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
来源:国土资源部 更新时间:2012-04-14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 
 

  2007年以来,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全域覆盖”为理念,根据一张图“管土地、管城乡、管产业”的思路,搭建“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积极主动地把土地利用和管理融人到成都试验区建设的实践中,为实现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在创新土地管理机制、统筹利用城乡土地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搭建“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的工作背景

  树立先进管理理念,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革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能,是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工作的必然选择。经过认真研究和充分论证,我局决定把搭建“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作为促进国土资源科学决策、开拓创新、依法行政和高效管理的重要抓手,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为最终建立覆盖全市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贯穿上下的信息化体系,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流程奠定基础。

  一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科学合理的决策离不开充分、准确的基础数据作参考。由于国土资源信息数据时效性强、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广泛,长期以来存在数据不齐全、更新不及时、共享性不充分等问题。建立“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科学管理、及时更新并充分共享海量的国土资源信息数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分析作参考,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

  二是为推动试验区建设提供支撑。国务院批复同意我市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成都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推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制度创新必然伴随着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则离不开技术创新作为支撑。建立“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促进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尽快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大胆创新突破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保障。通过“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社会公众可通过电子网络对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办事项目、办事进度以及办事所需的表格材料等进行动态查询和下载,将行政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置于“阳光”之下,把规范和标准交给制度,把裁量权交给电脑,最大限度地杜绝行政随意性,压缩行政的“灰色空间”,能够切实改进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纪律观念和作风意识,促进依法行政。

  四是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提供载体。以“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为载体,一方面大力调整和简化工作流程,压缩行政审批环节,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更好地服务和方便群众,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改进和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工作能力,切实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2.搭建“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的主要内容及成效

  近年来,通过实施成都市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一期工程、二期(地籍数据库建设)工程以及金土工程,我局已初步建成了数据(监测)中心,基本建成了国土资源数据库,开发完成了三级电子政务系统,开通了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为“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找局提出了“一张图”管土地、管城乡、管产业的工作思路,通过整合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地籍、影像等基础数据与“征、供、用、保、查”等专题数据,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并将城市规划、产业规划融人“一张图”,丰富“一张图”内涵,实现“三规合一”。基于“一张图”数据库,搭建资源监管、行政监察、土地执法、应急指挥、数据共享、社会服务等六大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监管、决策和服务能力。通过三级电户政务系统,对国土资源各项业务审批行为进行网上监察;与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合作,通过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规划、讲地保护、土地供应、土地交易和土地登记等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通过三维、视频、影像、故字化大屏等可视化手段对执法监察、地质灾害、业务会审和项目选址等管理决策行为进行信息展示、指挥调度和分析决策。

  截至目前,资源监管信息平台已开通了“一张图”内网办公门户,初步实现“征、供、用、保、查”等60多个综合指标和专项指标的提取和展示。行政监察信息平台利用视频、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区(市)县局政务大厅的远程视频监控以及行政审批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土地执法信息平台实现了动态巡查、立案查处、移送移交等土地执法过程的全程监管。为执法支队、20个区(市)县局执法队及片区国土所配置了85套GPS手持终端和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和违法违规用地调查工作。为中心城区各分局和14个区(市)县局配备了60台国土资源执法工作车,安装了车载GPS设备,实现了动态巡查的在线监控。数据共享信息平台已初步实现了“一张图”数据的网络浏览、查询和下载服务。社会服务信息平台通过触摸屏、门户网站、呼叫中心和短信平台等多种手段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及时和便捷的信息服务。今年9月,开通了语音呼叫中心,农民拨打96625耕保基金服务热线,即可查询每年的耕保基金补贴金额和余额情况。结合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和“数字成都”建设,我局正在抓紧搭建应急指挥和数据共享信息平台,通过野外数据采集终端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地质灾害的远程会商与指挥调度;通过“一张图”的整合应用和及时更新,实现对内对外的空间信息共享。

  3.搭建“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的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基础,必须由主要领导亲自抓,把握全局,果断决策,加强保障,排除阻力,强力推动。因此,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化项目的立项、规划、协调和验收工作。理顺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重大事项由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决策,日常工作由信息办协调,具体业务建设由信息中心归口承担,业务处室提出需求并负责推进应用的建设模式。最近,我局党组又决定成立耕保基金管理中心,将耕保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由信息中心负责,解决目前机构编制少以及今后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的长效性问题。

  (2)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结合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一期建设试点要求以及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先后编制完成了《成都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2007~2011)》和《成都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安全专项规划(2009~2011)》。《五年规划》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提出了三个目标、五项任务、两个重点和四项措施,在规划期内计划投资1亿元,按部里要求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运行体系,实现信息服务“业务全覆盖、部门全覆盖、区县全覆盖”。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约7000万元,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3)三级联网,立足应用

  2005年以来,我局在不同的区域选择高新、双流和都江堰作为“信息化建设示范县”,加快推进信息系统向20个区(市)县以及60个片区国土所的延伸,整体推进全市信息化应用水平。在金牛区、新都区、邛崃市、龙泉驿区、双流县和温江区分别开展了地籍数据库、红层水井数据库、地质灾害数据库、金土工程应用系统以及耕地保护基金管理系统等应用试点,成效明显。

  (4)培养队伍,输送人才

  在推进信息系统向全市延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区(市)县信息化人才不均衡的现象明显。中心城区人才相对丰富,边远郊县人才相对匾乏;初级信息人才相对丰富,专业化人才相对匾乏。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土地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在各区(市)县国土资源局比较突出,这有可能成为限制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针对该问题,市局先后开展了金土工程、“数字国土”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完成了《国家地籍数据网上汇交系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和考核指标研究》、《成都市耕地保护动态遥感监测系统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集成以及国土资源数据的分析利用,培养锻炼人才队伍。建立了信息管理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员联系制度,由信息中心向局机关借调了16名信息化技术人才,向局属事业单位和区(市)县局输送了10名专业技术人员,有力地促进了业务、管理和技术部门的相互融合。

  信息化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将继续在国土资源部、省厅领导的支持下,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土地管理制度的要求,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变化情况,加强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和监管。同时,不断更新维护“一张图”数据库的内容,实现全市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内部多层次、多功能的数据共享。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市信息办、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房管局、市社保局、成都银行等部门和单位的合作,拓展服务手段,延伸服务范围,为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产品和更全面、及时、便捷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