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软件世界 更新时间:2012-04-13
通过“工商行政管理内部业务网”工程的建设,建成了覆盖全国46个副省级工商局节点的骨干网络。
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努力下,基本建立了市场主体管理系统,地(市)以上及部分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基本建立了“内资登、外资、私营企业记与监督管理系统”。
96.78%外商
投资企业、86.9%内资企业、77.72%私营企业的开业、变更、年检、日常监督等工作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围绕市场主体监管,基本建立了公平交易、广告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主要信息资源为商标注册和企业注册信息。根据这一特点,重点抓了“企业登记与监督”和“商标管理与注册自动化”两个应用系统的建设,其中商标注册信息集中在总局,企业注册信息分布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信息化遭遇瓶颈 虽然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中间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
·重
设备投资,轻应用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早期阶段,全国各地工商局购置了大量设备,包括从早期到现在的各种档次、各个发展阶段的微机,甚至是小型机。由于应用系统开发严重滞后,加之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周期很短,几年过去以后,其性能大打折扣,浪费不可避免。同时,各个单位所配备的计算机,仅仅用来打字,或上网。虽然最近几年各地兴起建网热潮,几百万、上千万,有些地方甚至投入上亿元的资金,但又出现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投入产出比大大降低。
·分立系统强,集成系统弱
近几年来,在各级信息化部门的努力下,配合各个业务部门开发了大量的分立软件,如企业登记管理系统、消保维权系统、个体私营管理系统、案件管理系统等等。但仍存在着选择系统
平台不统一、数据标准不一致、应用模式千差万别,使互联互通很难实现,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安全系统环节薄弱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系统与系统之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工商部门与外部用户和
社会用户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需求不断增加,但随之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基础系统强,上层系统弱
目前,各地均建立了满足自己业务需求的应用系统,但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系统及相应信息资源的作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用统一平台突破 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各级工商机关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遵循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建立一个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管理电脑化、信息网络化、档案数字化、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执法水平。
要切实加强信息机构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金信工程”的顺利实施。要按照企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和实施分类管理的要求,统一指标体系,统一技术标准。要在开发统一软件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信用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