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审计局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服务海西经济发展
审计机关为维护国家的财政经济秩序,推进廉政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服务宏观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真正担当起了“经济警卫”的神圣使命。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审计局成立于1983年12月,多年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加快“两区”建设和实现全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这个总目标,不断强化审计监督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为维护全州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8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审计局被评为“全州部门决算先进单位”; 2008年、2009年在州直机关重点目标责任考核中被评为良好;2009年被评为“全省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审计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海西州“县级文明机关”;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该局选送的审计项目被青海省审计厅评选为“优秀审计项目三等奖”;2010年被评为“州直机关重点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全面审计突出重点
十一五期间,海西州审计局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审计重点,积极参与和服务于全州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在促进增收节支、加强宏观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年年有新变化,年年有新进步,审计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十一五”以来,海西州审计局按照业务求精、执法求严、工作求实、方法求新、质量求高的工作要求,坚持“围绕大局,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审计监督和查处力度,努力为州委、州政府的决策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审计工作任务,审计影响力和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
按照“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维护安全”的思路,围绕州委、州政府工作中心和财政预算资金的收缴、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在关注预算执行的刚性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同时,重点关注财政非税收入征收和管理、惠民政策执行、资产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和政策执行等情况,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水平和层次逐年提高,查处了一些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合法、不规范的问题,有效促进政府部门和财税部门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行政效能和财政绩效水平。同时,以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核心,开展了以政府性专项资金为主线,以延伸各地区、各单位资金为辅线、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网线的审计模式,审计范围和涉及面逐年拓宽,预算执行审计“两个报告”内容逐年充实、质量逐年提高,引起了州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海西州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的普遍好评。
2010年,为克服属地审计制约因素多,问题不易查出等弊端的影响,海西州审计局在县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进行了大胆尝试,采取大规模交叉审计的方式,从全州审计机关抽调近二十名业务骨干,分成4个审计小组,由各县审计局业务骨干担任组长,在全州各县开展异地交叉审计。交叉审计有效地增强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既达到了基层审计机关共同学习的目的,又实现了全州审计机关联动及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全州审计力量的整合,对加强全州各地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严肃财经法纪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完善制度稳步推进
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内容不断深化、方法不断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作用日显彰益。
2009年,经海西州审计局与州纪委、州委组织部等部门协调配合,先后制定出台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县(处)级主要领导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试行)》,使海西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从制度上开辟了一条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
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十六字方针,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履行职责,推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为目标,在做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不断加强与组织部门的联系协调,前移监督关口,把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资金流量大的部门、重大项目建设的部门和长期未审计的部门作为审计的重点,任中审计的比例逐年提高。2007年至2011年,海西州审计局对62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通过严格运用审计结果,不仅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也加大了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力度,充分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逐步探索确保审计质量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领导的关心和积极推动下,海西州审计局结合海西建设发展现状,将审计服务海西建设发展作为工作主要目标,成立了政府投资审计中心,先后投资近二十万元购买了建筑、安装、道路、市政工程预算、审核等软件和GPS定位仪、激光测距仪等专业设备,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得以逐步开展,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2010年,州政府讨论通过并颁布了由海西州审计局草拟提交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该实施办法共计22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范围、内容、方式、程序和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明确了审计机关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主体监督地位,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推动了全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开始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2007年至2011年7月底,该局完成及正在实施投资审计项目13项,在审计中将还原工程真实成本作为工作重点,及时转换审计思路,准确定位,采取多种形式确保审计质量,累计核减金额达七百八十万元。
合理安排正确处理审计关系
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州直各部门进行系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审计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在促进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确处理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关系,彻底摒弃重监督轻服务的观念,树立审计工作不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不为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出谋献策是不作为的观念。立足微观监督,着眼宏观服务,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汇总、归纳,提炼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正确处理审计手段与审计目的的关系。将合法合规性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进行有机结合,促进被审计单位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007年至2011年7月底,海西州审计局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91项,其中向纪检、检察机关移交案件线索8项。
保障民生加强审计
坚持以维护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加强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民生资金的审计。通过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民生资金的使用和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了资金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效保障了民生工程的顺利开展。
