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按一下智能键,就能“吩咐”厨房的电饭煲开始煲粥;男主人在跑步机上健身时,可以在模拟屏幕前享受到野外徒步的感觉;小朋友去动物园看到新奇的小动物,不仅能通过视频面对面请教老师,还能同时在视频上和数位同学聊聊自己看到的新动物;女主人下班前,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的空调,一回家就享受室内清凉……这是16日参加2011年全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的专家为记者描绘的今后“智慧城市”的景象。这样的景象,离常州还有多远?记者请教了与会专家。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是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的两个高级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形容,数字城市就是将社会各类信息,比如山水、河流、房屋、道路、经济、交通、文化、教育等相关信息,统统 “装进”电脑,并在整个网络上流通起来,老百姓不用出门,就能在电脑上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所有信息。
至于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轨迹。李德仁说,要达到“智慧城市”的阶段,除了将社会信息,还要将城市中的人、动物、植物也“装进”电脑,“让城市居民体会到,不用出门,也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李德仁评价,其实常州的数字城市建设在全国已经算得上一流水平了。
常州市城市规划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周晟介绍,我市的数字城市建设有三个特点:一是信息全面、丰富,二是信息更新较快;三是应用比较深入。周晟说,不论是“数字城市”、“智慧城市”,都必须依托强大的基础数据信息(包括基础地形图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影像图数据、三维数据等)才能建立,基础数据越全面,数字城市建设才能发展得更快。周晟举例,常州是国内城市中较早展开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的,目前常州已经积累了7800公里的综合管线数据,“几乎覆盖了城市主要规划区的范围,这个规模在国内城市中还是比较少的。”
这些数据能为城市建设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打个比方,我要在一个地块上造一栋楼,但是不知道地下有哪些管线,是否还需要为新楼增添管线?施工时会不会挖到管线,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以前要去各个部门搜集数据、图纸,现在通过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应用系统,能清晰地看到管径多大、埋深多少。另外,一旦管线出现问题,通过这些系统,很容易查询到问题节点,不再需要大范围排查。”
至于信息更新较快,“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最近常州市电子地图又更新了,龙江路高架南延工程通车的第二天,这段高架的各出入口信息就能在常州电子地图上找到,及时、准确。”
目前,常州的基础信息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名普查、市政工程建设与管理、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以及数字城管、历史文化保护等各个方面,尤其是深入运用到城乡规划方面。(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