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乡信息中心主任曹四发读《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概论》感想
郭作玉主任是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方面的领导,研究领域的大家。他的《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这本书出版以后,我学习了。本来书应该越读越薄,但是我怎么也读不薄,因为该书的内容太丰富了,很难把握。我感觉这本书确实很好,同意刚才各位谈的体会,我也认为这本书是一个开创。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作为中农网最早的网员单位和比较紧密的地方下属单位,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关注农业部信息中心的技术模式和业务取向。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农业部信息中心的领导这么多年对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关注程度是非常深的,对我们下属单位业务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方向。这是对这本书的一个总体感受。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在工作和业务中不断研究书中提出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推进工作。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这本书称“概论”,我也觉得名实比较相符,其内容实际上是非常全面的,所有涉及到的都点到了,确实是比较符合概论的内容和格式。
从这几年北京市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实践来看,我们期待今后在《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这本书的指导下,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第一是信息服务,尤其是农村信息服务。我们经常讲农业面临双重风险,既要面临自然还要面临市场风险,其实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包括信息服务)面临双重甚至多重风险。最起码一个是技术风险,另一个是管理风险。在技术风险方面,农民看待操作系统的变化就好象我们看农民盖房一样,三五年就扒了再盖,信息系统不断升级,从95、98到03,到XP系统,最近是Vista。技术的变化可能适合在城市营销,但是对农民而言,这个变化难以理解,能不能有比较稳定方便的模式?有这样的呼声和需求。在管理风险上,我们的业务在转型时期,机构一直在变,大的机构改革是从1978年开始的,小的机构变化经常发生。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后管理时代的信息化,管理在变,信息化建设就很困难。现在我们在信息服务方面有两个要求,或者说不满意的地方:一方面农民认为我们的信息服务不解渴,说到底能不能告诉他们种什么,看来还真不敢告诉他们种什么;另一方面,领导老指着我们鼻子说,“你们花钱太多,一花就是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钱花完之后没有用啊!我真要找信息还不如开个会,信息全上来了,谁也不敢对我说假话,你那个搞了半天上来的信息还可能是错的”。这是我们信息服务面临的两难或者多重风险,即被服务的对象--农民不满意,领导也不满意。
第二是信息服务体系。从信息服务体系而言,现在讲资源整合。去年我们北京市在资源整合上下的功夫非常大,我们获得什么样的数据呢?北京市国土局搜集编制了关于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分等定级的带地理位置的空间数据,全市大概是几万块;行家知道这是非常好的数据。我们还编制了一个北京市新农村村级规划图的数字化图,全市今年可以完成1200个村级规划图。第三个是北京市信息办每年做的遥感航拍卫星图片,大概每年到4、5月份基本上通过政务专网能看到、能用上这些卫星图片。但是这3个系统有可能不是一个坐标体系,人们拿到这些信息资源以后如何来整合、应用它们;能不能将其建到一个平台上,如果不能建到一个平台上,用什么样的办法使用,以哪一套为准。另外,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发现,把这么多信息资源整合完了之后,恰恰没有农业自身的信息:每一块地上到底长的什么,每个样点企业种的什么品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把这些信息搜集编制起来的话,那么我们需要一个纵向的工作体系。我也越来越感觉到,横向体系其实是很困难的;而纵向体系容易见到成效,象金关、金税、金银、金财,凡是纵向的工作体系,他们的信息化工作就做得有声有色。好象他们的事是一体的,工作完成了,信息体系就出来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村信息化建设怎么显得这么困难、这么特殊。受郭主任大作的启发,我们要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我们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探讨和推进,我们应该如何向农民宣传、如何向领导宣传,这是北京农村信息化建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