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电子政务2009-2012年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宝鸡市电子政务2009-2012年发展规划纲要及数字宝鸡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宝鸡市电子政务2009-2012年发展规划纲要》、《“数字宝鸡”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实施。

  二○○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宝鸡市电子政务2009-2012年发展规划纲要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电子政务工作,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能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陕西省“十一五”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宝鸡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宝鸡市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大进展。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一批网络基础建设重点工程顺利建成;电子政务应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各个业务系统建设初显成效,综合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总体上看,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转变”:政务网络系统建设从局部向整体统一转变;业务系统建设覆盖由点向面转变;应用系统建设由单一向资源整合转变;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从重视基础设施投入向重视应用水平提高方向转变。
  1、基本建成了满足我市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宝鸡市行政中心职能园区项目建设为契机,建成了宝鸡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成了涵盖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及其相关部门的园区网络。电子政务内网已经连通市属各局、委、办,县、区等单位和部门,正在充分发挥作用。通过政务内网在全省地市率先开通网上公文传输业务,完全实现了普通级电子公文的加密双向传输。二是党政机关内部局域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市所有的局、委、办已经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三是应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宝鸡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大统一和大统筹,具备了资源整合的可能,为政务信息化项目和重大公益性信息系统提供硬件支撑和相关服务。陕西省数字认证中心宝鸡市注册中心已经建成并开始正式发放数字证书,满足了我市的信息系统对数字认证的普遍性要求。
  2、各部门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全面展开
  据统计,我市所有的局、委、办已经建成局域网,并且基本实现了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递交换,所有县、区政府和100%以上的市级机关建立了网站,部分网站还具备了信息交互功能。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占部门总数的60%。财政、国税、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银行等行业部门建设的“金财”、“金税”、“金盾”、“金保”、“金卡”等一批国家统一部署的“金字”信息工程全面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通过电子政务重点应用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党政机关管理服务水平,也增加了机关工作的透明度、公正性,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3、综合、协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开始起步
  宝鸡市政府门户网站通过开始整合各个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为政府、市民和企业提供共享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搭建了一个综合的新型门户平台。依托电子政务内网建成的网上公文传输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能。依托互联网建成的宝鸡市督办系统连接了12个县区和近70个市级部门,实现了各县区和各部门与市政府督办室之间的数据交换与通讯,为各县区、市级各部门和市政府督办室之间搭建了一个互联互通的有效平台。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建成的宝鸡市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由一个主会场和三个分会场构成,基本实现了联通全省的视频会议系统。依托互联网在全市范围内建成的城市信息亭方便市民及旅游者在车站、广场、公园等公众场所进行网上服务办事,可缴纳话费、水、气、电费和公交卡充值,可查询新闻和政务信息。
  4、电子政务建设软环境得到加强
  一是在组织机构方面,市和县区两级政府相继明确了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机构,综合协调并推进各级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二是在法律、法规方面,已出台了《宝鸡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三是在安全保障方面,成立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宝鸡市开展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方案》,安全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四是在电子政务培训方面,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电子政务培训,举办了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专题培训班,以及督办系统、公文传输系统、数字化城管系统等重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专题培训活动。
  5、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展开。主要表现在:对电子政务建设内涵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尚未形成;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比较分散,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共享;电子政务法规标准工作相对滞后;基础数据库建设进展缓慢;既熟悉机关行政业务,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紧缺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需求为导向,以绩效为标准,以应用促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保障环境,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拓宽电子政务的应用和服务领域,加强各项应用系统整合和协同,实现政府内部行政事务的信息化和公共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能和社会公共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2、基本原则
  在宝鸡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遵循如下原则:
