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辽市深入贯彻国务院《意见》加快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1)
关键词: 内蒙古 煤电一体化 热电联产 北极星电网在线讯: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加大内蒙古东部地区开发开放力度,进一步融入东北及环渤海经济区(圈),主动承接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的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东部盟市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要求,为充分发挥通辽在东北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良好的合作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承接辐射带动,改变地区发展要素结构,提高开发开放水平,增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以对接产业转移,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重大增长点,实现通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率先全面达小康的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通辽在东北经济区有特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与东北三省地缘相接,交流合作基础深厚,资源和产业互补性强,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市走出了一条在农牧业资源富集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跃居全区第四,工业经济跃居全区第三,具备承接东北三省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是蒙东融入东北三省最具优势的地区。
“十二五”时期是通辽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期,也是加快开放开发的黄金发展期。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紧紧抓住振兴东北的历史性新机遇,深入落实2011年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签署的“三个合作协议”和“四个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融入、互动、率先崛起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深层次融入对接,促进非资源产业大发展,带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实现“六大战略目标”,建设“十五个园区”,实现“五个翻番”,实现通辽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六大战略目标:即把通辽建成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最活跃、质量好、速度快的重要支撑极;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煤电、风电、光伏互补的绿色能源基地;全国绿色有机食品为主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把通辽主城区建成与沈阳、长春相呼应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十五个园区:重点培育建设15个聚集要素、承载产业的园区,包括开发区以新能源技术产品开发为主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园区、现代蒙药园区、新型煤化工园区,霍林郭勒市和扎鲁特旗的煤电铝、煤电硅综合园区,科尔沁区的玉米生物科技园区、肉类加工园区、先进制造业园区,开鲁县以玉米、红干椒为主的优质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和装备制造业园区,科左后旗以制造业、医药、铜业为主的非资源产业园区,奈曼旗的沙产业园区和以化工、镍合金、装备制造为主的非资源产业园区,科左中旗以化工、风电设备、汽车配件为主的非资源产业园区,库伦旗以制造业、建材、铅锌和荞麦加工、糖业为主的非资源产业园区,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现代商贸物流园区。
坚持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化、五年大发展,推动通辽经济上一个跨越发展的大台阶,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率先全面发展的新路子。三年内实现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翻番,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五年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番,全市工业园区销售收入全部超百亿,过千亿的产业集群3个,过500亿的产业集群2个,以非资源型为主的各类产业经营收入超过5000亿元,经济总量进入东北地级城市(不含副省级)前三位,工业进入前五位;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通道枢纽
从全面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出发,强化通辽连接沈阳、长春、锦州等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航空、通讯、出海口的立体通道,推进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确立通辽在东北区域内的重要综合性通道枢纽地位。
(1)建设公路快速通道。构建通辽与沈阳、长春的2小时快速交通圈,确保2011年通辽至双辽、金宝屯至查日苏高速公路、大沁他拉至阜新公路建成通车;加快实施通辽至沈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确保2013年建成通车;推进霍林郭勒至阿力得尔公路建设,加快启动国高网工程鲁北至通辽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将鲁北至霍林河段纳入国高网,形成霍林郭勒至通辽至沈阳高速通道,实现我市北部能源区与沈阳的高速连接;提高既有向东北地区出口公路等级,全面推进大林至保康至长岭、甘旗卡至库伦至阜新、国道303线通辽至凤凰岭一级公路建设,争取2013年建成通车。(牵头落实单位:市交通局)
(2)完善铁路运输体系。强化与东北的铁路连接,加快推进通辽经新民接入京沈客专联络线、开鲁至阜新运煤专线、长春至太平川至白音胡硕运煤专线等工程立项和开工建设,实施通辽至太平川、通辽至郑家屯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工程,积极推进通辽至太平川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赤峰至通辽至太平川至长春客运专线前期工作,全力支持已列入沈铁局规划的霍林郭勒铁路枢纽中心建设。(牵头落实单位:市发改委)
