”指导思想建立的。
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分为物理大厅和虚拟大厅两部分。“物理大厅”在全国并不是惟一的一家,而且许多城市早就有了。但是,能把政府所辖的各个部门全部放在一起,且真正以“为百姓服务”为原则,成都市可算是目前惟一的一家。成都市政务大厅整合了各个部门,真正实现并联功能(即大厅内就能完成审批,一般办事大厅只有收发件的功能),即市民在政务大厅内就能完成整个审批流程,明显地提高了大厅的实用性和办事效率。
目前,“成都市网上政务大厅”已将45个部门、3261项流程说明、1120条办事依据说明公布上网,并提供表格下载和部分项目预审批等服务。
据介绍,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搜索功能。
尽管如此,“如果各部门只在政务大厅内收发件,而且都各有各的网站,那只能说是办公自动化,而不是信息化。”一位负责人表示:“从实际意义上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只是虚拟政府的一个窗口,什么时候老百姓全部都能使用网络来申请办事了,那这个政务大厅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应用为先还是技术为先
在解决了“为谁服务”的核心问题之后,原来长期存在于网络建设中“应用为先,还是技术为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目前,“从需求出发、以应用为引导力量”的建网原则,已经得到各地区政府和电子政务负责人的广泛认同。这一思路在成都电子政务基础建设中,也得到了始终的贯彻。
“例如选择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和厂商之间的合作,我们一直是遵循着这个原则,不但要看产品、服务怎么样,也要看厂商的思路是否和我们一致。” 这位负责人这样表示。
在对业务需求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在总体设计上,他们采用“业务与网络分层构建、逐层保护”的指导原则,先后完成了成都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多个应用系统的搭建工作。
需求与定位相结合
在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成都市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建设原则。这不仅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商机,同时也引入了投入产出、市场分析等决策因素,解决了资金投入和长期运营维护等问题。
对于企业不愿投资的项目,他们将可赢利部分剥离给企业做;暂无回报部分,由政府引导,营造环境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发展造市。对较长时间内都无回报的社会急需项目,成都市将可赢利部分分离后,由政府直接投资,企业参与建设。需求与定位的结合是加快电子政务发展的有效途径。
及时调整网络结构
在成都,随着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以物理隔离为特征,以面向内部应用为重点的党政网络系统和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网络与信息资源共享和面向公众服务的需要。为此,他们选择了华为3com作为合作伙伴,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开通了覆盖市区及各区(市)县的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络。
目前,依托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络,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行业专网有防汛专网、经委专网、统计专网、地税专网、中小企业融资专网,即将实施的还有技监、环保、劳动、旅游等纵向vpn专网构建。仅上述几个行业专网的整合,就可为政府节约上千万元的资金。
规范定位促进流程再造
在网上政务大厅项目建设上,成都市采用了“先克隆、后规范“的模式,以推进政务流程再造。
头一年,先将政府各部门原有的办事流程(指南)“克隆“上网,并链接到政府门户网站上。第二年则参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九公开”的标准,将各部门办事事项统一纳入网上政务大厅,并提出了统一的规范要求,促使各部门对所有办事流程进行了认真梳理,改变了以前各部门网站公开程度不一、称呼标准不一的状况。
紧接着,又借助于网上政务大厅与实体政务大厅信息系统的整合,按照 “建议组织力量对各部门审批环节再进行调查,真正做到能不审的就不审、能一个环节办的决不两个环节办、能一天办结的决不拖至第二天,切实在简化的基础上规范”的要求,对进入大厅的审批事项进行了认真梳理,促进了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规范。有的部门甚至触及内部的机构改造,如成都市工商局集中职能,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注册分局,并对建国以来的企业数据进行清理;成都市地税局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分局,集中管理全市税务数据,促进了属地化征管体制的运行等。
突出服务推进应用
当前,电子政务的真正需求来自于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高效办事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他们按需求导向,以外促内、以用促建,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如,中国成都网站以服务对象为核心,来进行栏目设计和组织信息,并开通了英语版、中文繁体版,形成了全市统一的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的建设促进了电子政务应用向政府内部延伸。2003年,相继开通了政府采购与招投标、法律援助系统、旅游黄金周预测预报、网上政务大厅等互动式服务内容,链接了市级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的800多个与政务相关网站。
成都市政务大厅的正式对外服务,为下一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联审批”打下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建成后的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国内首创的省市二级政府同址办公,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将省、市两级政务业务高效、安全、可靠的相互融合。目前,53个省级部门的623项行政审批,均已纳入其中进行集中受理,大幅度提升了政府服务效率,按时办结率达到100%,当场办结率提高到68%。
用户感言
成都市信息办信息化推进处叶志俊处长: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突破口,明确其发展方向是当务之急。电子政务重要的是实现应用,是要让它对整个社会起带动作用,这样才有意义。换句话讲,电子政务的核心不是电子,而是政务,电子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
因此,虽然技术标准的统一可以解决互联互通的技术问题,但要真正实现互联互通,还需要在政务应用上下功夫。对于政府来说,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而it厂商则需要苦练内功,深刻理解政府业务并长期关注该领域,积累项目经验。只有政府和it厂商之间形成这样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推动电子政务不断向前。
我们选择与华为3com合作,就是要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范畴。横向到边是指政府内部所有的部门实现网上办公,纵向到底是将信息化的推进贯彻实施到乡镇、街道和社区。
厂商声音
电子政务是否能够提供令百姓满意的高效、高质量服务,在于解决方案提供商能否真正理解政府运营管理模式,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对业务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华为3com为成都电子政务网提供了高安全、高可靠、可管理、三网合一的专用解决方案,提供了基于mpls vpn技术的网络受控互访与安全隔离。
mpls vpn可以同时实现在一个硬件平台下构建多个纵向业务网络,将各机关部门办公系统划分为不同的vpn网络,使各部门办公系统在共享同一物理网络的同时,保证逻辑上相互隔离,确保各部门系统内数据不被其他人访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为quidway netengine系列第五代路由器,在此项目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