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泸州 渐行渐近——对话市长刘国强
来源:四川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智慧城市”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问:泸州市将“智慧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全省率先与中国电信签约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泸州市是怎样认识“智慧城市”的?为什么将“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

  答:泸州要打造一个更聪明的城市,包括了智慧政府、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等以及智慧行业之间的跨行业应用等诸多领域。

  建设“智慧城市”这一战略决策,既是对泸州这座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宏伟构想,也是对泸州信息产业化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泸州现在已经拥有了“中国酒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九张城市名片,“智慧城市”现在是我们着力打造的又一张名片。

  我们希望泸州“智慧城市”的创新模式和标准化建设能够达到四川一流水平,让泸州市民拥有更高品质、更具幸福感的生活。

  “智慧城市”将助力经济升级转型

  问:目前,泸州具备了哪些条件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答:目前,泸州已经具备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泸州市连续4年的GDP增幅在16%以上,基本上都处于全省第二或第三的位置,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6.1%,位居全省第二。泸州市民的收入也比较高,市民的收入增幅高于GDP的涨幅,这意味着有这个经济实力来享受高品质的智能服务。

  泸州信息基础设施近年不断在完善。截至2010年,全市共有通信基站3400个,其中3G基站1200个,传输光缆24900皮长公里,已经覆盖了所有乡镇,部分已经到村社,有线宽带或无线网络已覆盖所有行政村,全市WLAN热点区域共有45个。

  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所有乡镇政府,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已建有本单位业务处理系统。另外,公积金管理系统、行政审批、并联审批、行政效能电子监察、政府信息公开、12345市长热线处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已投入使用。现在坐在我的办公室里就可以看到各局的局长们是否在办公室,重要的交通岗位是否有人坚守。

  社会服务信息化发展已经启动,现在泸州已经有了电子支付试点单位,大中型医院已实现了电子处方、药费和药品台账管理于一体的医院综合管理系统,学校已有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工业也在逐步向 “新型工业化”转变。一方面一些优秀企业通过信息化带动了工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又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建设,从而走上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效益好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当然,还不仅是这样。目前“田园信息网站”和“农村政务通”已开始深入乡村,农民朋友已通过信息化应用得到了实惠。

  “智慧城市”支撑“两化”良性互动

  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对“两化”互动有没有作用?

  答:泸州目前的工业化率已经达到57%,具备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基础。当然,我们也十分重视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泸州未来的三产之比规划为1:5:4,我们在朝这个方向优化。

  泸州现在的城镇化率是41%,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十二五”末期泸州城镇化率将达到50%。泸州已经在近年的发展当中尝到了“两化”互动的甜头,目前正好走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的一个关键点,工业的发展将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城市,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则能将人留在城市,支撑起“两化”的良性互动。

  这种良性互动首先体现在加快泸州经济转型升级上。当前,泸州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调结构、促转型”将是“十二五”的发展主题。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推动物联网、低碳、节能、环保等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吸引一批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和创新密集的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加快泸州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还能降低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有助泸州建设低碳、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城市。

  泸州要打造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提出“双百”目标,即城市人口突破百万,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一些先进的理念。一平方公里的城区承载的人口约等于农村城市的上百亩,发展城市也可以节约农村的土地。

  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泸州开始面临道路交通拥挤、公共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的困扰。“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可以让城市建设和管理更加规范、精准和智能,这将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甚至是资金流的高效运作。

  泸州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是着眼于泸州未来城市发展定位而做出的前瞻之举。“智慧城市”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政府运行管理更加高效、城市产业发展更高端、市民生活品质更优良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