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2-04-14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沟通与协作对于企业成功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企业内与企业间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建立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新的企业组织模式。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模式的重建的几个要素,同时也提出了新企业组织模式的职能要求。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企业组织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科层式组织是建立在亚当·斯密分工理论基础之上的,其部门之间分工明确,从上到下形成了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传统的科层式组织的优点是分工明确、可以发挥专业化优势。这种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在工业革命时期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以及重复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一结构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快速统一的沟通协调机制,各部门尤其是营销、生产、研发、财务、后勤等管理部门往往各自为政、协调困难,信息流程长且传递效率低;二是企业上下级之间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官僚主义严重,这大大地降低了员工的创新精神;三是信息沟通渠道过长,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以及由不相容目标所导致的代理成本的增加,决策者也无法对顾客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当前,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壮大,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全球性、平等性、共享性、知识性、虚拟性、创造性、自主性等特征,企业间的“竞争已进入无边界的竞争时代”。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竞争焦点集中于创新能力、反应速度、定制化产品、客户化服务,组织的管理“速度”成为决定胜负的一个关键砝码。显然,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发展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传统的科层式组织是在稳定的、可预测的环境下以及在收益递减法则作用下建立起来的。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传统科层式组织结构不能够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顾客要求,因此,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要求我们建立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新的企业组织模式。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组织模式建构

  电子商务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组织模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营销系统。营销系统是沟通企业与市场的桥梁。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将面向国际化的大市场进行营销管理。由于互联网存在,中间商将逐步向物流机构转变,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应重点加强网络营销建设。首先,通过建立网络营销机构,利用电子商务系统,企业可以在Intranet上迅速进行市场信息交换、跟踪定单。市场营销人员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可以访问公司负责维护的最新客户资料库,同时为完整的销售周期提供支持。其次,通过与客户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企业能够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响应,并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顾客在与企业双向互动的沟通中得到了最大的满意程度,而企业也可根据市场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规划。总之,在电子商务下企业营销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的整合与管理市场开发以及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

  2.研发(R&D)系统。企业的研发系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不仅为研发系统提供了市场信息、需求信息,而且提供国内外科技方面与新产品方面的资讯,进而为确定研发方向、科研规划、新产品上市计划提供帮助。研发系统的组织可建立以核心能力与科研人员为基础的网络化科研队伍,实施国际化的研发战略和技术开发战略联盟。企业的研发系统通过内部网络与营销系统、生产系统紧密关联,使营销、开发、生产成为一体化的流程组织,避免了传统组织的难以协调与资源浪费的现象。如生产中暴露出来的结构设计问题、工艺设计问题能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研发系统,使这些问题立即得以处理与解决。

  3.生产系统。在生产系统方面,企业的生产运作方式将由原来的“存货生产方式”变为“订货生产方式”,通过因特网消费者可以直接参与自己所需产品的设计,厂家也可以利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自己现有的商品种类、款式、型号等,使“身临其境”的用户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的网上购物。DELL公司“按需订做”的直销模式就是因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而获得巨大的成功[1]。因此,生产组织要打破原先的条块分割的工艺专业化组织形式和单一的流水线生产组织形式,建立面向市场的柔性快速制造系统。制造系统应按“混流”方式组织,广泛采用成组技术和应用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等,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要。一般意义的电子商务与ERP等的紧密结合构成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它使生产计划、控制等生产管理活动全都在企业内部网(INTRANET)上实现,管理人员可通过采集各环节的数据对生产能力及生产状态(如设备运行负荷、生产进度等)进行实时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管理。

  4.物流系统。由于企业采购、供货的频繁,许多企业面向电子商务纷纷成立物料配送中心,在国外这一概念又被称作计算机辅助后勤支持。成立物料配送中心后,它使各个子系统,如生产、运输、分配等都能协调一致,同时高效发挥各子系统独立运行时自身的最大效率。该中心的成立使企业大规模采购、供货成为可能,并降低了成本。而它在指定的时间专业化地将原材料配送到生产部门并将产成品送出工厂也减少了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了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

  5.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的财务部门和新兴的信息中心将从企业的一般职能部门晋升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核算功能逐步由电子会计取代,而财务管理的负责人(CFO)将更多地在决策层从事企业投资、融资等分析与资本运作活动。信息管理负责人(CIO)则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不但对外界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整合后提供给首席执行官(CEO)作决策参考,而且使决策信息畅通无阻地传达到各环节员工,并进行双向沟通,使信息这一战略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模式的职能要求

  1.强化企业内部的组织职能。在现代市场环境中,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特征日益显著,为满足消费者各不相同的需求,企业需要将传统的规模化批量生产转变为柔性的小批量定制。为了实现这种转变,企业需要建设内部网络,为特定的顾客或顾客群组织特定的由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团队,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定制,这就要求企业强化内部的组织职能,合理地调配内部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2.强化企业的协调职能。在传统的企业组织中,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相关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简单和低频率的,而在电子商务型组织中,各网络成员间的联系是复杂和频繁的。但显然各个成员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目标冲突与行为摩擦,要实现网络内部各个成员间密集的多边联系与充分合作,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来推进。电子商务型组织中企业内部的层级控制减弱,企业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些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协调需要层级控制之外的新的协调机制。应该意识到,电子商务型组织中企业内外协调工作的范围与深度将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加强其协调功能。

  3.强调企业的信息处理功能。电子商务型组织中信息流动的数量将大大增加,速度将明显加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成员认识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同步性。一方面,企业要将从外部采集和收到的信息及时地处理、消化,将其转化为可以储存的知识和可执行的经营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将经过整理的信息及时传递给网络内其他成员,通过对目标的共同认同保证行动的整体性,这不仅要求企业在信息处理的硬件上加大投入,同时要求企业设计合理的信息流程,以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4.强调企业的买方咨询职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信息的快速传播,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更大,需求偏好变化更加迅速。在电子商务型组织中,网络成员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顾客的最终需求展开的,只有更紧密地站在顾客这一边、充分满足顾客需求才能更有效地留住顾客。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其买方咨询职能,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才能赢得顾客的认同。在机会型网络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例如亚马逊网上书店就是通过为顾客提供全面详细的图书信息而迅速获得顾客接受的。

  5.强调企业的技术支持职能。信息技术在企业再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建立用于帮助在新型组织中承担新任务的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系统,如基于Intranet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用于支持组织单元决策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如专家系统(ES);利用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管理软件;组织之间以及组织间的通信与协调技术等[2]。

  6.强调企业的文化职能。建立企业新的组织模式,是在企业组织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企业组织通过其构成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变动,形成新的结构与运作方式,以顺应环境的变化,从而维持结构自身及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但是,在企业组织创新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其内部环境,即组织历史文化的建立。要将现代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信念、精神等通过各种方法移植于员工的脑海中,培养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增加对组织文化的认识,最后完成文化重建。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新出现的组织文化结构,原有的组织历史文化又会以其强大的韧性不断地拉动新结构中的组织成员,导致新的组织整体结构无法有效地运行,致使企业组织创新的失败。因此,企业建立新的组织模式的同时,应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打破原有的保护带,建立与新的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保护带,使得组织的历史文化不会成为企业组织创新的阻碍,而成为企业新的组织模式的强大推动力。(来源:《学理论.中》杂志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宋希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7).

  [2]林鲁生.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