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推动民生服务“进区入户”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编者按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城市管理到社会服务,从教科文卫到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建设在惠及民生的同时,也推动了民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卡多用,全国通用”——这是在今后5年时间里,社保IC卡将要实现的功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持一卡走遍全国了。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信息化的便捷生活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功能到效率上的一次全面升级。”中国电信集团政企客户部总经理梁志平认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当然,信息化建设关键还要在应用上做好文章。”

  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做好这一点,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用信息化来改善民生是一个重要方面。

  “妈妈,刷卡!”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的学生刘洋每次上公交车都会自豪地掏出自己的IC卡。北京为全市所有中小学生每人免费发放学生IC卡,这些卡不仅记录了持卡人的电子学籍,还有市政交通一卡通功能,同时也可以在图书馆、计算机房、食堂等场所使用。

  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应用在政府服务领域,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进入“十二五”,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

  在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以电子病历为应用核心的医药信息化体系,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电子病历开发应用、国家电子疾病监测系统开发和数字化医院发展应用研究,将奠定我国健康信息体系的基础。”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高燕婕说。同时,卫生部将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基础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卫生部今年将拨款24.5亿元专项资金给予45万个村级卫生所配置电脑及网络,建立数字化医疗档案。

  在社保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正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并将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即“金保工程”。目前,全国已推行了1.35亿张社保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发行8亿张社保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游钧说,“参保人可以拿社保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参保信息。”

  其他的如教育、文化、公用事业(1940.517,63.09,3.36%)……现在几乎所有涉及民生的公共事业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

  3G助力无线城市新应用

  随着3G建设如火如荼展开,移动互联带来了信息应用的全新升级,动态、移动的信息服务打开了市场新空间。

  在2011年青岛民生信息化成果展览会上,一位市民饶有兴致地体验了一把“智能家居”服务。在用电子血压计自助进行血压测量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家庭媒体中心”,在应用平台上将实现自动分析数据后,可以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出来,还可保存历史数据,建立个人的健康档案。

  无线技术在城市管理服务方面的应用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城市的每个角落,通过无线网络可以实现移动办公,移动监管。公安和消防等能及时、快速地掌握城市现场情况,迅速、准确地向事故发生地周围人群通报情况。

  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电信集团行业信息化展示厅,梁志平打开一部智能手机,登录“全球眼”平台,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云南大理古城南门前川流不息的人流视频即刻呈现在眼前。“‘全球眼’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公安、消防等领域。”梁志平介绍说,“过去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传统互联网上,随着3G网络的成熟和带宽的突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化应用正成为主要业务。”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正掀起一股建设无线城市的热潮。北京、天津、广州、上海、南京、深圳、大连、武汉、杭州、苏州、无锡等地陆续加入打造无线城市的行动之中。无线城市方案从旅游区、园区、商业街区等区域应用开始扩展至整个城市的统一管理;针对不同的行业需求,开发出了有针对性的应用,如视频监控、无线办公、公共信息以及电子导游、应急管理等。

  我国城市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信息化已经在民生事业发展上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但有关专家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战略性、长期性、整体性的特点,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可谓任重道远。