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质检系统运行的经脉和血液
本报记者 孙霞云
领导讲话、会议日程、参会代表……前来参加2011年全国质检信息化工作会议的代表将收获前所未有的惊喜——只要打开电子阅读器,所有关于本次会议的信息一应俱全,全面实行了无纸化办公。如此大张旗鼓的创新,在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的会议中尚属首次。
“不但切实体现了节约、环保的理念,更是质检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显现,将有力地保障会议的高效召开。”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如是表示。一滴水中见太阳,一粒沙里看世界。一个小小的阅读器,不但尽显“信息化”特色,还折射出信息化建设在中国质检事业继往开来的势头中应运而生,快速发展,硕果累累。
从国家商检局到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最后到把守“国门”与“厂门”的两支队伍交融汇合——2001年4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成立……是信息化,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科技支撑、技术支撑和方法支撑;是信息化,为强化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严格执法把关和国门安全,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以来,信息化在我国带来了一场行政管理方式的革命。国家质检总局和全系统把握时代脉搏,适时占领信息前沿阵地,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质检信息化建设,走过了探索、建设、发展、创新的10年,走出了一条适合质检系统业务需求,具有质检系统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目前的质检信息化工作,肩负着搭建沟通桥梁、传递协作信息、共享数据资源的重要使命;承载着整个质检系统各项业务开展的平台基础;支撑着整个质检系统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转;担当着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服务企业、服务整个质检系统各地域、各专业、各层次的机构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桥梁纽带,一分一秒也不能停息,质检信息化工作已经成为质检系统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和保障,质检信息化工作是维持整个质检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运行的经脉和血液。
质检信息化基础建设保障更加有力
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质检部门从1978年和1988年开始在进出口商品检验和国内产品质量监督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是国内最早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行政执法部门之一。
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系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国务院领导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指示。截至目前,质检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大通关”和“金质工程”为依托,目前已初具规模。质检主干网已完成与地方两局的连接;全部直属局和70%的省级技术监督局完成与下属机构的支干网建设工作;地方两局系统局域网建设完善,包括全部检验检疫分支局和80%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均建立了局域网;各检验检疫局和大部分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完成了机房新建或改造,并配备了小型机双机系统、高端服务器、网络存储、网络安全等较高规格的硬件设备;建成检验检疫广州异地灾备中心;地方两局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建设,35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和28个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在地方两局中有40个局单独设立了信息中心,其中辽宁、北京、天津、山东、宁波和广东等检验检疫局专门成立了信息化管理处,为推动质检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组织基础。
金质工程(一期)建设顺利完成
金质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工程“十二金”之一,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之初,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就对“金质工程”项目给予极大关注;2004年5月开始立项,2006年8月1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中央财政总投资2.3324亿元。同年10月,该项目正式启动,主要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现有信息化资源,通过“一网、一库、三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行政审批网络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决策支持智能化、业务处理规范化、信息交互发布自动化的信息化项目。
目前,国家电子政务工程“金质工程”(一期)的建设已经完成。建设中不断加强项目管理,完成了16个应用系统的开发,进行了网络和软硬件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形成大量的文档和固定资产,在广西省质监局、广东检验检疫局等开展了应用系统运行试点,进行了推广应用培训,“金质工程”应用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并于今年3月通过了初步验收,获得了验收专家和有关部门的肯定。
中国电子检验检疫建设取得成效
1999年10月,为适应“三检合一”新的业务需求,仅用几个月时间便建成的检验检疫综合业务管理系统——CIQ2000面世,为检验检疫信息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检验检疫业务的发展,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信息中心首先启动了从“电子报检、电子转单、电子通关”到“电子申报、电子监管、电子放行”为主要内容的“三电工程”。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为实现“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的目标,大力推进以“严密监管”为基础的电子监管,坚持从源头抓质量,推进检验检疫模式改革,至此检验检疫信息化的完整应用基本形成。
目前,中国电子检验检疫、大通关建设形成体系。检验检疫综合业务管理系统(CIQ2000)持续发挥作用,电子申报、电子监管、电子放行系统在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四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进出口货物电子监管、直通放行,通关单联网核查等系统建设取得进展。
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
1989年利用日元贷款建设国家电子政务工程,质量技术监督开始启动信息系统规划建设,1991年由国家信息中心确认国家技术监督局“使用第三批日元贷款建设技术监督信息系统”项目,并于2001年2月16日通过了项目验收。1999年,国务院决定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在全国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为了支持这一新体制的建立,保证其有效运转,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用了3年多的时间开发出一套覆盖全国各级质量技术监督机构的综合业务软件系统——质量监督综合业务管理系统(CQS)。
