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系统搬上云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国内和国外的云计算服务有何区别,读完这篇文章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作者:吴量福 美国道纳斯格罗夫市CIO
今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我国三亚举行的“中国优秀CIO十年峰会”。从两天的会议中可以看出,云计算是当前国内IT领域中一很热的话题。我在美国工作,显然不属于中国CIO的行列。但看到国内同行们在IT方面的热情和专业水平,很为中国IT的发展高兴。特写上一篇文章凑凑热闹。
有一点需要事先说明。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中美两国在云计算应用和实施方面的比较为国内同行提供一个实用参考,但由于我对国内云计算的发展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在比较时难免有误差,肯请国内同行原谅。我对国内云计算技术发展的了解主要有两个来源:1)这次参加CIO十年峰会与其他CIO的交谈以及聆听诸位高人在会上的发言。2)网上一些相关资料。在这次峰会上,我也是发言者之一。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在发言时请与会者用举手的方式,简单快捷地调查一下,有多少CIO已经入云或者开始考虑入云,等等。这样的办法,虽然有“非随机”的缺陷,但在座的几百位CIO,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个比较靠边的数据的。下次吧!美国这边的情况和数据,是根据我在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参加的各种会议,以及一些研究机构(比如 Gartner )的报告中得来的。在本文的讨论中不再一一注明。
一、云计算为什么会这么热?
其实,云计算的应用比这项技术的名称要出现得早了许多年。早在1996年,我供职的这个政府机构便开始与其他政府机构在网上分享一个工资福利系统。那个在线软件(数据库)使得许许多多的政府机构可以直接调阅其他政府机构的工资福利数据。用今天的标准看,那是一个典型的 “SaaS”。1996年那会儿,微软还没看到到互联网技术的前景,谷歌那两位创始人还在大学读研究生,Amazon 刚刚打算在网上售书。但过几年,到了世纪交接之际,我们在挑选软件时,“是否能在‘浏览器’上运作”已经成为衡量标准之一。2001年,我自己经营的那个小公司,就停止购置所有的服务器以及公司办公所用的电话等硬件。我们将公司的核心软件和数据库装到Amazon 的系统上,公司的电话也是在云间。虽有“交换台”,系统却在一家公司的“云”里。我们各自的台式电话和手机,全由那交换台负责接通。
但那时候我们脑子里并没有“云计算”这一概念。云计算这个称呼似乎是突然出现的。从上面的“简史”看,云计算这概念并不是新技术、新产品,而是人们给一项悄声发展的应用方式起的“学名”而已。当然,今天云计算基础与技术结构已经与当年相比已有天壤之别。
说实话,当我在2007年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云计算这个概念时,也没有太重视,仅仅觉得是老技术的翻新使用,新瓶装旧酒,而且被那些公司灌注了“兴奋剂”。那么什么是使得云计算“重返江湖”,并将IT领域搞了“天翻地覆”呢?
IT的成本!
IT的成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动力。研究市场和产品开发(D & R)的人都知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类似产品之间的竞争是产品发展的原动力。比如,HP产品和Dell计算机相互竞争。竞争使得两家厂商的产品从质量、外观、价格到售后服务全都搞得尽美尽善,以争取顾客。而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却没有其他类似的技术作为竞争对手。
