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电子政务建管模式创新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近年来,衡阳市信息化系统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围绕电子政务为政府决策、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做足文章,勇担重责,锐意进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电子政务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2004年,我市成为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和国家社区信息化试点城市。2008年,在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年会上,我市成为全省唯一跻身“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的城市,位列第32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我市党政门户网站排名第67位;全市信息化工作在全省连续6年夺冠;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和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双双夺魁;电子信息应用教育工作名列全省第二名。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基础框架已经形成。

    为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我们用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将内网、外网一“网”打尽。

    统一平台的项目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为加强统一平台建设,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和专题会专门研究部署,明确我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管理应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市委办、市政府办和市信息化办分工负责,由市信息化办负责建设全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和骨干传输网,上连省里,下连县市区,横向与部门连接,形成全市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络体系,承载内网和外网的所有业务。内网业务由市委办、市政府办统筹协调,外网业务由市信息化办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各部门不得另行铺设独立线路或组成传输骨干网。目前,已经完成了中国衡阳党政门户网站改版、党政网络中心机房改造、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外网建设系统集成、视频直播系统、电子政务外网平台通信线路及相关服务、行政许可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系统软、硬件项目等七个子项目的建设、评测和验收工作。

    纵横向统一平台骨干网络全线贯通。按照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的要求,我市平台机房建设达到了B级标准。全市80余条2M、10M数字电路租赁线路的装、调试和验收完毕,从网控中心到各8个县市区的10M广域网线路拉通并入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形成了纵向上连省里、下连县市区,横向与市直党政机关100多个部门相连的全市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络体系,初步建立数据中心,部署了安全设施,为四大家机关的单位提供1000M互联网出口。

    纵横向外网线路顺利对接。按照湖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与12个省直部门联合行文的要求,我们积极与市环保局、民政局、质监局、审计局、安监局、财政局、卫生局、教育局、药监局、建设局、国资委、计生委等进行了逐一衔接,线路和设备均已全部到位,12部门电子政务业务系统通过全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顺利接入省外网平台,实现对接。我市所辖12个区县中,有60%的区县已完成统一平台的方案论证,平均每个区县确定了400万元的建设规模,第一期工程建设平均到位经费约在150万—300万元之间,实现了区县平台与市级统一平台的顺利对接。其他区县的方案已经编制了草案,正在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二)中国·衡阳党政门户网站跻身全国地市前列。

    我市党政门户网站自2000年1月开通运行以来,至今已经历了四次大的改版升级,目前,网站涵盖信息发布、政民互动、网上办事三大功能区,网站有325个栏目,336个模板,25个功能模块,38000多个页面,信息总量已经达到23167万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信息量是原有政府公众信息网的40多倍。通过不断完善,不仅实现了社会服务功能的大提升,更成功开辟了政府管理职能的创新模式。在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排名中,门户网站居全国333个地市级政府网站第67位,比去年前进76位,跻身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前三强。

    全市政府网站体系逐步完善。全市政府网站体系以门户网站为总门户,由各县市区政府网站和市党政各部门子网站构成,畅通便捷、资源共享、分工协同、各有特点、互为补充,形成了全市统一政府门户和统一运行与服务监管的管理机制。门户网站着重就全市重大问题加强权威政府信息发布,是市政府与公众、企业交流沟通的桥梁,是体现衡阳地域人文特色和招商引资的门户,也是市政府及各部门为企业、市民提供在线办事和服务的平台。县市区政府网站将本地各党政部门的网站整合为一体,着重搭建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平台,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按照国家考核体系,2006年,中共衡阳市委办公室、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衡阳”党政门户网站建设与管理的通知》(衡办通〔2006〕20号),明确对没有建立子网站的党政部门,由门户网站提供虚拟主机服务,由门户网站技术支持公司和各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以部门为主;对已建立网站的党政部门,也要作相应技术和栏目调整,以构建门户网站与市党政部门子网站为统一内容保障的网站体系。2007年11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均采用由专业公司开发的统一软件进行改版或制作,其中专业公司通过市信息化办、市政府采购办组织招标进行确定,其费用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招标价格在建设时支付,以构建与县市区政府网站为统一规范互联分级建设的网站体系。至目前为止,我们利用门户网站的子站生成系统完成100多个子网站的制作;各区县也已经使用统一软件完成了其政府门户网站的改版,初步实现了门户网站与市党政部门网站及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协同共建、资源共享和整体联动。

