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十二五”期间实施“3521工程”,即建立省、市、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
记者从9月9日在合肥召开的全省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会议上了解到,我省将加快建设以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重点的数字化医院,力争年底前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为进入“深水区”的医改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我省作为2010年国家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的试点省份,承担了全部5个项目的试点任务,得到国家补助项目建设经费2.13亿元。目前,实现了全省新农合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广覆盖,全省100%的市、县、乡和80%的村通过网络系统联成一体,实现了省级层面的管理、核算、报销、监管、预警、统计分析一体化,70%的出院病人可享受省内异地即时结报。建立了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和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计划免疫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省、市、县三级预防保健资源、健康与疾病、妇幼保健数据库建设。建立了全省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开发了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主线,集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一体的应用软件,目前,已建立300多万份居民健康档案。一些医院正在探索建立依托电子病历为平台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和远程医疗等集成化建设为特点的数字化医院。
为使城乡居民便捷地享受医改带来的实惠,“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大力实施“3521工程”,即建立省、市、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把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作为横向联系的枢纽,系统整合五项业务的纵向功能和应用,连接省、市、县、乡、村,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岛”现象。(记者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