2007和2008年期间,美国与西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的“恶像”已露倪端,人们开始在组织运作的各个角落中寻找机会降低运作成本。我们知道,随着IT的发展,社会运作的总成本是相对降低了,但IT的成本并没有因为自身的高速发展而降下来。比如,10年前要花1000美元才能买一台第二代的 Dell PC,到今天,一台第二代的PC的价格还是在1000美元左右,只是性能上好了许多。如果在网上分享IT资源可以降低IT的成本,而且以前就有先例,那为什么不再朝着这个方向研发呢?这样一来,云计算这个概念就正正式式地登上了“大雅之堂”。
云计算能节省在IT上的投资,这一点在降低TCO(总体成本)上最为明显。美国企业和政府机构入云的主要动力就在于此。至于其他优点,诸如省电节能等等,没有人太注意。这就好象私家汽车一样:有钱的人开私家车,没钱的人坐公交车。
在能节省IT资金的前题下来看云计算在技术上的优点:从DR、备份,到Data Center的安全和平日的技术支持,这些平日里令诸位CIO 头疼的问题全都由云计算的提供商负责了。尤其是 SaaS,连系统升级都不用操心了。这些问题大家都比我懂,不赘述。
美国这边有人预测,如果云计算继续发展,10年后的IT部门就会不复存在。各个运作部门有一到两个比较懂IT的人就可以了。CIO一层的IT主管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各个云计算的账户。简言之,云计算将改变整个IT部门的结构。
二、云计算的发展情况
我从网上读到一份题为《中国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和展望》的文章。此文发表在2011年1月30日 一期的《中国计算机报》上。大家如有兴趣可以找来读读。那篇文章对中国云计算的现状和发展有一个比较好的描述。但遗憾的是,文章缺少数字来支持文中的观点。比如,文章说“中国云计算产业尚处于导入和准备阶段,处于大规模爆发的前夜”。但由于缺乏数据支持,这句话看上去,煽情的成份大于科学预见。
美国这边的情况呢。根据一项调查,美国政府机构中,有29%的已经有采用云计算的具体计划。同时,61%的正在研究或者开始计划采用云计算。从接下来几年发展看,到2016年,美国各级政府机构在云计算方面的投资将占总IT投资的23%。就这组数据看,我们还不能说云计算要在美国“爆发”,更不能说今天是“爆发的前夜”。
在美国,就IaaS 和 PasS来看,Amazon 算是云计算的老前辈了。Amazon 在美国全国都有 它的云计算设施。今年早些时候,它在东海岸的系统出了问题,影响极大(我曾向国内同行‘报告’)。但这也给Amazon 一个学习和改进的机会。现在其客户可以跨区、跨东西两个海岸设置备份和DR系统。当时我们市政府的网站也“down”了好几天,市民们怨声载道。我身上了压力极大。现在,就不会出现那个情况了。我们在Amazon 东海岸系统上的网站要出问题,立刻就可以利用其在西海岸的备份系统接替。两边的数据和网页内容是同步相互更新的。我们是租用Amazon的 IaaS,装上Linux、数据库以及网络语言。月租金才100美元。今天,有许多地方性的、小一点的公司也开始提供类似的服务。
就 SaaS一类服务看,在电子邮件和办公室应用上,微软和谷歌还是两大对手。微软今年推出的 “Office 365” 和谷歌的 “Google App” 是目前抢夺市场的两大霸主。微软按月收“租金”,谷歌则是收年费。依我之拙见,微软那个Office 365 价钱太高,搞不过谷歌。微软将希望放在人们已经喜欢、习惯它的 Office 产品, 所以即便多花钱也要继续其产品。但至少这个战略在我这里通不过!
另外,许多生产具体应用软件(EFP, 文件流程管理,等等)的公司,已经开始将自己的产品搬到云端。所以,如果今天购置那类软件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就会有不同的选择了。我知道有其他好几个这个州里的市政府在过去两三年中,已经借用系统更新的机会将他们的ERP搬到了云端。加州的洛杉矶市政府(一万五千名职工),奥兰多市政府(三千职工),还有许多其他中小型的地方政府政府,都已经采用了 Google App。 我居住的这县的县政府正在牵头,准备将全县范围的所有政府机构带入云端(电子邮件和 办公室应用)。另外,我另文介绍过,美国联邦政府所有的部级机构(教育部,商务部,等等)的网站都已经在云间了(Amazon)。
我个人估计是,如果美国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或者根本恢复不到2008年前的状况(我称之为‘新经济’),那云计算的采用就会更快些。
三、简单案例介绍