2008年海西州审计局在全州就业与再就业资金审计调查报告中,反映个别地区和单位违纪违规问题,州委、州政府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州政府全文转发了审计调查报告,并就做好整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司法机关根据海西州审计局提供的审计线索介入并立案调查,挽回损失131.5万元。2009年,该局在全州2007年至2008年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和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的专项审计调查中,及时跟踪监督,全面掌握资金管理、分配的动态情况,发现和查处了个别地区存在的申请补贴资金不实、未发放补贴资金、补贴违规发放和挤占项目专项资金等违规问题,查出违规金额350万元并收缴财政,归还原渠道资金20万元。通过审计督促有关部门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了项目资金的有效拨付和安全使用。
树立审计理念发挥“谋士”作用
牢固树立“监督也是服务”的审计理念,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按时完成州委、州政府交办的审计事项和其他各项任务,及时反馈动态信息,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层面提出解决建议,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免疫系统作用和服务宏观决策的“谋士”作用,服务于全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审计工作受到州委、州政府领导的肯定。
2008年,海西州审计局在对海西州大头羊煤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时,发现该企业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1138万元未计入长期投资,累计未分配利润1837万元,“资产评估报告”未将采矿权价款6093万元计入资产等问题。审计结果上报后,州政府重新对该企业资产进行了评估,由原评估资产4719万元增加至12419万元,为原评估价值的263%,增加7700万元。据此,州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决定,按照新的评估结果进行改制,州国资委持股比例由原方案的35%增加至72%。
促进审计工作提升审计形象
不断强化机关党建、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坚持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努力打造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审计队伍,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形象。
近年来,海西州审计局党组、局党支部以提高审计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以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为目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强化科学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通过学习,加深了审计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宣传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成果,深入开展学习党纪政纪法规和审计执法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的能力,切实有效的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廉洁执法的自觉性,使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对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有新提升,发展理念有新转变,推进工作有新思路。
严格执行法纪法规加强审计廉政工作
结合审计部门工作实际,以“内抓机关管理、外抓审计纪律”为重点治理内容,把廉政监督贯穿于机关管理和审计执法全过程,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从源头上堵塞廉政隐患和漏洞,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外共同监督的纠风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审计“八不准”的规定,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从业的有关规定;落实领导干部在住房、公务用车及通信工具等方面的有关规定。通过完善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做好廉政述职,强化机关内部的相互监督作用。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制度,凡涉及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都能通过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在经费开支上,严格落实“一支笔”制度。对因个别审计人员发生的违纪行为,不姑息迁就和置之不理,做到既维护党纪国法和审计纪律的严肃性,又使审计人员廉洁从政,有效地杜绝了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不断加强审计组的廉政工作:一是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制度。领导对分管的业务科室、业务科室负责人对审计组、审计组对审计组成员实行既对业务工作负责,又对廉政建设负责。实行审前谈话制度,在审计组成立开始就按照廉政责任制要求,由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召集审计组成员进行谈话,在安排工作的同时,进行面对面的廉政谈话,从而强化审计人员廉洁自律的意识。严格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作为项目审计负责人,对审计质量负主要责任,也要对廉政建设负主要责任,在审计期间的廉政建设工作,明确由审计组长负责。审计组长在制定审计计划的同时,作出廉政规划和措施,出了问题追究审计组长的责任。审计组自觉接受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公开承诺认真执行审计“八不准”的各项规定。加大对审计组遵守廉政纪律和工作作风情况的检查,局领导在审计回访时了解审计组执行“八不准”规定的情况,通过检查,认真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八不准”规定的深入贯彻落实。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工作能力
近年来,海西州审计局始终把加强审计队伍“人法技”建设作为一项关系审计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把提高审计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贯穿审计全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审计业务培训,审计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2007年至2011年7月底,已先后选派全州及本局审计业务人员、党务干部、党员骨干、中青年县处级后备干部、县处级领导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审计署、审计厅、州委组织部、州直机关工委、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各类培训班达一百多人次。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审计工作信息化步伐
2007年以来,海西州审计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积极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审计网站建设和审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经多方争取,统筹协调,海西州审计局金审工程及信息化业务用房于2009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机房、网络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内、外局域网等信息化基础设备也已到位并投入运行。对内实现了局机关各科室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办公设备的网络共享,可随时查阅各类电子文件、信息、审计统计数据、专项工作资料、培训资料,进行法规查询和各类计算机软件工具、驱动程序、党建精神文明方面影像资料下载。对外依托州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了纵向与省审计厅、各市县行委审计局的互通,横向与州委、州政府及州直各部门的互通,审计业务文件与党务、行政公文基本实现无纸化传输,并为今后开展审计现场组网和远程联网审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10月,积极配合省厅安排部署,在全省州、地审计机关中首批开通审计视频会商系统分会场,实现了与省厅和各州地审计局之间的实时远程视频会议功能。审计视频会商系统的投入使用,对我局开展审计业务培训,进行工作交流,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支持,标志着海西州审计局审计信息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促进审计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海西州审计局建立了海西州审计局网站。网站设置了政务公开、公告公示、审计动态、审计法规等栏目和内容,面向社会公众全方位提供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信息服务,使公众更加了解审计、支持审计。网站的建成同时也为促进全州审计机关进行经验交流、成果展示,促进审计宣传、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丰富活动形式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
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不但让干部职工的强身健体,而且活跃了职工的文化生活,树立了团队和集体主义精神,有效地促进了海西州审计局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扎实有效开展服务基层和扶贫帮困等活动。每年年初,局领导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议,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究服务基层、扶贫帮困工作。2007年以来,海西州审计局已向定点帮扶对象天峻县江河镇捐助扶贫资金4万元; 2010年,全局干部职工向玉树州地震灾区捐款2700元、特殊党费1700元。局党组每年广泛发动组织倡导全局干部职工参加各类爱心助困扶贫活动,积极筹措资金,对待患病同事、困难家庭进行扶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作者:张小娟 鲁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