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硅谷”决战信息化海战场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这里是中国海军作战软装备发源地,第一个舰艇作战软件、第一套舰艇作战软件系统……第一套舰艇编队作战软件系统就诞生在这里。

  这里是中国海军唯一的水面舰艇作战软件研制基地,从这里“出炉”的作战软装备,已成为我舰艇战斗力跃升的“倍增器”。

  这里就是军中“硅谷”——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作战软件研

究中心。

  勇做探路者——中国作战软件横空出世

  如果把一艘军舰比喻成一座高科技城堡,那么作战软件就是这座城堡的核心“芯片”。

  这样的装备用钱是买不到的,唯有自力更生。1985年,共和国海军决定,在大连舰艇学院组建海军作战软件研究中心。作为新中国创建最早的一所海军正规高等学府,这里就是人民海军的“专家库”、“人才库”。

  很快,我国第一个作战软件研究中心在大连舰院组建完毕。由熊吉光、孙绍光、刘鼎臣、赵晓哲、缪旭东等老中青年教员组成的作战软件研制团队,一群誓言要开创历史的中国军人,义无返顾地闯进了科学的迷宫。

  模型是软件的基础,研制作战软件,首先要创建作战模型。作战软件研究中心的首要任务是创建作战模型。一套作战软件一般由多个作战模型组合而成,一个模型里则包含着上万个公式。这些公式除了少量可以重复运用外,更多的则需要科研人员根据作战需求推导出新的公式。

  他们开始了艰苦的拼搏,白天,晚上;晚上,白天;困了就爬在桌子上打盹,醒来后接着干。600多个的日夜过去了,科研人员圆满完成了作战模型的研制任务。1988年8月,我国第一套舰艇作战软件横空出世,成功嵌入某舰指控系统,并顺利通过海军组织的海上实兵检验。

  作战软件的问世,实现了舰艇作战指挥的自动化、智能化,解决了低效能的传统人工指挥模式与快节奏的现代海上作战需求之间的矛盾。指挥员坐在指挥室里,只须轻点鼠标就可实时获取战场信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凌云壮志——中国海军驶入信息化“快车道”

  第一套作战软件的诞生,让软件人倍受鼓舞,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未来的战场——

  站在新军事变革的桅杆上,极目眺望新世纪的信息化战场,他们敏锐地洞察到,适时有效地处理信息是未来战争制胜的关键。要想赢得战争,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完成各种信息汇集、分析和综合处理,迅速地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这是一个影响作战指挥自动化进程的“瓶颈”问题。也只有破解了这道难题,舰艇作战指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动化。以赵晓哲博士为代表的新一代软件人昂首奔向了新战场。

  未来高技术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艘舰艇、一支编队、一个舰队;海面、水下、陆地、天上、电子……对抗激烈的一体化战场,要求所有参与者都必须连为一体。以作战软件研究中心为主的大连舰院科研人员,历经数千个日日夜夜,攻克了上千个难题,突破了外军舰艇“单机单控、分别指挥”的指挥模式;创建了一整套覆盖水面舰艇作战全领域的作战模型,在水面舰艇作战理论和方法以及作战模型建立技术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成功研制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水面舰艇作战软件系统,装备我主战舰艇后,舰艇全武器系统的作战效率成倍提高。

  如今,我水面舰艇作战软件系统已由过去的单舰单系统发展到全舰全系统,由单系统至全系统,由单舰系统到编队,由编队到水面、水下和空中、陆地的立体化系统,其功能也由信息处理到辅助决策、全面辅助决策、攻防作战指挥、对空、对潜和对海作战,为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变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历次重大行动和军事演习中,由大连舰艇学院研制的系列作战软件系统经受了考验,在水面舰艇与潜艇、航空兵的对抗演练中,在多批次多目标的联合攻防演练中较以往提高了数倍。

  以人为本——百项成果提升舰艇战斗力

  中心成立之初,作战软件研制人才不仅匮乏,而且发展不均衡,有的只会建数模不会编程序,有的只懂战术不懂技术。为了尽快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作战软件研制人员,熊吉光、黄性惠、孙绍光、刘鼎臣等第一代舰艇作战软件专家,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一人带一个,手把手地教,一关一关地过。他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作战软件研制群体,形成梯次结构。

  现在已是作战软件研究中心主任的缪旭东教授,至今仍还清晰地记得,每次讨论战术思想、准则时,老教授们总会主动邀请年轻人参加,边讨论边跟大家讲授、示范,从建模型、设计思路到编程序,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年轻人。就是在这样手把手地传授下,缪旭东从一个程序员、建模工程师,成长为作战软件研制的领跑者。正是老教授们这种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交出来,提携后学,才使得我作战软件研制始终后继有人。

  大连舰艇学院党委一直关注着作战软件研究中心的发展。如今,软件人早已经告别旧式小楼,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科研楼。这是学院科研部为改善科研条件,自筹资金修建的。今天,一个跨单位、跨学科、跨专业,大联合、大协作的作战软件研制集团,已经在大连舰艇学院形成。

  良好的科研环境,使大连舰院作战软件研制人才在纵向上因师承效应形成“人才链”,在横向上因共生效应形成"人才团",在总体上因合成效应形成"人才网"。大批脱颖而出的研制人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们先后完成了100多项作战软件研制项目,其中超过一半的项目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