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检验检疫局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综述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数字国检”与“智慧国检”协奏曲 ——福建检验检疫局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综述

 王 震 余泽辉

 

    福建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高玉潮:“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务求实效!”

     近年来,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福建检验检疫局以“单项争第一、综合创一流,努力打造口岸强局和服务海西示范局”为目标,以“保安全、促发展、抓建设”为重点,弘扬“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搏精神,紧紧围绕电子检验检疫、“金质工程”两大信息化工作核心任务,突出强化信息化服务手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努力提高检验检疫把关服务能力,为全面履行检验检疫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技保障。

    党组高度重视

    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

    对信息化工作,福建检验检疫局党组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在充分认识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全力支持信息化工作。

    ——认识深刻。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大力发展信息化是质检业务运行的关键保障,是质检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全力推动信息技术在质检事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努力为提升质检服务能力水平、树立质检部门良好形象奠定基础。

    ——加强领导。福建局党组把信息化工作列入绩效考评范畴,列为年度重点工作,要求全局系统高度重视,不折不扣落实国家质检总局信息化工作部署,结合实际,抓紧抓好。为全面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福建局及各分支机构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制订发展规划。

    ——科学规划。在圆满完成《福建局信息化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的基础上,2010年又组织制定了《福建局信息化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科学规划“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指明了工作方向。

    ——保障有力。在机构设置上,福建局科学规划,积极争取中编办批复成立的全国系统第一个信息化专门机构——信息中心。在人员配置上,积极引进北京大学等名校高素质人才,信息化工作专职人员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30%、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45%。在资金支持上,在行政执法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06年以来先后筹措2500万元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

    突出“五个面向”

    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

    福建局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检验检疫中心工作,突出面向检验检疫业务、大通关建设、企业公众、机关内部管理和自身建设等五个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深入推进。

    ——面向检验检疫业务,着力推进业务监管模式改革。一是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推进旅检业务模式改革。建成福建局视频监控中心和分支机构5个视频监控分中心,在辖区布设260多个视频监控点,与国家质检总局视频监控系统成功对接,初步形成视频监控系统三级管理模式,在甲型H1N1流感等口岸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口岸卫生检疫监管模式转变。研发出入境船舶检验检疫管理系统,实现对船舶的有效监督和管理;研发口岸传染病电子监管系统,实现从业务申报到健康体检、预防接种、检验检测各个岗位、证书制作发放及“黑名单”查询功能的无纸化、网络化管理;研发医学媒介生物鉴定检测预警管理系统(一期),配置远程鉴定的标准化摄像头和360度旋转三维载物台(两项均获得专利),使医学媒介生物鉴定监测实现全局系统保健中心业务网络的联动互动,并由国家质检总局向全国系统进行推广。三是加强数据信息开发利用,推进风险监管模式改革。研发业务数据监控系统,以数据稽查为突破口,重点开展异地“飞单”出口稽查、产地证数据比对稽查、出口舱单数据比对稽查;依托业务数据与视频监控中心,对业务运行系统和设备,出入境口岸通道,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敏感进出口商品生产和企业,关键、敏感的业务部门和岗位,重大、突发业务等,集中监控和统一指挥调度。四是研发信息系统,推进监管模式改革。探索建立出口食品身份追溯认证系统,已在出口鳗鱼制品、罗非鱼产品、海捕水产品、茶叶、笋制品等多类产品建立和推广;与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建设进口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食品跟踪、信息上传、数据处理和追溯查询等功能,确保食品消费安全。

    ——面向大通关建设,着力提升大通关效率。积极参与福建电子口岸建设,在全局系统推广应用检验检疫海港口岸快速查验系统;全力配合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保税港区建设规划,组织研发福州保税港区检验检疫辅助系统;大力支持武夷山等四大“陆地港”项目建设。全面实施“三电工程”,实现100%电子申报和电子放行;开展通关单联网核查,推行快速核放业务无纸化;研发直通放行业务管理系统和“平安行”系统,成功推进跨辖区直通放行;成功启动出口货物通关单无纸化试点工作。

    ——面向企业公众,着力构建检企、检民互动渠道。大力开展呼叫中心建设,研发福建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语音、传真、触摸屏等五种方式,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全天候大通关检验检疫信息查询/咨询服务。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倾心服务社会公众。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梳理政务信息公开目录,使之成为检民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编发《福建国检信息·企业版》,为2000多家大中型进出口企业分门别类、量身定做各类信息,每年提供24期、100多万字。突出对台特色,大力建设台湾标准数据库,积极服务对台“大三通”。

    ——面向机关管理,着力提高机关工作效能。研发并在全局系统推广应用政务信息采编自动化系统,提高了信息采编效率和质量;研发督察及任务管理系统,提高督察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全面推广、升级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综合政务管理。利用3G移动通讯技术,实现检验检疫业务现场办公、办公自动化系统外出办公等功能。试运行“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系统,推广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共享平台、培训平台等,提升机关效能建设和文化建设水平。

