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按阶段分步走
来源:健康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贾 锋 白和健 
 
  卫生信息化究竟该如何建设,从何处着手,走向何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卫生信息化不应进行重复型、数量型、单一型建设,而要走类型化、差别化、多样化建设的路子,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分步实施。

  第一步:建立示范点。在建立市级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按照信息化基础较好和参建积极程度高的条件,分别从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和村级挑选1~2个省级医院、部队医院、市级医院、县医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作为参建示范点。通过平台与同级的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新农合管理中心、120急救中心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联接,对其按相应类型和级别进行类型化建设,分级对标、分类建设,树立信息化典型示范,形成数量不多,但类型齐全;水平不一,但功能完备,涵盖省、市、县、乡、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示范点。

  第二步:从点到线。对各个示范点进行差别化应用,市级数据中心实现对各级各类医疗健康信息和相关业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分析等综合应用。省市县公立医院按其级别位次引入区域电子病历、PACS影像系统、远程医疗会诊、预约挂号平台等中高级应用。社区、乡镇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低配置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HIS、LIS、基本医疗等基础性应用,公共卫生机构按其职能在满足其自身基本业务数据的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升级改造实现与平台的对接和数据的共享,不断补充、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及相关业务数据库。通过将以上各点与市级数据中心相联接,形成体系完整、标准统一、联系紧密、从省到村的卫生信息化示范链条。

  第三步:从线到面。进行扁平化设计、规模化推广和一体化应用。吸取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从试点到示范,全面推广与应用。各参建单位以同级同类示范点为参照,横向对标,全面赶超。对基础条件较差的县、乡、村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采用硬件上基础性投入、软件一体化设计、人才全面培养、政策积极扶持的策略。集中优势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扶持一批(县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一批(市级、医疗、公卫),接入一批(省级、部队医疗),发展一批。

  不断探索与现代信息技术相匹配的医疗卫生业务和管理模式,多快好省,扎实推进,争取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以石家庄为中心,建立面向公立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不同类型,包含省、市、县、乡、村等不同级别,覆盖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医保患者、自费患者等不同人群的综合卫生管理应用体系,提高居民健康管理水平,打造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石家庄模式”。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局 本报记者卜硕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