(3)打造蒙东空港新高点。促进航空业大发展,增加服务东北地区的航线和航班,实现与东北三省在航空上的融通。重点实施通辽机场改扩建、霍林河机场新建工程,积极推进扎鲁特旗、奈曼旗等地的通勤机场建设工作,加快开通通辽至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上海、广州等航线,并积极筹划开通至香港、日本、韩国等国际航线。(牵头落实单位:市发改委)
(4)加快通辽内陆港和保税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内陆港功能,增强保税、仓储及货物吞吐功能,建设南联营口、锦州、大连、葫芦岛港的通关达海通道,北联满洲里、二连浩特通达俄蒙的多功能内陆港,形成公铁联运、空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的大物流格局。(牵头落实单位:市商务局)
(5)构建通信信息网络。将通信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化的重要内容,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推进“三网融合”,加快与东北地区联网、同网改造;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加快构建与东北地区协调联动的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打造数字化、信息化城市,逐步实现与东北各大城市的各种公共信息共享。(牵头落实单位:市经信委)
三、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利用好差别化产业政策,尽快改变能源基地不大不强、通道不畅的状态,加快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新型绿色能源基地,为自身和周边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
(6)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落实国务院《意见》中关于调整风电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争取今年新开工风电150万千瓦,并网150万千瓦,5年内建成1000万千瓦。积极引进太阳能光伏发电、整体联合循环发电等项目。通过化石能源、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三管齐下”,使通辽成为东北地区可靠的新型能源基地。加强与东北地区能源输出合作,制定能源消纳平衡方案,加快与东北地区区域间火电、风电专送、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输出通道建设,保障能源输送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牵头落实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
(7)加快煤电基地建设。煤炭生产能力三年内过亿吨,增强对东北能源市场的作用力,也为自身能源产业深加工、就地转化增值奠定基础。促进吉煤集团、康乃尔集团、锦江集团、国信集团、中海油等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实施煤电联动合作机制,重点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坑口、路口电站群等外送电源、热电联产项目。到“十二五”期末,争取火电装机1000万千瓦,每年外输电量300亿度。积极争取国家和国网支持,加强与中电投的合作,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在霍林河、扎旗发展区域性微网,打造电价低成本的洼地投资效应。(牵头落实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
四、加快发展非资源产业
融合对接东北三省等先进区域、优势产业和高端要素,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竞争力和集约化水平,以培育全产业链为重点,加快发展非资源产业,打造通辽现代工业新体系。
(8)突出发展煤电铝产业。发挥坑口电价的低成本优势,加快煤电铝产业的大发展,力争五年内建成300万吨电解铝、200万吨铝深加工能力,改变目前铝产业“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大的状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铝锭到精铝、工业铝型材、高精板带箔、铝基复合材料、电子系列产品等高端产业链。加强与辽宁忠旺集团、东北轻合金公司、麦达斯集团、长客股份公司等企业集团的对接,加快瑞典萨帕、锦江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发展工业铝型材及汽车、船舶、飞机、集装箱等专用铝合金、铝复合材料和配件制造项目。积极促成鞍钢与霍林河工业园的合作,引进耐火材料、铝镁合金深加工、新型合金材料等项目。要把煤电铝产业培育成产值千亿的大产业,打造区域性铝加工新材料基地。(牵头落实单位:市经信委)
(9)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依托通辽的煤炭资源优势,走就地转化、精深加工的路子,高起点发展煤化工产业。重点围绕煤制乙二醇、煤制苯胺、煤制气三条线进行精深加工、系列开发和综合利用,重点发展乙二醇及草酸下游聚酯树脂、合成纤维、草酰胺,苯胺下游聚氨酯、橡胶助剂、塑料助剂等产品,推进煤化工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形成120万吨乙二醇系列、80万吨苯胺系列产能。围绕东北三省化工产业下游产品的需求,利用金煤化工后续百万吨乙二醇及下游产品、吉煤康乃尔80万吨苯胺及下游产品,积极开展承接与合作,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打造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区域性煤化工产业园区,全市煤化工产值突破200亿元,建成新型煤化工基地。(牵头落实单位:市经信委)
(10)发展以新型建材为主的沙产业。依托我市储量丰富、品位较高的天然硅砂资源,以科尔沁区、奈曼旗为重点进行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以玻璃纤维、多晶硅、中高档玻璃、新型建材为主的沙产业,大力发展用于机械制造业的精密铸造材料和用于石油开采业的新型压裂支撑剂,对接东北的装备制造和石油工业需求,扩大在东北城市群的建材市场份额。依托福耀玻璃、仁创沙产业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及低辐射镀膜玻璃、液晶玻璃、TCO玻璃和高档玻璃用砂、覆膜砂、孚盛砂、生态砖等深加工产品。依托东蒙水泥、蒙东水泥、山水水泥等企业,大力发展优质水泥熟料和特种水泥等深加工产品。到2015年,形成以中高档玻璃为主的1000万重量箱产能,硅砂加工能力400万吨,水泥产能10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把通辽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建材基地。(牵头落实单位:市经信委)
(11)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围绕辽宁、吉林两省规模大、实力强的装备制造业集团,主动搞配套、引项目、做基地,快速做大全市的装备制造业。充分发挥南部四旗的区位优势,分别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以上的非资源产业园区,就近承接沈阳、长春等地的装备制造业项目,重点引进风电设备、汽车零部件制造和农用汽车等项目,引进机械加工、精密铸造、锻造、重型机械组装等项目;积极承接辽宁军工企业的关联产业,带动发展一批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企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要突破500亿元。(牵头落实单位:市经信委)