为了给上文做脚注,我在这里介绍一下我自己研究和采用云计算的过程。由于篇幅有限,我只能挑重点步骤介绍。
第一,我们将所有的数据库、备份,所有的应用软件重新检查,从IT的角度确认,其中哪些可以入云,那些只能在本地运行。我负责的这个市政府,虽然规模不大,仅有400名职工。但是,整个市政府运作所依靠的各类软件系统,从ERP到“911”呼救系统,大大小小共35种。从IT的角度看,不能将所有的都搬上云端。其中,IaaS,三项;PaaS, 九项;SaaS,12项。剩余的11项,不是与当地电话公司,就是与州、县的系统有“直线联系”(电话线或者T-1),不能搬到云端。
第二步:与运作部门共同商讨、检查,从那些从IT角度看可以入云的数据库、备份和应用软件中识别、筛选出那些由于其他原因而不能入云的系统。在我们IT的选择中,有几项被运作部门给拿了下来。比如,根据相关的法令,警察局数据库中,有关17岁一下犯罪分子的档案就不能入云,即便是云端储存(Cloud Storage)也不行。这以来,整个警察局的数据库只好留在“人间”。筛选几遍后,所能入云的之剩下下面几个:
(IaaS)市政府网站,
(PaaS)“GIS” 和“文档流程管理”
(SaaS)“会议室和设备预约系统”,“Email”, “Email 档案系统”(Email Archiving) 和 办公室应用系统
由于美国地方政府的运作大同小异,所以我这个“可行性列表”可能在美国很有代表性。
第三,进行成本计算、做预算的过程。我在2009年底就开始考虑将市政府的办公应用软件和电子邮件搬到云间。到今天,我们使用微软的 Office Professional 2003已经有8年了。Office 2007 来去匆匆,Office 2010 也已经有两三年了。但由于我太“财迷”, 舍不得花老百姓那点税钱,一直没有更新。电子邮件,我们一直在用 Exchange 2003。那么多年,一直我也不愿意更新。我们市政府大约有350 台台式计算机,30多台笔记本。延迟更新节省了不少资金。但很快我就不得不面临更新的问题。但如果采用谷歌的Google App,五年内大约可以节省十二万美元。这还仅仅是直接的购置资金。如果从TCO的角度看,节省的金额还要高。
2009年我提出云计算的时候,政府组织中许多人还不太理解。在今天经济继续恶化的情况下,“省钱”二字成了我手中的最佳“武器”。经济越差,云计算就越有吸引力。这个就是我在前文中提到降低IT成本是云计算技术采用的原动力的问题。
第四,考虑运作效率的问题(Operation Efficiencies)。在采用云计算技术时,对有可能的变化做出预测和对应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我在前文中强调,采用云计算的基本动力是IT的成本。这仅仅是从ROI的角度谈起的。但是,对一个今天的CIO来说,新IT对组织运作效率的影响似乎更为重要。在美国的组织环境中,CEO和议会(政府机构)或者董事会(工商企业)经常会问,采用新技术的长远影响是什么。花了钱,买了新计算机,数据加工是快了许多,节省了时间。这仅仅是运作上的改善。但其长远影响是,新系统为市场营销人员更加及时地提供了市场数据分析。有时候,就因为所需数据早到手那么几个小时,营销人员就能多赢得几位顾客。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CIO已经开始从管理技术向管理经营过程发展的原因。我们在三亚的峰会上已经提到这个问题。不再多议。
在建议采用云计算技术时,我也遇到相同的问题。比如,如果采用谷歌的 Google App,那我们办公室文件的管理模式就会起巨大变化。Google Doc 是谷歌云计算技术的一部分,其功能是类似Office那样的办公室工作软件,包括文字加工、表格、演示、内网网站(每个用户都可以有一个)。而且由于谷歌的Android 系统已经占有相当一部分移动市场,包括手机和平板计算机(Tablet PC),那就使得许多工作人员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上班、工作。换言之,整个组织变成十分“移动”(Mobile)了。职工在手机上就可编辑文件,然后直接存到系统中,或者即时与他人分享。另外,每个谷歌的用户都还可以使用谷歌的“电话”(全美免费,国际长途两美分/分钟),这样以来,传统的组织运作模式就会起变化,组织内部与外部的界限没有了。这样以来,就必须重新设计办公室文件的分享、流程、储存、存档过程。这还涉及到职工上班的时间,个人化的内网管理等问题。
我认为,如何面对、引导新技术带来的变化,比采用新技术更有挑战性!CIO成败与否,关键也在于此!