    网上信息公开内容进一步深化。按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政务公开要求,一是落实宏观、权威政务信息网上发布责任。依托共用的新闻发布统一平台,市政府和市党政各部门向媒体披露的信息做到第一时间同步在门户网站和本部门子网站上发布。二是组织热点关注专栏。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在门户网站和各级各部门网站上建立重点介绍、政策解读等专题。鼓励政府部门对市民日常生活关心的热点事项多作网上宣传。各部门按统一的共享栏目规范,在本部门网站发布信息的同时向门户网站提交信息。三是形成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网上发布机制。按我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的组织规范要求,由材料提供部门采用热点关注共享栏目组织的方式,向门户网站提供发布的信息。四是建立完善的网上信息公开目录体系。要求全市各个政府网站设有体系完整的信息公开目录。县级以上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目录主要有八大类23个小类。

    网上公益服务力度进一步拓展。着眼于便民利民,针对不同公众和不同群体,努力组织提供公益性信息资源和便民服务。按照国、省统一部署,在门户网站上开设了百件实事网上办专栏,进一步加强整合各子网站服务资源,提供与公众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便民提示类信息、社会关注的热点信息,以及热线电话、地图、个人住房公积金、个人医疗账户、学校、医院等100种实用类信息查询。各部门网站结合本部门职能,注重为公众提供气象、交通、考试、就医、就业指导等信息;针对教育收费、房屋动拆迁服务、社会救助等普遍关注的热点,推出了政策指导、解读类信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了为农民提供涉农政策、科技知识、气象、农产品和农资市场、劳动力转移等信息;加强了提供商贸活动、投资类信息。各县市区政府网站结合地域特色,强化了为社区服务,提供丰富的“食、住、行、游、购、乐”等生活导向类信息。

    网上互动栏目建设进一步加强。网站从2006起新增了视频直播栏目,每年对市人大政协两会和重要会议进行现场网上同步直播,受到代表、委员和群众的好评。围绕政府重点工作、重要决策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每月邀请两位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或企业负责人开展在线访谈,与公众进行网上沟通交流,网站同步进行文字直播和视频直播。目前为止,门户网站的在线访谈已开播40余期,共收到市民提问约8000多个,现场解答市民提问约2000个,访谈后网上书面回复约5000个。此外,网站上开设了网上调查、民意征集、网上评议等互动栏目,完善网上征集公众建议工作,并在网上公开。完善政府公文发布前网上征求意见工作,建立相关工作制度,确保了每一件政府公文正式发布前,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征求意见并公布征求意见采纳的情况。政府论坛成了市内外广大民众直抒胸意、畅所欲言、交流信息的理想场所,网民意见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经编辑后予以发布,已处理、回复“政府论坛”网帖共计上万余份。

    (三)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工作进展顺利。

    2008年,全市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工作全面推行,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实现100%单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

    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目标进一步明确。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市监察局、政务中心、和市信息化等相关人员赴外省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衡阳市推行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实施方案》,提出了符合市情的总体工作目标和两年工作目标。总体目标是:以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支撑平台,市、县(市)区两级联动,建成全市标准统一、功能完善的审批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系统。两年目标是:2008年,全市100%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50%以上服务类事项的审批依据、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收费标准等在线公示、审批表格在线下载,基本实现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批业务在线受理、审批结果在线反馈,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选择1—2个县市区同步试点;2009年,所有服务类事项的审批依据、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收费标准等在线公示,所有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批业务在线受理、审批结果在线反馈,100%的单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50%以上的并联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50%以上的服务类项目的审批业务在线受理、在线办理、审批结果在线反馈,12个县市区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网上在线办理与电子监察全面推行。

    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流程进一步规范。在线办理事项按照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服务类三种类型进行分类,确定实行网上申办的项目、全部实行网上在线审批的项目、部分实行网上在线审批的项目等范围,确定网上申办和网上在线审批的流程。按照在线公示、表格下载、在线受理、在线办理和在线反馈三个层次的在线办理程序,分别确定具体的项目,减少了审批环节,规范了审批程序,简化了前置手续,优化了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限,创新了运行机制。