(12)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到2015年,以玉米生物和现代蒙医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达到千亿产值。
玉米生物产业要以科尔沁区、开鲁县和科左中旗为重点进行产业布局,改变目前初级产品为主的状态,突出发展玉米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积极参与吉林省玉米产业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与成达集团、大成集团的对接,加强与东北制药总厂、哈药集团的合作,整合提升玉米生物产业层次,大力发展以谷氨酸及味精、核苷酸、苏氯酸、谷氨酰胺为主的氨基酸,以黄原胶、多用途变性淀粉为主的食品添加剂,以葡萄糖浆、抗生素及维生素为主的生物医药,以聚乙烯、聚氯乙烯、醋酸乙烯、溶剂为主的酒精下游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系列产品,打造“树型”产业链,建成国家重要的玉米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世界最大的小氨基酸基地。到2015年,全市玉米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00亿斤,玉米生物产值达到800亿元。
发展以现代蒙药为主的医药产业。以科尔沁区、开发区、科左后旗、库伦旗为重点进行产业布局,以现代蒙药、化学药为发展重点,积极与东北地区医药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品种,研发新药品,促进制药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依托现有的蒙医学院、蒙医院、蒙医研究所和全国最大的蒙药生产企业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库伦蒙药厂,引进联合有实力的医药企业集团,充分整合和提升通辽的蒙医药资源,研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蒙药产品,形成集学术、科研、临床、生产、销售、保健及药材资源为一体的现代蒙医药产业化体系。到2015年,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建成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现代蒙药科研生产基地。(牵头落实单位:市经信委、卫生局)
(13)加快发展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肉类加工业。对接推进《保护东北地区优势农畜产品行动计划》,建设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实施以科尔沁肉牛为重点的绿色畜牧业工程,形成2000万头只存栏的畜牧业养殖规模,扶持新建一批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区。瞄准东北三省中国食品百强企业,重点引进发展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肉牛、生猪屠宰加工系列项目,推进雨润、谷润、天福牛业、科尔沁牛业4个10万头肉牛加工项目和成达集团2亿只肉鸡等一批重点项目。扶持科牛、金锣、维尔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肉类精深加工,积极开发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三大主导产品,扩大通辽肉食品在东北等国内外市场的份额和出口规模,打响“科尔沁”绿色品牌。到2015年,全市形成年屠宰加工50万头牛、200万口猪、200万只羊、1亿只禽的规模,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
围绕国内外日益增长的绿色有机食品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设百万亩有机蔬菜基地,进一步扩大红干椒、荞麦、无籽西瓜和杂粮杂豆的种植规模,建设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种植业基地。引进建设龙头加工企业,突出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以清谷新禾、谷道粮源、库伦荞麦、鲜光大米、奈曼小米为重点,全市新形成30万吨杂粮杂豆加工能力,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于一体的产业链。充分利用大连、营口、锦州等港口优势和东北三省食品加工企业优势,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向日本、韩国、东南亚、港澳台的出口。立足打造全国红干椒产业基地,完成红干椒地理标识认证,出台通辽红干椒标准,重点发展红干椒调味品、色素、化妆品产业链,推进华腾生物1000吨色素、飞达集团1000吨色素、北京来福春饮食公司5万吨调味品等重点项目及40户配套中小企业建设。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牵头落实单位:市经信委、农牧业局、商务局)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城市化水平,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扩大消费能力,营造消费环境,以现代服务业推动地区转型发展,打造区域性三产发展高地,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过千亿。
(14)加快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建设。按照打造“蒙东地区综合性物流中心、东北地区一级物流节点城市”的目标,加快建设以“一个内陆港、两大通道、四大网络、十大物流园区、二十个物流配送中心”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突出物流加工增值和物联网等“智能物流”,对接《推进东北地区物流托盘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引进东北地区大型物流企业和集团,促进物流资源整合。加快引进沃尔玛、王府井、欧亚、大润发、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商贸企业,形成一批大品牌、大商场,把通辽建成蒙东地区现代商贸中心。规划建设开发区万亩物流园区、霍林郭勒蒙东煤炭批发交易中心和科尔沁区中启盛建物流配送中心、金港物流园区、工业综合物流园区及奈曼华明物流园区,加快建设煤炭、建材、汽车农机、铝产品、化工产品、生活日用品等交易中心和电子平台,货畅其流。加快辐射性内陆港和保税区项目建设,2015年达到20万标箱设计规模。科学规划、加快发展会展业,引进东北、上海等地的高端品牌会展,培育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加快发展农畜产品现代物流。充分发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作用,建设连接东北三省的粮食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入大型连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在通辽直接采购品质优良的农畜产品。通过“农超”对接的模式,组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向大型连锁企业直供农畜产品,为通辽优质农畜产品进入大型超市搭建平台,利用大型连锁企业遍及全球的销售网络,让更多的通辽产品走向全国、销及全球。加快建设粮油、农资、肉牛、生猪、蔬菜等交易市场,构建连接城乡的农畜产品交易平台。进一步做大日升日美物流配送中心规模,继续引进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套的大型农村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农家店村村全覆盖。通过构建辐射城乡、立足东北、承东接西、贯南通北的大物流格局,推动商贸物流业的大发展,使通辽成为融入国内外大市场的现代化区域性物流枢纽区。(牵头落实单位:市商务局、粮食局、农牧业局、文化局)