这里介绍的四个步骤是标准的入云过程。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入云过程就要出问题。
四、云计算技术开发与采用中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看,云计算技术带来的优缺点已经被各方面分析得十分透彻。我在此仅仅从两个方面谈谈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是技术开发的问题。我在前文谈到云技术采用的主要动力是降低IT的成本。美国的公司和政府组织,在花钱时精打细算,一点都没有超级大国的风范。在开发研制问题上,尤其是在今天的经济低谷中,更是如此。
中国的情况呢,从前面提到的那份报告中看,全文仅仅是围绕着技术开发一方面谈,但对云计算用户市场缺没有估算。而且,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厂商在用户对云计算认知度仍然较低,成功案例较少情况下进入中国云计算市场”。这样的情况难免令人担心这又是一起类似向“高铁”盲目投资的例子。在向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太有钱实际上是发展的最大问题。在其他方面投资上的浪费皆源于此。这后面有制度问题,在此不多谈。中美之间的差别还在于政府在开发中的作用。美国政府是云计算技术的消费者,而中国政府则是云计算技术的开发者。政府运作可以不计成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没有良性作用。这也就是许多新技术不会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之一。
那份报告还提到,如果现在不抓住时机,“中国将会在新一轮技术发展浪潮中落后于世界”。我不太明白报告的作者是如何估计“世界发展水平”的。从美国情况看,也并不是人人都在忙着入云。我在前文提到,云计算技术本身没有竞争对象;竞争是在不同提供商之间进行的。所以,不入云,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落后(我们在下文中还要涉及中国IT业在世界市场上的问题)。但从云计算技术在国内发展看,应该是由市场引导才对。不要乱花老百姓的银子。无论实是指开发还是采用问题上,一定不要以“采用新技术”为理由而采用新技术。一定要看到新技术到底能带来什么变化。
第二是采用时一些常见的顾虑。CEO、CIO和其他领导在面对云计算技术时,最担心的问题是数据安全问题。数据安全问题有两个组成部分:黑客攻击(网络安全)与数据库的归属问题。就网路安全问题,美国的CEO 和CIO有共识,认为那些云计算提供商的IT团队技术水平质量可能比自己IT团队的水平要高。数据库由他们负责可能更安全。再看数据归属问题。人类的天性就是“自己的东西自己管”。尤其是核心运作数据,怎么能放到他人的口袋里呢?!美国的情况是,由于市场经济发达,从法律到各种制度,对合同的执行非常严格。就我自己的例子看,议会和CEO似乎都不太在乎这个问题。只要将合同搞好,就没有问题了。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如果云计算提供商突然破产,怎么办?在这个问题上的共识是,较大的提供商比较保险。当我建议采纳谷歌的系统时,议会就提出这个问题。但还没等我回答,就有人说,如果微软和谷歌都破产了,那我们面临的就不仅仅是我们的数据问题了。其他人都笑着同意。
在上述两个问题上,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呢?第一,那么多企业和政府组织,他们有“降低IT成本”的原动力吗?第二,就中国目前的社会诚信度,各个国营、私营企业的老板们,会放心地将自己公司运作数据放到他人的服务器上去吗?如果云计算公司突然宣布破产,原来签的合同还能在法庭上起作用用吗?
对这两类问题的回答就能决定中国云计算的发展。
IBM与中国政府联手,在中国(天津廊坊地区)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云计算服务中心。我想那个中心在设施的硬件、软件上肯定是世界顶尖级的。但是,其服务对象只能是国内的客户。如果有IBM的参与,在那个中心的原设计中,客服对象应该包括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公司。但是,两年前强大的中国政府将不遵纪守法的谷歌从中国赶走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几乎所有的西方公司在考虑入云的时候,都在合同中加上一条:数据必须储存在北美。西方公司都担心,如果微软、谷歌、Amazon将部分数据存放在中国,万一中国政府态度一变,数据安全性就成问题了。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数据存放在中国,中国政府就可以强行调看相关的数据。相比之下,美国政府无权擅自到那些云计算提供商那里要求查看某公司的数据。如果涉嫌犯罪或者恐怖分子的活动,也必须有法庭的文件才可以。目前,这一点在中国还做不到。这样一来,那个中心就不会有其他国家的客户。国内的私营企业的老板们是否也会有类似的担心呢?
无论在什么领域里,只要是分享,就会有诚信的问题,社会成员之间的诚信,社会权威与社会之间的诚信,都是需要考虑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