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信息化让政治工作离人渐行渐远?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孙海荣
  数码喷绘展板取代了手工黑板报,网上教育资料取代了纸质读本,论坛“灌水”取代了促膝谈心,信息化让政治工作离人更近还是更远?科技密集型单位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政治工作面临哪些难题?又如何应对挑战?记者对航天员中心进行了调查。

  教育者不再享有“信息垄断权”

  7月29日为室里的科技干部上完党课,政治协理员贺永强感慨自己“老了”。这个30多年的老政工愈发感到时代发展给思想教育带来的变迁。“讲课时,不时会有年轻人插话提问,有的问题还比较犀利,我在台上也犯难。”他回忆早年搞教育时的情形,“台下一片静寂,你讲什么他听什么,没人敢站起来打断甚至质疑,现在大不一样了。”

  当信息垄断的时代成为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育历史也注定要结束。教育者不再享有信息垄断权,每个人都置身海量信息中。尤其是高学历的科技干部,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强,“你讲我听”的被动教育方式自然不受欢迎。“以前常说,教育者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问题在于几乎人人都能拥有一桶水。”贺永强说。

  这一困境倒逼着航天员中心政工干部教育角色的进化。单向教育灌输已经不能满足科技干部的需要,政工干部的地位也不能仅靠三尺讲台来体现。对于硕士以上干部比例达到57%的航天员中心来说,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取决于能否真正尊重科技干部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唱主角、做主人。每周五的党日活动,讲台上一成不变的老面孔消失了,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普通科技干部分批上台授课,各抒己见,政工领导则“退居”台下,由教育者变成讨论的主持者和引导者。

  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优化教育模式、开辟教育资源上。在局域网“社会热点”栏目中,他们不追求新闻数量,不走猎奇路线,而是有选择地介绍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配上“编者按”,提出相关讨论题,引导思考社会、政治重大现实问题。他们发起“荐书荐文”活动,鼓励科技干部把读到的优秀书文拿出与人分享,单位负责印制下发,共同开阔眼界。最近学习“七一”讲话,他们根据科技干部的认知特点编写了一本开放式教材,把学术界理论争鸣文章、历史背景链接、国外评介一并纳入教材,为科技干部思考研究提供了更多源泉活水。

  助理研究员范永亮说,在如今的信息社会,科技人员缺的不是信息灌输,而是思考启迪。教育者只有改变“一言堂”的教育模式,倾听科技干部的心声,调整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让教育深入人心。

  “键对键”vs“面对面”

  办公自动化推行一年多来,收发员小黄感到轻松不少,“以前每天新区、老区来回跑着发文件,现在跑腿的工作少了很多。”感到轻松的不止他一人。机关干部不用守在领导办公室门口等着报批文件,电子会签会自动呈送文件给上级。科技人员不用在偌大航天城奔波传送技术资料,腾讯通可以在任何地点登陆。信息化确实创造了工作的高效率,但也让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困惑。

  “在战场上,刀光剑影的单兵对抗被信息技术的幕后较量所取代。而在我们这样的研究机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往开始被‘键对键’所取代,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人际交流和凝聚力的培育。”该单位党委书记董重庆坦言。

  宣传干事朱霄雄毕业工作快一年,见到楼里的一些同事还叫不上名字。他说,“其实每天都在和他们打交道,但限于电脑上收发办公Email之类。熟悉的只是QQ上那一个个闪烁的头像,知道名字,但对不上人。”

  而更加不利的倾向是,一些需要当面交流解决的问题也以手机短信或网上留言的方式进行。党员思想汇报简化成短信告示。科技人员有时有思想情绪,不向组织汇报,而是首先从局域网论坛中流露。董重庆担心,从掌握人员思想动态的角度看,这无疑给政治工作增添新的隐忧。

  电脑不能代替人脑,联网不能联心,“键对键”不能代替“面对面”。他们规定,研究室主官必须定期找人促膝谈心,做好谈话记录。机关调研必须沉到基层,每月至少一次,防止以索取电子书面材料替代实地调研。节假日试验现场有加班任务,中心领导必到一线慰问,掌握实情,防止坐在家中电话遥控。

  同时,面对信息化条件下工作模式分散化的趋势,该单位把增强内部凝聚力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用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强化官兵的归属感。“不能上班守着电脑各干各的,下班各顾各的。”董重庆说。每年不仅组织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文艺汇演等大型集体活动,各研究室也经常把干部周末组织到一起,打打羽毛球,开展定向越野比赛,过集体生日,在交流互动中增进了解和友谊。

  从2008年开始,该单位开展了“建和谐航天城、做文明航医人”活动,把亲情式的人文关怀作为提振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双职工家庭只要有人出差,就有专人专车接送孩子上学、老人就医。每逢中秋、端午等节日,单位都要组织单身干部聚餐。就连干部办婚礼,单位也派出车辆和财务人员打点。董重庆认为,信息化让科技人员的工作模式更加独立,但不能因此冷了人情,仍然要让大家保持向心力,始终打成一片,拧成一股绳。

  老传统要有新做法

  今年庆祝建党90周年,该单位举办“七一”板报评比,却招来争议。“出黑板报是老传统了,现在搞政治工作还要因循守旧?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嘛。”还有人认为,“现在的板报都是请外面公司设计制作,哪有自己动手做的,评比早就失去了意义。”

  该单位党委其实已经意识到一些问题,政治工作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确实值得探索。但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看,首要的任务决不是把老经验老传统推倒重来,而是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加以改造和创新。

  板报是浓厚政治氛围的重要手段,能够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政治部主任牟加金告诉记者,“我们不少科技人员是学计算机和仿真出身,搞绘图设计不是多难。这样我们定下一个基调,板报设计可土可洋,但要立足自身力量,依靠科技人员自己的智慧和双手。”

  热情一经点燃,便激发出无穷灵感。科技干部江翌昕动手将废弃的电脑改装成液晶屏幕安放到展板上,配上歌曲《祖国不会忘记》和影像,打造出声、光、电三位一体的展板。这样的创意很快推广开来,此后开展节能减排宣传,他们干脆取消了实物展板,直接在网上展出动态板报。科技干部调动各类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意设计,既吸引眼球,又经济环保。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政治动员和思想发动也有了新手段。他们不光用富有鼓动性的话语和口号,也借助镜头、DV短片培育积极向上的力量。如今不少科技干部进驻酒泉发射场备战交会对接任务,数月未见家人。该单位组织技术人员扛上摄像机,登门拍摄家属近况,制成《来自后方的亲情问候》视频光盘发放给参试官兵,很多人在镜头前看到自家孩子后潸然泪下,感到动力倍增。平时遇到合唱排练等集体活动,每人在镜头前说句感言,配上音乐和解说词,制成小短片,传到网上共享。尽管不够精致,却记录下真实历史和每个人的成长,成为自我激励和自我动员的最好方式。

  面对信息化的大潮,政治部主任牟加金认为,政治工作要努力增强人文素养的培育,这对一个技术单位来说尤为必要。从去年开始,他们在中心上下刮起了学习《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的风潮,多次组织研讨交流,引导科技人员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学习立身做人的道理,汲取干事创业的智慧。他认为,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工作面临各种思想文化碰撞激烈的现实,除了要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科学鉴别,还要积极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只有把传统优势和技术创新成果相结合,才能产生1﹢1>2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