(15)加快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设。东北三省是通辽最近的客源市场,要做好全方位的旅游对接,提升旅游业规模和水平,改变当前客源不多、收入不高、经营较为粗放的状况。加快推进旅游合作开发,对接落实东北四省区共同制订的《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携手打造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行动计划》,融入东北三省旅游发展和市场开发战略,策划和推广跨省区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完善一批高A级旅游景点和特色旅游线路,推出与东北地区两地互游精品旅游路线,共建东北大旅游的格局。加强与东北三省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合作,加快我市大青沟、孝庄园、努古斯台、库伦三大寺、阿古拉、可汗山、奈曼王府等旅游区的后续开发建设,对霍林郭勒市冰雪项目、库伦旗沙漠旅游项目等进行深度挖掘开发,打造精品旅游景点。优化培育哲里木赛马节、科尔沁艺术节、霍林郭勒草原婚礼节等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扩大知名度,提升影响力。加快余粮堡地热资源开发建设,尽快建成集温泉旅游、医疗保健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五年内旅游年接待人数达到500万人以上,实现旅游收入300亿元,把通辽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观光旅游基地。(牵头落实单位:市旅游局、文化局)
(16)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支撑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实现与东北地区金融业的互通互融,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金融业进驻平台,加快推进通辽开发区160万平方米、总投资50亿元的蒙东国际金融城项目,年内完成规划设计,明年初开工建设,将其打造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建立金融业合作机制,鼓励引导东北三省地方金融机构入驻经营,积极促成盛京银行、大连银行、吉林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推进东北四省区信用联动机制的建立,推进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的跨区域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加快通辽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建设,扩大金融信贷规模,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增强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牵头落实单位:市金融办)
六、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
实施科尔沁区和开发区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拉大城市框架,依托东北大城市优势,吸引科技教育、先进文化、自主创新、信息化和各类人才等高端要素,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使主城区成为对接、融入、呼应东北三省的强大动力源和支撑极。
(17)加强主城区的统筹规划和互动发展。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功能。科尔沁区要加快老区改造,突出以人为本、宜居宜业,使老区成为和谐发展的首善区、商业服务的聚集区,迅速做大城市体量。开发区要高端发展,集聚高端要素、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打造生态绿地,建设好城市标志性工程,做到大气舒展、亮丽精致,打造富有现代气息、区域文化风格和融入东北开放前沿特色的崭新城市形象。加快“引绰济辽”重大工程建设,保障百万人口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实现可持续发展。(牵头落实单位:市发改委、住建委、规划局、新指办、水务局)
(18)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吸纳先进文明,借鉴东北三省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做法,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与东北文化事业的协作和交流,聘请东北高层次文化人才,联合策划精品文化项目,充分挖掘民族曲艺、安代艺术、版画艺术等科尔沁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品牌,提升通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层次和水平。加强文化产业的合作与提升,积极引进联合东北地区的文化企业集团,推进实施科尔沁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扶持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联合实施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兴文化业态项目,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科尔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携手共建精神家园。(牵头落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