    ——面向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数字国检”实力。有计划、分层次开展信息化工作人员计算机技能更新培训工作,有意识培养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熟悉检验检疫业务的专业人才队伍,福建局信息化工作专职人员中研究生5人、高工3人。实现检验检疫业务电子化全覆盖,整合所有内部业务系统的入口,实现集中登录、统一身份验证;整合全局系统12个实验室管理信息资源,完成LRP2000系统全局数据大集中,实现全系统实验室统一管理;整合办公信息网络系统,完成数据和应用全局大集中,实现无纸化办公。保障检验检疫信息安全,完善信息化相关管理规定,出台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预案;对门户网站、主要业务系统等实施安全等级保护;全面实施内外网双网隔离改造,试运行信息防泄露系统;在全局系统统一部署入侵检测、网络防护系统,全面安装防毒软件,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坚持求真务实

    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

    在国家质检总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福建局坚持求真务实,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建检验检疫特色的信息化之路。

    ——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目前,福建局信息化工作形成了局领导主管、信息中心具体负责、有关处室齐抓共管的多层次管理体制。各分支机构也把信息化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经费保障。全局系统信息化工作被纳入绩效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评,确保信息化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形成了长效机制。

    ——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善了数据中心、监控中心、呼叫中心建设,整合了内部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完成300平方米中心机房配置。增配了小型机、数据存储、应用服务器等设备,扩充了5倍数据存储能力,实现了全局数据大集中。新增部署应用软件系统39套,应用系统总数达到53套。广域网专网覆盖全局所有辖区共35个节点。

    ——信息化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促使辖区口岸发热及可疑症状入境旅客检疫筛查率达21.42人/10万人。出口食品身份追溯认证系统获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的肯定与关注。进口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被列为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ECFA原产地政策智能查询及应用服务系统、集中审单系统等通关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检验检疫监管效率和通关服务水平。福建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息服务系统现有注册企业1078家,累计查询总量超过82万批次,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3280万元。

    福建检验检疫局局长高玉潮表示,尽管福建局信息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受到多方关注和好评。但是,对照检验检疫事业发展需求,依然存在很多的不适应、存在较大的差距。展望未来,福建局将继续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的要求,紧紧围绕“单项争第一、综合创一流,努力打造口岸业务强局和服务海西示范局”的总目标,继续弘扬“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搏精神,以检验检疫事业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信息技术在检验检疫事业各领域的深化应用为主要任务,以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主要目标,构建“数字国检”和“智慧国检”,努力开创福建检验检疫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更高起点上促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

    点滴体会

    ——紧紧围绕检验检疫中心工作去努力、去拓展,是实现检验检疫信息化工作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检验检疫信息化工作要想大发展、快发展,就必须紧紧围绕检验检疫中心工作去努力、去拓展,必须最大限度地为发挥检验检疫工作职能作用、发挥检验检疫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实现检验检疫信息化工作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条件。福建局信息化工作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得益于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正是由于上级部门特别是国家质检总局的“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提要求、压担子,福建局信息化工作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

    ——政策、人才和资金的适当倾斜,是实现检验检疫信息化工作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检验检疫部门口岸把关、服务发展、提升质量的任务日益繁重,这就需要信息化工作的强有力支持,就需要对信息化工作进行自上而下的政策、人才和资金倾斜。

    ——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是实现检验检疫信息化工作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要想实现事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必须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队伍,必须形成勤奋实干的良好氛围,必须具备“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搏精神。

    主要成果

    【全面建设信息化“32311工程”】

    建设数据中心、监控中心和呼叫中心,整合业务应用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有效提升电子执法能力、电子服务能力和电子管理能力,安全高效的网络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锻炼出了一支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近10年来,福建检验检疫局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建立局域网、全省广域网35个节点,与国家质检总局实现2M以上带宽数字线路连接;构建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和VOIP办公电话系统;建设国检中心机房,购置2台小型机和37台高端PC服务器;以三个中心为主要标志的全省软硬件平台应用架构已经形成,信息化应用已通过53个软件系统几乎覆盖了所有检验检疫业务和办公环节。网络与信息安全得到有效加强。

    【“大通关检验检疫综合数据服务系统”项目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福建检验检疫局积极争取地方资金支持,建设“福建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息服务系统”,完善“大通关”软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该系统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语音、传真、触摸屏等五种方式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检验检疫信息查询/咨询服务,目前注册应用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每月查询量超过1万批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交通和人力费用超过1000万元,应用成效显著。其关键技术课题——“大通关检验检疫综合数据服务系统”获2007年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医学媒介生物交互式鉴定及智能风险提示电子平台”获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列入总局推广应用项目】

    为提高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鉴定检测管理水平,福建检验检疫局组织研制开发“医学媒介生物鉴定检测预警管理系统”。该系统充分应用显微摄像、图像处理、互联网传输、数据库等技术,利用互联网将医学媒介生物标本数字化动态图像传输到指定异地,实现标本形态学的实时远程快速鉴定、科学识别和科学研究。系统二期需求开发已获国家质检总局立项,总体框架确定为医学媒介生物监测、鉴定、检测、预警等业务范畴,将进一步拓展完善口岸监测中的本底监测和现场监测等业务管理、自助鉴定以及鉴定特征管理、病原学检测管理及预警业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