    根据《衡阳市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实施程序汇编》,提取各部门的审批事项,结合各部门现行的事项权限,与各部门之间签订了《2008-2009年衡阳市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责任书》。同时,由各单位自行提供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在线办理的审批流程。联合市监察局、法制办和政务服务中心对全市59个行政审批事项单位进行现场办公,梳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事项,落实审批经办人和办理环节。截止目前,59个办委局提交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项目共402项,经市法制办核查,全部清理到位。

    在梳理过程中,要求所有行政许可与非行政许可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所有审批事项的管理全部进入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平台,任何部门不得绕过该系统平台设置审批业务。事项名称、颁发的证件及有效期、审批类型及法律效力、设定依据、审批条件、申请资料、审批受理机构及地点、审批决定机关、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审批收费、审批表格、年审或年检、受理咨询与投诉的机构和电话等十四个要素进行规范,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和名录,并在“中国·衡阳”党政门户网站和各单位子网站上公布。

    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系统研发进一步完善。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全省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推行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工作以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要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精神,全力以赴,按时如质如量完成任务。在全市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经过四个多月紧锣密鼓的部署,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项目已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网络平台建设政府采购项目进行了竞争性谈判招标,分别由湖南创恒、湖南长海、衡阳兰新实拓中标,设备已安装调试到位。

    衡阳市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系统在中国·衡阳党政门户网网上办事大厅栏目已开通并进入试运行。该系统具有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测评、信息服务、投诉处理五大功能。系统将行政审批规则、实施步骤环节、审批时限等内置于系统之中,一旦审批事项在法定时限内未能办结或违规办结,系统会自动预警、发出黄牌或红牌并留下相关记录,监察机关将据此进行责任追究。从前段该系统试运行情况看,市直各委办局行政审批事项提前办结率明显提高,超期、违规的现象逐渐减少。该系统的开通运行,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建设法制、阳光、高效和廉洁政府,有利于促进全市横向网络的互联互通,提高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能力。

    依托衡阳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和完善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立全市统一的审批平台,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做接口、第二次录入和嵌入链接等方式,联接各办事大厅、市直各部门的审批网络体系和内部审批系统;该系统与互联网隔离,仅在市党政网控中心通过网闸,与中国·衡阳党政门户网站交换数据,并设立一个集中式的审批数据库。系统预留了短信、电子邮件接口,可自动向审批工作人员分发短信和邮件,提醒并告知审批事项信息、通知、预警信息等,同时受理网上在线申报和办事大厅窗口录入申报。随着在线办理网上审批的推行,将进一步向移动手机审批拓展。

    (四)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

    我办是全省唯一承担信息公开工作的地市,设立了信息公开科,在明确了职能、职责,增加了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工作开展十分顺畅。为健全制度,在全省率先制订了《2008年衡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出台了四个工作文件,分别是:《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衡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意见>的通知》,《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紧编制并报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的通知》、《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衡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宣传活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和《衡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政府信息公开评估工作的通知》。制订了《衡阳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衡阳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衡阳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衡阳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衡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受理举报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为加大宣传力度,在《条例》施行初期,组织县市区及市直相关单位开展了为期一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宣传活动,向全市共发放宣传册1万份,在衡阳党政门户网站、衡阳电视台等媒体播放了相关宣传教育录像片。为强化检查督导,会同市监察局、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及政务服务中心对12个县市区及39个重点市直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两次检查,并对部分单位进行了通报。开发了政府信息公开直报系统,衡阳党政门户网站及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均在显著位置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完善了依申请公开的功能。目前已有61家市直单位编制了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报送政府信息共计4905条,网上政务公开上网文件数达3196条。

    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开展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清理,利用全市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探索规范各部门证照的电子发放、网上查询的措施和建立共享资源库的途径。目前,我市公安人口基础信息与银行的储户信息实现了共享,国土资源网上招拍挂系统与银行实现了信息共享。

