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若冰 王进
青岛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青岛市社会治安在总体保持平稳的同时,也面临动态性、复杂性、敏感性“三个更加突出”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近两年来,青岛公安机关按照山东省公安厅“一制一圈七网”动态立体化打防控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打造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争取公安工作迈入全国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根本标准,以警务流程再造为路径,以警务管理创新为载体,坚持民意主导警务、信息主导警务、警情主导警务,创新动态治安打防控的“源头治理、组织架构、实战运行、管理保障”四大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化条件下具有青岛特色的动态治安打防控体系,社会效益明显。2009年、2010年,在省公安厅组织的调查测评中,青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指数两年提升4.96个百分点,达95.53%,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两年提升4.58个百分点,达95.66%。其中,城区群众安全感指数两年提升7.74个百分点,达97.48%,满意度指数两年提升5.18个百分点,达96.6%。
以优化社会治安环境为主线,创新以打促防、标本兼治的源头治理体系
面对当前诱发犯罪的因素增多、刑事案件仍然高发的总体态势,青岛公安机关坚持以民意为导向,把解决好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治安突出问题作为构建治安打防控体系的前提和出发点,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力优化社会治安环境,牢牢把握控制社会治安的主动权。
以“打黑除恶”为龙头,全力促进社会治安源头净化。依靠群众、全警动员,以除恶务尽的决心,向“黑恶霸痞”犯罪掀起凌厉攻势。两年来,打掉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8个,抓获成员418人,一举摧毁了以聂磊为首的重大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引领下,深入推进查处黄赌毒、治爆缉枪、禁毒断源等专项行动,形成对“黑恶霸痞”、“黄赌毒枪”全方位围剿的强大态势,从源头上消除危害社会治安的隐患和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
以小案侦防为抓手,全力促进社会治安源头稳定。坚持严打的民生导向,瞄准占刑事案件总量80%以上的多发性侵财案件,全面深化小案侦防机制,不断提升打击效能。两年来,共侦破多发性侵财案件5.2万余起,有效遏制了案件高发的势头。通过小案侦防工作,带动了全警打击理念的转变,催生了网上作战等新型侦查模式的升级,促进了公安机关整体打防水平的提升。落实命案必破,2010年,全市命案侦破率达98.2%,今年上半年达98.7%。
以社区警务为载体,全力促进社会治安源头控制。把社区作为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的落脚点,开创“平安商圈”建设、“社区分级分类管控”等社区警务工作新载体,坚持打击先行、防范到位,整合社会资源、落实主体责任,促进警民联动、深化综合治理。两年来,全市“东部、台东、李村”三大商圈的刑事警情下降了37.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市有267个社区实现了“零发案”,并在全市2600余辆公交车和360处公交站点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通过以上措施,打牢了治安防控的根基,基本形成了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刑事案件的长效机制,2009年、2010年,全市“两抢一盗”警情分别下降了4.2%和23.5%。
以多维布防为引领,创新城乡统筹、立体覆盖的组织架构体系
着眼于青岛的城市布局、地理环境和治安特点,青岛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提高对社会治安的掌控能力,创新防控手段、培育防控优势、延伸防控触角,布建了点线面全覆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动态防控网络。
构建三道治安防控线,实现全域设防。沿“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和环青岛边界”梯次推进,在内控线、中控线、外控线布设近百处治安卡口和视频监控点,把150余条城区主干道、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以及与外地直接联通的公路全部纳入管控之中。在三道防控线的关键节点设置了26处移动治安检查站,全市组建了50人的应急处突突击队和500人的兼职处突力量。遇有重大警情和突发事件,分级启动应急机制,形成相互策应、高度闭合的防控链条,为打击和控制犯罪提供有力支撑。
创建治安防控新平台,实现全时巡防。把街面作为控制社会治安的主战场,以动态警务应对动态治安,在全市人员密集、治安复杂、案件多发的重点部位部署了84处流动警务室,推动警力向街面下沉、警务向社会前移。以流动警务室为平台,实行多警种联勤联动,把警力最大限度地投向街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1500人的城区治安特勤专职队伍和2300人的城区专职校园安保队伍。依托公安视频管理平台和社会监控服务网,集成全市14万余个视频监控探头,组建了专门的图像监控值守队伍,把视频监控与街面巡逻有机结合,实现对社会面的全时空、立体化动态控制。2010年,全市“两抢”案件下降了29.6%,盗窃汽车案件下降了41.9%。
强化虚拟社会动态管控,实现全警触网。把治安打防控体系向网上全面延伸,在全市重点网站设立网安警务室,为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赢得了先机。
坚持以集约共享为特色,创新科技支撑、信息引领的实战运行体系
面对动态、开放的社会环境,青岛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提升公安机关信息化条件下的核心战斗力,坚持不懈地深化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加快推动治安打防控体系的战略性调整,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建立了以信息化为引领的新型治安打防控运行机制。
以信息预警、实战勤务指挥、侦查作战指挥三大平台为支撑,强力推进警务信息资源深度融合。变“人海战”、“运动战”为“信息战”、“精细战”,带动了警务模式的战略转型。实战勤务指挥平台实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随着警情变”。侦查作战指挥平台实现了全警侦查作战资源的整合。
以信息化应用为目标,强力推进警务信息资源深度共享。以开放、集成、共享的建设理念,把三大平台的警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向全警拓展延伸,提升了治安防控工作的整体效能。并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出发点,把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更为广泛的常态警务活动之中。创新盘查核录机制,在全市110警车、流动警务室和移动治安检查站全部配备了自主研发的车载核录终端,比对时间由5分钟缩短至10秒钟,日均盘查数量提高4倍,实现了由提高见警率向提高管事率、盘查率和现场抓获率的同步转变。2009年、2010年,全市刑事警情同比分别下降了13.1%和19.9%。
以常态长效为目标,创新专群结合、管理驱动的管理保障体系
青岛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提升治安打防控体系的管理运行水平,坚持不懈地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基础支撑、创新警务管理,不断丰富和拓展治安打防控的效能。
以社会资源提升聚合力。确立了“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争取社会参与度”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警民恳谈”、“三包一创”和“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全面规范“小案办理”、“窗口服务”、“路面执勤”等执法服务行为,积极打造公安服务在线,建立交通事故处理、治安案件办理“三调联动”机制,广泛开展“打架成本”宣传教育活动,把执法服务的过程变为提升形象、赢得满意的过程,把开展工作的过程变为凝聚民智、聚集民力的过程。全市已建立了30万人的治安辅助力量,为治安打防控体系的长远发展构筑了坚实支撑。
以基础建设提升承载力。兴建了现代化监管场所,建设了刑侦综合楼、网警综合楼,建立起了350兆数字集群系统,改造全市执法单位功能区域,创建了“一个中心四个区域”的新型派出所运行模式和多功能的执法办案中心,承载力实现了持续提升。
以管理创新提升运行力。自2010年起,在全市公安机关大力实施警务流程再造工程,深入推进警务管理创新,建立了标准化、精细化、流程化的勤务体系,最大限度实现警务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确保各项警务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