CQS系统涵盖了质量监督的主要领域,即产品质量监督、执法打假管理、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质量管理及科技项目管理六大业务模块。它的应用和推进,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服务企业发展需要,提高政府监管水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护名优产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2007年开展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目前,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不断深化。12365应急指挥处置系统、特种设备监察管理系统、区域监管系统和食品(猪肉、蔬菜)追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取得成效。
质检行政许可业务管理系统加快推进
2006年5月,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许可后续监管,国家质检总局梳理了35项行政许可业务流程和表单文书,确定了“金质工程”质检行政许可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内容。信息中心与法规司共同完成了许可业务调研与系统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确定了系统公共组件开发和许可业务定制开发的实施方法和技术路线,并确定了建立质检行政许可业务工作平台和电子监察平台的工作思路——建成后该系统涵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认证认可三个业务管理体系的许可业务的整合,涉及14个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司局及认监委,关联整个质检系统的行政许可业务的管理、监管与监察,它是第一个在业务管理上加入监察功能的应用系统。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35项许可事项的业务定制和系统衔接,已有广西、广东、甘肃、贵州、云南、宁波、重庆、新疆、四川、青海、沈阳、陕西、西藏13个检验检疫局和质检总局投入了行政许可业务管理系统的运行,利用该系统许可申请数量共10947个,发证数量共3701个。
总局门户网站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网站被称为政府部门的“网上名片”。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打造亲民的网上政府,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从内容框架、服务功能、设计风格到技术平台等方面对网站进行了改版。目前,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的数据资源不断丰富,功能应用不断提升,充分发挥了质检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领导和广大用户的肯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不下班政府”。
2010年12月,在“第九届(2010)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暨经验交流会”上,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在参评的73家部委网站中排名第二。今年3月,在“第二届中国政府网站最佳实践经验交流暨2010年中国优秀政府网站推荐及综合影响力评估总结表彰大会”上,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又被授予“2010年中国政府网站领先奖”,这一系列接踵而来的荣誉也标志着国家质检总局门户网站已经真正跨入了政府先进网站的行列。
信息中心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不断强化
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局信息中心。从组织编制质检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到研究和跟踪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动态,组织拟定重点工程项目和关键技术实施和攻关方案并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再到组织质检系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论证与实施等,信息中心积极贯彻《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文件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不断强化。
加强对质检系统信息化的指导,围绕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召开了13次领导小组会议及4次全国质检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高质量地完成了《质检信息化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创新地提出了构建“数字质检、智慧质检”的建设愿景。印制并下发了《质检信息化文件汇编》、《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及保密管理文件汇编》等文件。按照“统筹考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维护、避免重复、提高效益”的原则,制定了《质检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质检总局2009~2011年信息化工程建设框架方案》。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组织制定并审议下发了《关于加强质检系统安全运行管理的暂行规定》,每年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和保密大检查。建立了质检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制定了《质检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管理办法》,较好地完成了“两会”、“十七大”及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等重大事件期间的信息安全通报和安全保障工作。加强了对地方局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和指导,制定了“金质工程”建设指导意见和软硬件平台部署环境要求。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协调国家外专局等有关部门,组织选拔质检系统高级管理人员多人赴国外开展培训。在全系统开展信息技术、网络安全、项目管理等培训1000多人次,加大质检信息化工作宣传力度。
自身建设稳步推进
“培养一流的质检信息管理者、一流的质检信息服务者”始终是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一直追求的目标,中心历届班子按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凝聚发展力量,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自身建设,突出抓了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和企业管理。在文化建设方面,制定了《信息中心开展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文化调研诊断和全员性文化审计,开展了文化知识培训和凝心聚力研习营活动,建立了中心图书室和中心内部网站,形成了以“责任、服务、创新、同心”为核心内容的价值理念体系和文化行为规范。特别是在“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中,将总局的规定动作和中心的自选动作结合起来,组建了两个新党支部、举办了纪念建党90周年党日活动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进一步增强中心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信息化对质检事业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