    (五)电子政务服务决策、民生取得显著成效。

    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阳光政府,减少或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公众反映诉求开辟了多种渠道。党政门户网站上办事服务表格下载400余种、网上受理800余件,累计开通公务员邮箱2万个。以门户网站的全市党政部门公开电子邮件处理和监管系统为支撑,出台《关于印发<中国衡阳党政门户网站书记市长邮箱和政府论坛来信及12345热线来电办理工作制度>的通知》(衡办通[2007]18号)文件,进一步规范电子邮件受理、办理、回复、公开等工作内容。理顺了政府论坛贴子和书记市长信箱邮件反馈机制,去年,审核、发布、回复各类论坛帖子3600多件,处理“政府论坛”网帖1260份,书记市长邮件1865件。回复网友留言300余条,互动交流信件受理369封。配合市政府绩效考核办公室,在衡阳党政府门户网站开发建立了政府绩效考核评估系统,并负责系统运行和维护工作,公众对政府工作部门工作进行网上评议,统计结果计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该系统点击率上万次。实现了“12342”行政效能投诉热线与“12345”社区服务热线资源共享,共用呼叫平台,在“12345”呼叫平台基础上开发了行政效能投诉系统,为我市政务热线的集成提供了新模式,为促进阳光行政开辟了新渠道,为了解民意、反映民情建立了新机制。与市纪委、监察局共同开发研制了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系统,并已发挥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此外,每天安排专人在互联网上收集有关衡阳的信息,编辑成《网上衡阳舆情快报》,及时报送市委、政府领导,以便掌握网络舆情,科学决策、适时决策、正确决策。

    (六)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行示范。

    以“信息化服务试点示范工程”、“信息技术致富工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工程”为主要内容,按照“政府牵头、企业主导、双轮驱动、农民受益”的建设原则,开展了农村信息化试点。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市长挂帅的衡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发布了《衡阳新农村网及信息化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整合各涉农网站开发建设了衡阳市新农村网,在县乡村分别设立了信息员,在衡山县和南岳区的两个示范片、10个示范村建立了村级信息化工作站,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衡召开提供了示范经验,分管副省长和省信息产业厅李球副厅长亲自点开新农网,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对我们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目前,已经建成24个信息化示范乡,235个信息化示范村,81个信息化服务站,1390个信息服务点,新增宽带行政村达834个。

    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几点体会

    多年来的电子政务建设使我们认识到,要建成领导满意、百姓喜爱、社会认可的电子政务,必须注重以下环节。

    1.领导重视是关键。我们采用专题汇报与日常熏陶相结合,近两年就向政府递交了20余份报告或请示,基本争取到每年上三次政府常务会,由市政府组织召开两次以上的全市规模的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常务副市长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平时,见缝插针,逢人就说,对市领导说,对各委局一把手说,哪怕对科级干部也不放过;逢会必说,大会上说,小会上说,有机会就说。我们的苦口婆心换来了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党政门户网论坛快报》和书记、市长邮件,领导们做到期期有批示,其中原市委书记、现副省长在第一期上批复:“党政门户网论坛快报很好,是党政了解群众呼声、建议的很好的渠道。希望信息办的同志把此快报办好,注意收集论坛信息,为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服务。”常务副市长上任之初视察的第一站就来到我办,在线访谈开播第一场,他还亲自参加访谈,通过网络与市民沟通,在线即兴回答了32个问题,并要求政府督查室件件抓落实,足见市政府领导对网站建设工作高看一层,厚爱一等。

    2.政策支持是后盾。为了加强全市党政网站的规划和规范化管理,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并发布了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出台了《衡阳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等大量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对规范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门户网站的运行维护、信息和安全管理、领导电子信箱处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等工作都作了明确规定,使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成了各部门支持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3.绩效督查是手段。我们每年都要联合市政府督查室、监察局多次就门户网站建设、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等工作到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开展督查,并下发情况通报。我们还将此项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市直部门重点工作的考核体系中,在百分制中所占分值达到4-10分。2008年我们联合政府督查室开展了政府部门工作绩效考核,年度考核的指标包括信息化工作都在网上进行评议,这部分占10分,指标体系进一步丰富,增加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许可在线办理、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等内容。我办对县市区信息化办考核逐步规范,采用硬性指标,不走形式,考核结果向当地党委、政府通报。这些举措,引起了县市区和各部门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高度重视,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4.资源整合是核心。针对各部门的网站和信息资源分散、网站管理不规范、信息重复报送、更新不及时等现象,我们于全省率先提出了八个统一的概念,即统一域名、统一备案、统一标识、统一信息发布系统、统一基本栏目、统一计数器、统一公务邮箱、统一网络平台,有效地整合了全市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子网站群,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站体系,使得我们的门户网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门户。

