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
近年来,杭州市局在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厅的关心和指导下,不断强化信息化服务意识,发挥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近年来信息化建设情况及主要成效
(1)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不断夯实,为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
一是持续完善网络系统。我局经过多年努力和持续投入,建设完成了由业务外网和业务内网两个网络平台组成的、覆盖杭州市域的国土资源业务网。业务外网与互连网逻辑隔离,主要用于与市政府各部门的信息交互,并通过市政务外网平台与省厅业务外网和各县(市、区)分局外网相连。业务内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运行处理重要业务数据,与省厅业务内网和各县(市、区)分局内网相连。同时,通过实施数据安全工程、网络安全工程,保证了数据和网络的安全。
二是持续夯实空间数据基础。空间数据的建设和持续更新,在信息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我局从2002年起至2007年,以每年100平方公里的速度,结合业务工作,进行大面积地毯式的土地调查和测绘,基本完成了覆盖市区六城区行政范围、包含基础地形、土地利用现状、地籍、用地审批、土地等级和影像数据在内的全要素的空间数据初始建库。08、09年二次土地调查的顺利推进又使基础数据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局通过出台一系列技术标准和业务制度,逐步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数据更新模式,保证了空间数据的现势性,较好地解决了基础数据建库投人大、周期长、更新难的问题。
扎实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为建设用地审批、地籍管理、矿业权管理等日常业务提供了统一的图形基础和应用平台,也为我局的科学管理和重大项目的决策支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局的空间数据库在省、市重大工程的选址、征地分析等工作中,为省、市领导决策提供了翔实数据和技术分析工具,节省了前期调查的资金,缩短了调查的周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我局为建设、规划、房管、财政、农业等部门提供了数据共享,使空间数据的使用实现了政府效益的最大化。
(2)信息化工作对国土业务的支撑作用成效明显,进一步促进了依法行政
我局根据业务需要,已经建成了建设用地审批、地籍管理、矿业权审批、出让金管理、公文管理等业务管理系统,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管理、大比例尺城市空间数据管理等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支撑。
省、市、县三级联网的建设用地审批与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局的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建设用地审批的规范化程度,提高的审批效率。系统建立了涵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初审)、农转用(单独选址)、征地、供地等建设用地审批各类业务的“电子化”流程,实现了建设用地审批业务流程的全“电子化”;系统建立了业务流程间的数据关联对应,提高了数据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提升了审批速度和质量;系统建立指标与具体项目审批的联动机制,实现农转用指标的动态核减,促进了业务的精细化管理;系统建立与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平台、省厅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监测系统、局网站、局短信平台等相关系统的联动机制,实现了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地籍信息系统、矿业权网上审批系统等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成效也十分明显,现已成为日常业务管理的支撑平台。在各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对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事项不断进行清理,对办事流程、办事环节、办理时限、必备资料等进行优化、精简和规范,并通过系统设计,形成固定的电子化工作规程,按规定程序、规定时限办事成为业务工作中的刚性要求,使依法行政得到了有效保证。各应用系统都建立了严谨的督办功能,以小时为单位设定标准流程的完成时限,计算机系统自动警示并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此外,信息化建设也有力促进了政务公开,通过网上公开审批事项、审批结果,以及提供网上申报、网上查询等服务,使国土资源工作置于经常性的社会监督之下,业务审批和办理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得到有效的预防。
(3)信息化工作提升了国土部门公共服务水平,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一是“当场办证”便民、惠民。我局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理念,2006年10月,按照当场办证目标要求,在地籍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开发了单套住宅土地登记当场办证软件系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手工操作,建立起计算机化快速受理、打证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办证质量和速度。土地证办理承诺时间实现了从8个工作日到30分钟的跨越,老百姓办理土地证从原来的至少跑两趟到现在的跑一趟,并且不到半小时便可以办结。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我局又提出了大宗地当场办证的目标。根据这一 目标,结合市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升级改造工作,我局又专门开发了大宗地土地登记子系统,为实现提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从10月1日起,杭州市 区国有大宗地土地登记也已实现全面提速,办理时限从13个工作日缩短为2小时内当场办证。当场办证使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大为降低,极大地提高了我局社会服务的水平。
