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军
档案和档案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档案事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走科学发展道路。
一、由封闭走向开放,推动档案工作理念转变。
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者必须摒弃“小档案”的旧观念,树立“大档案”的新观念,不断在发展变化中寻求和确立档案工作与时俱进的路径和办法,不断赋予档案工作新的内涵,使档案工作的管理思路、管理姿态、管理思想等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一要坚持经济社会建设覆盖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当前,尤其要突破档案所有权单一化背景下形成的原有档案管理体制与理念的束缚,积极探索有效管理非国有档案的方法途径,把档案工作延伸到对集体企业所有档案、民营企业档案、三资企业档案等等非国有档案的监管,以扩展档案管理领域来适应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实践档案工作服务改善民生的实现形式,积极建立覆盖民生问题各个重要领域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有效服务民生、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利用体系;积极拓展档案工作的覆盖面,使档案工作的触角进一步伸入社区、家庭等,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由机关团体逐渐扩大到普通人群。二要从分析电子政务和档案管理的特点入手,对档案业务流程实行重构。对档案业务流程实行重构主要是将电子档案建设纳入电子政务信息建设全局中,从机制上构建起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组织体系;积极运用现代网络、软件、信息、保密等工程技术,从技术上构建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工程体系;抓好制度规范建设、保障机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从管理上构建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保障体系。三要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要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优先编制民生档案专题目录,优先建设民生档案数据库,加快民生档案开放工作。要将法定公开、依法申请公开和主动公开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档案信息开放的体系,从而形成档案信息开放的多层次性、多渠道、宽领域的格局,实现档案走进开放、走入社会、走向现代化。
二、由单一走向多元,推动档案价值功能转型
档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宣传教育的生动资料,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是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知识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有机统一体。档案工作就是通过保管和开发利用等手段,实现档案价值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工作发挥着见证历史、服务现实、着想未来的特殊作用,具有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促进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功能。但受历史传统文化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在过去我们习惯把档案与国家机密、商业秘密联系在一起,偏重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档案服务往往局限在特定对象上。其实,更多的档案是社会资源,是公众信息,服务应面向社会大众。为此,档案馆(室)要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实现档案价值的“源头活水”。一要创新档案价值实现形式,使档案馆由保管场所向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体系上转变。突出拓展档案馆(室)的功能,不仅要建成档案保管基地和档案利用中心,而且要逐步成为爱国主义及爱企业教育基地、现行文件阅览中心、信息公开中心。二要创新档案管理运行方式,使档案馆由纸质、实物资料储藏地向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档案中心、数字档案馆“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上的转变。现代档案馆(室)必须顺应档案价值体现的多元化新形势,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但不局限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档案载体及其信息存储的多样化、利用方式与途径的多重性、档案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极大丰富性上下工夫,对档案馆(室)建设结构、功能和运行体系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既要能对各类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提供以各类信息服务为主的公共服务;又要能对传统档案馆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模式全面整合,对传统工作和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实现档案馆(室)转型。
(作者单位:湖南泰格林纸集团安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