  (1)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部署下,遵从总体规划,防止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明确各级政府与部门的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确定电子政务建设优先顺序,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考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突出各个阶段的建设重点,急用先上,边建设、边应用、边出成效,以点带面。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网络、业务系统、信息资源,加强整合协同应用,促进互联互通、协同服务,实现人才、网络、设备、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4)强化服务,务求实效。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明确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求实效,以实现程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管理水平以及社会满意度,作为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
  (5)统一标准,确保安全。电子政务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遵守有关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定,建立规范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发展目标
  通过“十一五”时期的建设,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平台,并且在我市政务日常运行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各部门内部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其他市级机关部门信息化协调发展;涉及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取得重大进展;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或基本建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政务信息的公益性开发利用程度显著提高;电子政务标准法规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管理运行模式逐步完善,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更加多样化;电子政务对于以软件开发为主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宝鸡市电子政务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我市电子政务总体架构和今后主要任务
  1、总体架构
  我市电子政务总体架构为: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级网络、四大基础数据库、N个重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一个平台:我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
  两个中心:依托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成我市政务数据中心和信息安全中心。
  三级网络:建成连接市、县区、乡镇的电子政务三级传输骨干网络。
  四大基础数据库:建成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
  N个重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依托电子政务统一平台,整合相关资源,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服务的电子政务重要应用系统。
  2、今后主要任务
  (1)打造市县两级电子政务平台,完善市级电子平台功能。
  2009年-2010年分2年时间完成县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并且接入市级电子政务平台。陈仓区、金台区、岐山县、凤县、眉县等5个县区于2009年完成,其余7个县区于2010年完成。继续完善市级电子政务平台功能,使其成为更具有安全、海量存储、接入功能完备的统一平台。
  (2)建成2个中心
  依托市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于2010年之前建成我市政务数据中心和信息安全中心,为全市电子政务系统提供基础的网络、存储和安全服务。
  --宝鸡市政务数据中心。在一期工程基础上,逐步追加硬件及系统软件投资,进一步完善市政府数据中心。一是建立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提供数据交换接口。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规范和标准,提供跨部门、跨格式、跨平台的数据交换服务,为不同系统以及信息资源库建设提供数据交换支撑,从技术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二是建立全市集中数据存储中心,满足信息资源库及数据分析、交换对存储的要求。三是建立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实现基础数据库的共享访问和授权使用。在实现公共资源的整合和各专业系统互连互通的基础上,深化各类数据应用服务,促进政务部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宝鸡市信息安全中心。建成宝鸡市数据灾难备份中心、安全测评中心、安全服务中心。加强对全市信息化系统,特别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等级测评和保护,实现全市网络信息安全的统一监督管理和服务。
  (3)建成连接市、县区、乡镇的三级电子政务网络
  2009年-2010年建成连接12个县区的电子政务网络。2011年-2012年将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乡镇,乡镇以单点方式接入县区级电子政务平台。
  (4)四大基础数据库
  --人口基础数据库。依托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和政务外网,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重点整合公安户籍信息、计生系统信息、人口普查信息、公务员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和人事关系信息等信息资源,逐步构建全市逻辑统一、物理分布的可共享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实现对人口基础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的管理,实现人口基础信息面向政府及社会的共享和综合应用。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以组织机构代码为统一标识,以工商、税务、财政、政法、社保、卫生等部门业务管理系统中的法人单位数据为基础,重点整合质监局、工商局、编办、民政局、国税局和地税局的企业法人信息、政府机关法人信息、事业单位法人信息、社会团体法人信息等不同部门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逐步构建全市逻辑统一、物理分布的可共享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实现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综合监管和公共服务。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以规划部门地理信息为基础,分层整合国土、测绘、房产、城建、环保、旅游、林业、水利等部门基础空间地理数据,重点整合我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遥感资源、全球定位信息资源和绿化信息、水资源信息、土地信息、环境信息、矿产信息、旅游信息等信息资源,构建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合理的可共享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分类目录体系和交换系统,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数字宝鸡”地理信息,促进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宏观经济数据库。全面采集我市发展改革、财政、税收、投资、消费、出口、外贸、物价等方面的宏观运行信息,收集产业经济、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运行态势信息,重点整合我市发展改革、物价监控、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年度统计信息、进度统计信息、普查数据和专题数据等信息资源,逐步构建全市逻辑统一、物理分布的可共享的宏观经济信息库。