二是工业用地网上挂牌系统为企业提供了高效服务。2007年,我局以“阳光交易,品牌服务”理念为指导,推进工业用地网上挂牌出让系统建设。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工业用地全程网上挂牌出让,即工业用地挂牌出让的网上公告、网上报名、网上报价、网上限时竞价、网上确认、网上公证和网上信息公开等。系统将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平台引人工业用地招拍挂,实行互联网上的实时在线竞价,并采用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提供出让地块的坐落、地段区位等详细空间信息,以及周边出让地块和配套设施等情况,辅助竞买人决策,使外地企业、国外企业都能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竞价,极大地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益。
三是持续打造精品网站,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我们以创建国土系统“全国领先、全省第一”的专业性网站和杭州市政府优秀部门子网站为两大建设目标,积极大胆借鉴国内外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和商业网站的建设经验,打牢基础,完善功能,丰富内容,扩大内涵,大胆创新,网站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局网站连续四年荣获“杭州市政府优秀子网站”称号,并被国土资源部评为“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示范单位”。
我局以信息化为支撑的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肯定,提升了我局在政府、企业和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树立了国土资源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当场办证和网上挂牌在市政府的年度创新项目考评中均获得了高分,《国土资源报》、《浙江日报》、《杭州 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我局就当场办证一项就收到通过市政府“12345”、“96666”转来的表扬及群众直接来信来电表扬近百件,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是关键
信息化建设是逐步深入与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几年来,局领导班子始终把信息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配置。不断加大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的力度,坚持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建立科学的激励、奖励、竞争机制,造就国土资源行业的信息化优秀人才和领军人物,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2)业务协同是保证
我局信息化工作特别注重技术应用与业务工作的相互调整和相互适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如在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中,我们坚持技术人员主导软件开发,业务人员全程参与。在系统设计时,技术人员全面调查、充分反映和满足业务工作的需求;系统开发之后,业务人员积极应用软件成果,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便于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提高。
(3)求实创新是力量
我们始终坚持信息化发展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要求,勇于解放思想,认真借鉴他人经验,追求锐意创新。当场办证的成功推出就是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成果,围绕当场办证这一核心要求,我们对原有土地登记办理模式进行了大胆变革,在办事环节上,由原来的“窗口受理、逐级办理”改为“窗口一站式办结”,在办理程序上,由原来的“前台受理,后台审核”转变为“审核前置、现场办证”,并通过信息化技术最终实现了土地登记效率的跨越式提升。
我局虽然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信息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尚未编制完成,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部署,系统整合推进缓慢等,眼界不宽,步子不大。
3.近期工作目标
(1)根据金土工程的统一部署,提出近中期信息化建设规划
根据金土工程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围绕积极保障经济增长合理用地需求、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中心工作,围绕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要求,会同各部门认真分析我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国土资源管理、决策科学化对信息化工作的需求,把握发展趋势,编制我局近中期信息化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
(2)集中资源加强信息化项目建设
当前我局重点推进的信息化项目主要有:
一是完成土地规划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标准化业务工作规则,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开发规划实施管理、规划成果管理子系统,为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化管理工具。二是大力推进数据中心建设项目。通过市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构建杭州市国土资源领域数据总体框架,建设综合的、统一的杭州市国土资源数据组织规范,建立业务成果数据汇集机制,实现国土领域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为国土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高价值的、综合的、深层次的信息三是积极推进权力阳光信息系统建设。按照“一年明显见效、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巩固提高”的总体要求,以电子政务为载体,固化权力运行流程,进一步实施过程监控,依托电子政务实现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