    5.资金保障是基础。财政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在电子政务统一平台项目通过省市两级专家评审后,市政府从2006年起安排2600万元用于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400多万元。财政安排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专项经费预算也以逐年翻两三番的速度增长。我办下拨60万元引导资金,促成了县市区统一平台的迅速连通,带动了12个县市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共计5000万元的投入。雄厚的财政资金保障使得我们大刀阔斧地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有了充分的底气。

    6.人才培养是前提。按照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分散学习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每年都要邀请国内电子政务专家汪玉凯或北大网络中心主任杨冰之、国家首席规划师郑爱军等专家来衡阳举行专题讲座;并组织相关人员去省里和兄弟地市学习考察取经。在机关内部,我们规定每周五下午为业务学习时间,坚持不懈地开展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相关内容的培训。

    三、下步工作思路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年。我办根据周强省长提出的“建设国内一流的电子政务和国内一流的党政门户网站”的要求,结合衡阳实际,强力推进电子政务。

    1.加快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做好文章:一抓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群建设。围绕国家绩效评估体系设立功能模块,完善适应考核需要的栏目,对照体系查缺补遗,抓好部门和县市区子网站群的绩效考核,保证切实有效地落实绩效考核评估方案,争取在全国政府门户网站评比中排位稳步前移。二抓政府信息公开。督促各部门信息公开的内容在网上切实全面公开,提出规划,合理安排,把信息公开工作作为网站的核心、命脉。三抓网上办事。结合网站功能的研究来做,力争全市所有为民服务事项都能一件一件从网上办下来。四是抓政民互动。进一步办好书记、市长邮箱、政府论坛和在线访谈等互动栏目。五抓网站国际化程度提高。充分开展前期调研论证,参照省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网站外包模式改版我市党政门户网站的英文网站。六抓建立网站建设责任制,实行栏目实名制,设立金牌和红牌栏目,评选网站建设先进人物。七抓网站专题设立,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旅游、文化、土特产等,开设特色专题。

    2.加快电子政务项目应用的步伐。努力推行办公自动化。以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应用为抓手,配合省政府已经实行的无纸化办公,启动全市OA系统建设,政府办先行,争取与省政府办公厅无纸化办公对接。进一步深化行政许可在线办理。2009年全市计划所有服务类事项的审批依据、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收费标准等实现在线公示;所有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批业务在线受理、审批结果在线反馈;100%的单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50%以上的并联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50%以上的服务类项目的审批业务在线受理、在线办理、审批结果在线反馈;12个县市区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网上在线办理与电子监察全面推行。进一步理顺内外网管理机制协调,尽快整合内外网现有资源,深化统一平台的应用。

    3.推进农村信息化全面实施。在现有信息化服务站点示范、新农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村信息化建设覆盖范围,督促县市区信息化办逐一落实,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多级农村信息服务组织网络。调动各通讯运营商、IT企业、专业院校和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参与农村信息服务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整合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及应用平台。举办农村信息服务推广活动,如农村信息化服务论坛、信息能力培训、农村信息技术讲座,开展信息化体验活动。利用信息化服务平台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帮扶活动。

    4.开展社区信息化二期工作。结合电子政务三大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信息采集,继续抓好社区服务信息采集和信息整合工作。力争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新增几个示范社区。加强“12345”宣传策划工作。尽快争取社区信息化项目第二期建设方案批复立项。

    5.成立衡阳数字认证注册中心。随着行政许可在线办理和办公自动化的深入开展,有必要成立我市RA管理中心,以做好本地的数字证书的发放、用户信息管理、数字证书的管理等与数字证书相关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做好本地的应用属性证书的签发(发放)、应用属性信息的管理、应用属性证书的管理等与属性证书相关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做好本地证书应用(数字证书、属性证书)相关的技术支持与应急响应工作等。

    我市电子政务工作在谋发展,促和谐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如电子政务管理体制不顺;财政投入虽比往年增长较多,但仍存在总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个别领导包括部门一把手在内对信息化和电子政务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衡阳市信息化系统在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的高度重视下,在湖南省经济研究信息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一定能履行好作为全省信息化一面旗帜的职责,为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实现富民强市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