(19)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依托东北地区深厚的教育基础,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交流及合作办学为重点,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教育合作。加强普通教育合作,积极开展“百所学校友好结对”、“千名教师研修助教”、“万名科尔沁草原儿童与东北三省儿童手拉手”交流友爱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普通学校教师到东北学习研修提高,建立一批友好关系学校,促进中小学校和学生交流。加强职业教育合作,依托东北三省名校实训基地,加强院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带动双师型教师培训和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我市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促成民族大学、职业学院、艺术职业学院与吉林大学、大连理工、东北师大、东财大、哈工大等东北地区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和交流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东北高校在我市设立分校或联合办学,积极引进东北高等院校的师资人才,鼓励院校间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提升通辽的高等教育水平。(牵头落实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
(20)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着眼于科技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托东北地区雄厚的科研和产业优势,在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领域加强合作,加快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在通辽开发区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加强与东北地区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实施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生物科技、高端服务业等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国家级现代蒙药研发中心、霍林郭勒褐煤研发中心、高端铝产品研发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以新技术、新成果改造传统农牧业,与吉林等地开展“种子工程”联合攻关,加快推广良种繁育、养殖、配方施肥和节水等重点技术,认真研究和实施建设高产节水高效800万亩玉米田的发展模式,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发展现代农牧业。以科技创新带动科尔沁沙地治理,带动生态产业化发展。加强文化教育和卫生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牵头落实单位:市科技局、经信委、农牧业局、林业局、教育局、卫生局)
(21)加强人才和劳动力交流。着眼于引进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实用人才,输出合格的劳动力,加强与东北三省的人力资源对接。搭建高层次人才创业平台。借助东北三省人才资源优势,加快“产学研”战略联盟等载体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促进项目、技术、人才一体化转移接续。实施“科尔沁英才”工程,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一批东北地区经济贸易、企业管理、高新技术类人才和城市规划人才、建设管理人才到我市创业,特别要围绕重点产业升级、重大项目攻关引进一批关键人才,围绕校企合作定向、定岗、订单培训一批技能人才。选送一批少数民族人才到东北三省深造培养。全市每年安排一批公租房,建设“人才家园”,为引进人才创造条件。
健全完善人才和劳动力流动机制。加强与东北地区人力资源的市场对接,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经过培训每年向东北地区输送5—10万名合格的劳动力。要主动对接东北地区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劳动力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积极参与东北各类人才招聘会,掌握技能人才信息,为我市劳动力输出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入驻我市的企业免费培训所需专业技术工人。进一步完善市场化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牵头落实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经信委、住建委、农牧业局)
七、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通辽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防线,要本着“生态共建”的原则,加强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的合作,共建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态家园。
(22)加快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抓住国家支持内蒙生态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科尔沁沙地治理的项目和资金,通过大工程、大动作推进生态建设,规划建设1000万亩樟子松和经济林基地,在奈曼旗启动建设万亩苗圃基地,推广先进适用的抗旱造林技术,加强北部原始草原、山地草原及罕山地区的生态保护,把罕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今后5年的严格保护、积极治理,科尔沁沙地的林草覆盖率达到80%以上,使科尔沁生态面貌发生重大转变,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牵头落实单位:市林业局)
(23)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森林体系。加大通辽主城区绿化力度,学习借鉴沈阳、长春、大连等地成功经验,聘请东北的名师名院,进一步完善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实施西拉木伦公园扩建、外环路绿化带(新工四路段)、带状公园(老城区西南、新城区西北)、湿地公园(新老城区之间)、新工园、东郊公园(环卫处东郊垃圾场)、通辽植物园(第四苗圃)7个公园建设,在15个道路交叉口建设15处街头广场绿地,建设31个街头游园,在主城区实施大树进城工程,把通辽主城区建成生态宜居的森林式城市。到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以上。(牵头落实单位:市住建委、新指办)
(24)加强环境保护的交流与合作。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与东北三省共同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以辽河和松花江流域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的合作。在界河和跨省区河流开展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防汛抗旱减灾、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加强环保技术交流与合作,落实《东北地区四省(区)区域流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自动站监测网络建设规划》和《推动东北地区建筑节能行动计划》,加快引进东北地区先进的节水、节能、脱硫等清洁生产高端设备的引进、应用,积极开展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尾矿、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引进东北地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集中供热、供气、废物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企业和先进技术。(牵头落实单位:市环保局、水务局)