  (5)12个重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电子政务内网门户网站。2009年完成对公文系统的整合,丰富网上互动参与栏目,开办2个以上交流栏目,2010年建设完成内网网站共享资源数据库。2010年底前完成已有的内部办公及公文传输等应用系统整合到内网门户网站,通过一站式“内网门户”实现办公流转、信息检索、协同办公等功能,增强网上办事服务能力,积极开展网上行政审批、网上咨询等在线办事项目。到2012年,各县区、各部门完成在政务内网上进行内网网站建设,促进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电子政务外网门户网站。初步建立网上信息公开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完成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规划;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培训,树立政府网站群建设理念;编制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全面梳理行政服务资源,使行政服务数量突破2000项;初步探索民生领域场景服务,服务内容更加贴近公众需求;整合部委、省、市、区县和乡镇五级资源,形成全方位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力争到2012年,宝鸡市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全市政府部门通用办公自动化系统。逐步建设政府各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依托我市电子政务内网,遵循统一的接口标准和规范,连接各个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使之成为政府部门通用的办公系统,力争到2012年我市县级以上机关单位的日常办公业务基本实现无纸化。
  --全市政府公文传输系统。我市第一批69家单位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已经部署完成。第二批电子传输单位即将开始部署,力争2012年横向间实现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及各委、办(局)之间的电子公文互传,纵向之间实现各系统上下级单位之间的电子公文互传,并将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延伸到乡镇一级,实现省、市、县、乡之间的公文传递电子化。
  --数字化城管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城管系统的一期建设工作,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的职能部门。到2010年底二期工程即将建立涵盖城管、公安、环保、交通等部门的城市综合管理的图像管理系统,完善宝鸡市城市综合管理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三维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发三维实景图层信息,建成虚拟仿真、实景结合的视频监控系统,将二维图层升级为三维实景图层,建成宝鸡市的城市综合信息管理WEB图形发布网站,实现市政、房产、地籍、公安、城管、环保、交通等空间图形信息的发布,实现图形信息的资源共享。
  --宝鸡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障信息查询服务,建立科学规范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推进信息资源整合。2009年将建成宝鸡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保障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平台,为市政府领导提供分管职能部门的数据汇总情况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为职能部门提供相关业务的信息管理功能,为困难群众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帮助和扶持信息,为各级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救助数据和统计报表及灵活的信息查询,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完备的社区社会救助保障信息。
  进一步完善“金保工程”内容。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三年时间,到2012年建成宝鸡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和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实现上联省级、下联县(区)、乡(街道)、社区等相关机构的多层四级网络互联,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使大多数求职者通过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为求职者提供快捷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实现网上就业管理功能,减少求职者的就业成本,使就业服务机构健全发展,就业服务逐步实现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同时实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异地就医和异地离退休人员业务经办和管理服务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等业务信息和各类社会保险统计类信息的“网络扫描”,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非现场监督;实现社会公众对社会保险事务的有关服务要求;实现与相关部门的横向信息交换。
  --应急指挥系统。依托电子政务网络2009年建成市级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并与省级应急指挥系统网络联通,实现省级和市级的互通,2010年将应急指挥系统延伸到12各县区,实现省市县三级联通,到2012年以前完成各级应急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
  --市政府政务督办系统。市政府网上督办系统是依托国际互联网,采用移动IP技术,在各县区和市级各部门之间形成的虚拟专网。为了使政府督办系统能更好的发挥网络督办的能力,力争2012年以前对原有的督办系统功能进行修改和完善,在软件上再次开发,增加对各县区和部门落实情况的统计、分析,对各类事件的汇总上报、各县区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等功能;对原有督办系统的安全保证机制进行技术路线的改造,更换安全认证系统和设备,实现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方式进行安全保障。
  --金财工程。“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财政系统纵横向三级网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政收支全部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定单为预算执行的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国库资金的有效调度为特征,以实现财政收支全过程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建立一个省市县财政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纵横向三级网络系统。纵向上,建设从国家财政部连接省财政厅的一级骨干网,省级财政连接各市级财政的二级骨干网,市级财政连接县级财政的三级骨干网;横向上,实现各级财政部门与同级预算单位、人民银行、代理银行等部门的连接。建立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基础,以支撑财政核心业务应用。
  --金审工程。按照陕西省的总体规划和目标,首先完成市级审计机关审计管理系统的部署工作,推广扩展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的应用范围,实现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现场审计项目的应用覆盖面达到60%以上,依托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完成市县审计机关的审计专网建设和广域互联;到2012年,市县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审计公文、审计统计、审计档案、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等5个重要管理环节实现较高程度的信息化,市级审计机关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项目占年度项目的60%以上,初步实现对政府预算执行、地税征管、社会保险的联网审计,完成市县审计机关的审计内网、专网建设和连接,完成相应的安全体系和服务体系。
  --组织部组工信息管理系统。根据陕西省2008-2010年组织系统信息化工作规划要求,2008年宝鸡市被省委组织部列为全省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首先需要搭建好宝鸡市市级的组织系统信息化服务平台,严格按照省上的统一要求,依托省市电子政务内部网络,建成领导干部数据库、党员信息数据库和人才信息数据库,使现代化的思维和手段成为推进工作的有效载体,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机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使组织工作达到新的更高的标准。
