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就中国互联网发展及网络安全接受香港中美交流基金会专访
问: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很快。您曾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网民数量已达4.85亿,居全球第一。请问这对中国将产生何种影响?
刘大使:互联网对中国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自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把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机遇。17年来,互联网在中国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发展。目前,中国网民有4.85亿,数量居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达36.2%。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日益体现,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
第一,互联网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利用互联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带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尤其迅速,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幅达48.6%。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4.5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最大的网上交易网站“淘宝网”每天的访问量超过上亿人次,远超AMAZON和EBAY。同时,互联网也已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型战略性产业。
第二,互联网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323.7亿元人民币,居世界前列。
第三,互联网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政府就全面启动“政府上网工程”,目前,大多数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都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提供便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类在线服务。这有效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政务公开水平。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多次与网民在线交流,问政于民。
第四,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丰富知识;越来越来的人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密切联系;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求职创业,实现理想。互联网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总之,互联网促进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政府信息公开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问:外界对中国互联网管理政策颇有微辞,中方强调维护网络安全的同时,如何确保互联网言论自由?
刘大使:中国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公民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发表言论、表达看法、提出建议。中国网民每天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微博等渠道发表的言论多达数千万条,超过66%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其中不乏批评监督政府的言辞。这些言论只要没有违反法律,没有也不会被禁止。
从政府方面来说,在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同时,必须依法管理互联网,防止违反法律、影响国家安全和触犯公共利益的信息在网上肆意传播。网络不是一个无法无天的“第五空间”,不是一个不受监管的真空地带。
事实上,依法管理互联网是国际通行做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技术和行业自律等措施,处理违法信息。不少国家先后成立互联网管理协调机构,加强互联网管理。例如英国政府牵头成立了“互联网监看基金会”,该机构的职责就是监督和删除包含色情暴力、恐怖主义、种族主义言论在内的违法信息。
问:近来,谷歌、索尼等公司相继遭受黑客侵袭,网络攻击活动有增无减。有观点认为,中国是黑客攻击的主要来源国,中方如何回应这些指控?
刘大使:中国政府一贯坚决反对包括“黑客”行为在内的任何破坏互联网和电脑网络系统的犯罪活动,并依法予以打击。
仅凭IP地址就指责中国是黑客攻击主要来源国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稍有网络常识的人就知道,高明的网络攻击不会留下轻易可以追查到的攻击IP地址,故意留下IP地址的攻击只能说是别有用心。
事实上,中国也是国际网络犯罪的受害者,目前面临的来自境外的网络威胁就非常突出。2010 年,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监测发现近48 万个木马控制端IP,其中22.1 万个位于境外;发现13782 个僵尸网络控制端IP,其中6531 个亦位于境外。两个统计中,来自境外的威胁都接近一半。此外,2010 年在中国实施网页挂马、网络钓鱼等不法行为所利用的恶意域名也有半数以上在境外注册。
在互联网将全世界联结在一起的今天,网络安全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事业,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单靠一国政府的力量,是无法解决黑客、病毒、垃圾邮件等诸多跨国问题的。中国主张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就加强网络安全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本着这个精神,中国积极参加与互联网相关的重要国际或区域性合作;2006年以来,中国公安机关共办理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关网络犯罪的协查函件500多件,开展了良好双边合作;中英已举办了三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中美已举行了四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就网络安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事实证明,在互联网安全问题上,无谓指责于事无补,相互合作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