八、优化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与环境
要进一步完善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发展的服务环境,为全面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加宽松、更加有力的支持条件。
(25)落实国家支持的产业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争取和落实对优势产业发展、项目核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差别化政策,在项目引进、立项审批、资源支持等方面制定实施优惠政策。落实国务院《意见》提出的“鼓励使用未利用土地,适当增加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特别是未利用地计划指标”的土地政策,支持东北三省的项目引进和建设,在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费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环保、非资源以及劳动密集型项目,在土地使用上给予有力支持的政策;固定资产投入1亿元以上的项目用地,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
(26)实施更加优惠的财政支持政策。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对照东北地区省份的税收政策,实施鼓励扶持新办企业、重大项目、外商投资等方面的税费减免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对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新办公益事业企业、经营期较长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额度较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及出口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使用当地劳动力,鼓励企业和客商到通辽投资兴业。
(27)实施更有吸引力的电价、劳动力培训政策。对来我市投资规模在5亿元人民币(含5亿元)以上,从事煤化工及下游产品深加工,铝及铝后产品深加工、光伏产业,特别是对从事航空航天材料、汽车、高速动车所用铝制品加工企业以及从事非煤矿产资源和有色金属开发、冶炼加工的企业可实行电价补贴,其补贴的额度视项目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积极推进霍林郭勒等地的电力多边交易。各地劳动就业部门为企业提供引进人才、招工和培训服务。按企业需求,采取订单方式为企业培训操作工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岗前培训费由项目所在地政府给予定额补贴,直至减免。
(28)实施更加高效的服务政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对客商投资项目审批、注册、登记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制度,需要到上一级部门审批的,由市对口部门协助办理。采取“零费用注册企业”吸引大项目,对于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含1亿元)的企业,涉及收费的部门要尽量减免相关费用,只收取工本费,对于高科技、吸纳就业人员较多、非资源类产业等投资者给予更多优惠。实施引进技术、人才的优惠政策,落实外来投资者的相关优惠待遇。
九、强化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领导与保障
(29)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和各旗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通辽市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融入东北的重要问题。要建立定期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加强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各旗县市区要相应成立协调领导小组,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布推进。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支持政策,确保服务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
(30)形成项目建设的合力。市政府各分管领导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分管领域的工作对接和项目推进。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抓好具体牵头负责的事项,并协同各旗县市区,抓好“六大战略目标”、“十五个园区”、“五个翻番”等规划建设,共同组织实施好各类项目引进及后续服务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以政策落实带动项目落地。
(31)加强工作机制保障。市里每年至少选派100名干部赴东北地区挂职招商,各旗县市区也要选派优秀干部到东北地区专职招商。要与东北重点地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加强沟通联系。每年在通辽举行东北地区大型商贸投资和项目推进洽谈会,积极参加东北地区的各种会展洽谈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宣传活动,凝聚全市上下,并在东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形成关注通辽、投资通辽的热潮。
(32)营造大开放、大招商、大融入氛围。进一步提高开发开放水平,开阔视野,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面向海内外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和集聚各类基础性资源的作用,学会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经济流的融入互动,不断增强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力,在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大市场中实现通辽大发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