  --数字信息亭项目。考虑到市民利用的方便性,我们计划在三年内将信息亭这一便民项目引入社区、医院、车站,逐步推向县区、乡镇,并逐步增加警务公开、网上报警报案、网上交通违章查询、网上预约办理证照等更多便民服务,市民可通过信息亭方便、快捷地获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政策法规等信息和服务,同时可以解决市民日常生活中各类费用缴纳问题,还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具体需求增加各类增值服务,让老百姓都能享受到网络新经济、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
  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践“三个代表”、体现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尽快抓出成效。
  2、理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健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责任制,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管理的各级主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落实相关的任务。要切实提高实施规划的能力,认真总结、推广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成功经验,对规划中的电子政务重点建设项目从各个环节展开监督评审。要严格执行电子政务项目基本的建设管理程序,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项目咨询、立项审批、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绩效考评等规范化管理。
  3、建立投资保障约束机制
  进一步加大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投入。市直各部门电子政务项目符合全市统一规划和相关标准、保证资源共享要求的,由市财政安排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各县区也要加强电子政务投入,其投资和运行经费由各县区安排。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投资的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防止盲目投资、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确保电子政务投资效益。
  4、落实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
  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要组织制定科学的电子政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考核评价各县区、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情况,并纳入到市政府对各县区、各部门的整体工作考核体系。
  5、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按照同步设计、动态调整、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抓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单位在信息系统规划设计时,向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申报信息安全保护等级,经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确定项目保护等级。加强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自我评估和检查测评工作,尽快开展对重要网络及信息系统的测评工作。进一步推进数字证书的深入应用,有效保障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
  6、推进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
  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要抓紧制定网络、安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建立电子政务规范、标准的实施机制,确保标准在电子政务各个建设环节中的应用,为形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体系提供保障。
  7、加大电子政务宣传和人才培养力度
  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纳入公务员的年度考核内容,落实每年度的培训标准和计划。宣传一批成功的电子政务示范项目和应用系统。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技术与业务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使之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中坚力量。

  “数字宝鸡”建设规划

  为了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扩大我市在西部城市区域差异化竞争中的优势,发挥信息化建设在实现“五大突破”、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中的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数字宝鸡”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十届五次全委会精神,以信息化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开发与利用,促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我市优势信息产业发展,拓展“数字宝鸡”应用领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普及信息化应用,全面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

  二、建设目标
  通过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相、多种类型的城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自然人基础数据库、法人基本单元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等数据库支撑体系,构建西部领先、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及其应用系统,实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服务,为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主要发展目标是:
  1、促进信息产业较快发展。加速推进信息产业的要素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层次提升、企业规模做大、产业布局集中,增强产业发展可持续能力。
  2、加快城市各类基础数据的有效整合。建立我市信息资源和网络管理运营体系,建设高度集中的数据资源中心和网络设施管理中心,完成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和基础地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城市生产生活、商务管理、文教卫生和娱乐休闲环境的信息化。
  3、实现信息的普遍化服务。加速推进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企业生产流通环节的普及应用,特别要提升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项目的信息化程度,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4、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以农村信息进村工程为依托,发挥农业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信息化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技术服务普及等方面取得突破发展。
  5、市民信息意识得到较大提高。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市民信息化意识,鼓励政府部门、企业、公民积极参与信息社会的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消费水平迈进西部同等城市前列,信息化普及应用环境基本形成。

  三、建设内容
  1、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进一步完善城市宽带主干网络,加快新一代互联网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管理中心、网络设施管理中心,健全安全认证机制,完善标准体系、目录体系,形成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重点实施项目:通信基础设施完善项目、数据资源管理中心项目、网络设施管理中心项目、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完善及县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项目、通信驻地网建设应用示范项目、网络安全项目。
  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程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推进企业管理流程的重组与再造;创新产业发展环境,以信息化改造促进工业、物流、旅游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扩展增值服务稳定发展通信运营业,以推进数据服务、呼叫中心等促进创新型信息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重点实施项目:重点产业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平台项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平台项目。
  3、电子政务应用工程
  制定市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并加快推进实施。开展Wi-Fi或Wi-max等无线宽带城域网络行业应用示范,促进无线城域网的完全网络覆盖,带动其他行业应用。以打造高效透明政府及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实现政务服务便民化、行政办事效率化、政务流程规范化、政务公开透明化。通过归集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基础地理信息的潜在价值。建设网上行政审批、行政效能监察、公文流转交换、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社会征信、应急指挥、政务信息公开、网上政民互动、3D城市仿真等综合应用系统。继续深化市政府门户网站优化升级、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和金税工程、宏观经济管理工程、金财工程、金盾工程、金审工程、金保工程、金农工程、金质工程、金水工程等业务系统建设。继续深化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拓展“数字化城管”应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
  重点实施项目:无线宽带城域网行业应用示范项目、数字化城管系统拓展项目、电子政务数字证书应用项目、税收综合征管系统项目、信用征信系统项目、应急指挥信息平台项目、政府决策支持项目、GIS共享平台应用扩展项目、并联审批与效能监察项目、公文流转交换与政府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项目、政务信息公开应用项目、移动政务平台建设项目、统计数据采集报送系统项目、网络文化计算机监管平台项目、整合医疗急救应急指挥系统项目、计划免疫系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项目、金审工程建设项目。
  4、信息化助推新农村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提升工程
  以12个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示范项目建设为突破,通过示范带动,深化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农村信息化上的应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信息进村工程的实施,带动信息产品在农村的普及,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农业知识培训、农民技能提高和农产品的流通;通过搭建陈仓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完善配套设施、采取经济与政策鼓励等多种措施,推进电子商务较快发展;建设政府网上招标采购交易系统,实现政府采购与支付电子化。
  重点实施项目:12个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示范项目、宝鸡农业信息港改造扩容项目、乡镇政府信息终端普及及信息化技术普及项目、信息进村工程项目、陈仓物流园区物流平台项目、市政府网上招投标采购交易系统建设项目。
  5、信息化改善民生工程
  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以建设服务市民、改善民生的应用系统为突破,以社会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重点推进劳动就业、旅游、社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增强服务功能,增加信息服务网点,提高服务水平。
  重点实施项目:城市社区综合应用平台项目、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项目、全市四级(市、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网络覆盖项目、智能交通运输项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社会安全信息化(公安技防工程)项目、数字化便民信息亭扩容项目、社区公共卫生医疗系统项目、城市呼叫中心项目、公共服务中心项目、旅游信息化项目、数字校园项目、市民卡(城市一卡通)项目、公用事业网上在线支付系统项目。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全市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市级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区、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明确信息化主管机构及职能,进一步增强信息化项目统筹和信息数据资源整合的组织协调能力,努力开创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2、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同时,设立市级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资金管理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引导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建立市级重要信息系统及市级部门信息化应用与保障资金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系统和部门业务的正常运行。
  3、加快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广泛、安全可靠、支撑宽带多媒体以及融合业务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基础网络特别是宽带接入网络的覆盖率,为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强化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鼓励装备制造业、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基地园区建设,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和企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
  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依托各类园区基地和重大项目,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与创新团队。加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人才职业化进程,完善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逐步在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CIO(首席信息官)制度。
  5、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工作绩效评估,并纳入各级各部门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加大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宣传,及时总结推广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积极开展信息知识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信息化素质,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数字宝鸡”重点建设项目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